網友:“B站不倒,青春不老”,一個“破站”怎麼讓90後不停買單

網友:“B站不倒,青春不老”,一個“破站”怎麼讓90後不停買單

“Keep Growing,Fxxk Everything Else(保持增長,其它都是扯淡).”沒錯,這就是華爾街股市的鐵則,只向成長與成功叩頭。

所以說,只有行業大盤的增長停下來,資本才會關注利潤報表,在此之前,瘋狂增長就是勝利,這就是永恆的經濟規律。之前的京東如此,最近暴漲的虎牙如此,而90後視頻社區B站(Nasdaq:BILI,中文名:嗶哩嗶哩)更是如此。

最近公佈的財報顯示,B站一季度總收入8.68億元,同比增長105%,去除員工股權激勵成本,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5960萬元大幅收窄為本季度的320萬元。

而更重要的是,當季月度活躍用戶數量達7750萬,同比增長35%。但月均付費用戶數量達到250萬,同比增長190%。

沒錯,那些年輕網友們,用行動證明了彈幕裡說的“愛死這個破站了”,不僅貢獻大把時間,更慷慨解囊,拿出真金白銀,為愛買單,為信仰充值,只求“B站不倒,青春不老”。

因此,財報發佈後,近幾日,B站股價上漲達15%,一句話:大海航行靠舵手,青年娛樂靠B站。

畢竟,世界已經是90後的了,在他們迷戀的二次元領域,B站“得人心,帶節奏,魔力足,變現強”,自然“好風憑藉力,被扶上青雲”。

一切就像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的:“我們悄然走出了現代,進入了一個無名的新時代,充滿機遇的新領域將隨之出現。”此時,我們還不識變、不應變、不改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非典型性”持久爆發

《霸王別姬》中,關師傅對少年程蝶衣說:“是人他就得聽戲,不聽戲他就不是人……你們呀,是趕上好時候了!”如果把“聽戲”二字換成“玩遊戲”,在當下也是成立的。

但遊戲千差萬別,真要稱得上卓越、偉大,還要時間驗證,夠出色,才能撐得住檯面。

B站財報顯示,遊戲業務最近一季的收入為6.88億元,同比增長97%。這部分增長主要得益於手遊《命運/冠位指定(Fate/Grand Order)》的強勁表現。它的收入創造了運營20個月以來的新高。

其關鍵是,方向做對,事半功倍。

眾所周知,國內的手機遊戲,都是“各領風騷三五個月”,即便強如《陰陽師》,最近也遭遇業績下滑,毛利環比、同比雙下降,沒能紅過18個月。這是因為太多遊戲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缺乏粉絲運營的基礎。

就拿《陰陽師》來說,製作精良,玩法酷炫。但霸屏億萬用戶後,沒有迅速組織動漫、影視、小說等“組合拳”,保持IP輸出,因此,難以持續滿足粉絲的情懷飢渴,不能連續放大IP的“真愛”共鳴,最後,它只能在“吃雞”遊戲的喧囂中,黯然落幕。

反觀《命運/冠位指定》,B站與IP所有方深度合作,不僅拿下游戲運營權,更搞定其系列所有最新動漫,各種季播動畫、劇場版不斷“轟炸”粉絲的感官,各類內容創作者(UP主)的解讀層出不窮。

於是,即便對故事劇情、製作水平、人物設定等嘈點多多,但《命運》系列一直燃點不缺,爆點不斷,只要場景中出現主角“亞瑟王”,必將伴隨彈幕刷屏“吾王劍鋒所指,吾等心之所向”。

網友:“B站不倒,青春不老”,一個“破站”怎麼讓90後不停買單

這樣一來,IP有力量,遊戲有土壤,它與動漫聯動,獲得IP的增益、擴容,更貼合粉絲需求。由此,整個《命運》系列,從“經營用戶”變為“經營粉絲”,甚至轉為“經營情懷”——直擊人心,持續圈入新粉,粘住老粉。所以,遊戲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形成“非典型性”的持久爆發。

這就像互聯網預言家凱文·凱利形容的:網絡經濟爆發,依賴的是“信息連接集群時所產生的強大力量。”只要用正確的方式擁抱集群,商業玩家們就能“坐擁美好理想,也能活得漂亮”。

打臉磚家、分析溼

當然,除了遊戲,B站在廣告、直播和增值服務方面超常增長,更是打臉各路磚家、分析溼。

之前,B站剛上市,有不著調的解讀說它遊戲收入佔比太高,不如廣告、付費等收益來的靠譜,是個假的“視頻社區”,並拿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的表現,來證明其正確性。在小郝子看來,這是典型的用“舊眼光看新事物”,註定看不清、看不懂、趕不上。

結果,最新一季,B站廣告收入7040萬元,同比增長144%,直播和增值服務業務收入958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1%。兩者合併,貢獻了總收入的19%,較去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這一串數字,就像36碼的鞋,拍在了磚家、分析溼47碼的臉上,啪啪作響。

理由非常簡單,廣告、付費、直播等業務都是最近幾年才試水,對於中、重度粉絲聚集的B站,推動這些業務必須小心翼翼,小步快跑,迅速驗證,然後再改進推廣,否則就會傷害忠粉們對它的熱愛。因此,理解用戶在前,定義產品在後。

網友:“B站不倒,青春不老”,一個“破站”怎麼讓90後不停買單

也是因此,之後,B站在廣告業務上更加謹小慎微,例如,在Feed流里加入相關性極高的廣告,不至於引起用戶反感;帶動廣告主與UP主合作,精巧地設計廣告橋段——即便粉絲感嘆被套路,各種“防不勝防”的彈幕刷屏,但依然不妨礙他們分享、收藏、投硬幣三連操作,表達認可,用行動為廣告“買單”。

在此基礎上,有嘗試就不愁轉化。一套成熟的智能推薦機制下,更多人體驗到B站的好,自然有大量路人轉為“氪金黨”。

至於直播,則是“前人站住,後人站高”,它作為各平臺的標配,變現粉絲紅利的水平更毋須置疑。

所以,B站首席財務官樊欣才有底氣預測:未來三到五年內,B站總收入中,50%會來自廣告、直播等業務。

正如復星集團CEO梁信君所說:中國的人口紅利在向消費紅利轉移,場景化程度越高,“連接”的頻次、粘性與延展性越好。因此,B站專注二次元場景,才有用戶日均使用時長76分鐘,日均觀看2.67億次,同比增長137%,月均用戶互動2.9億次,同比增長83%。

這樣,它實力吸粉更得力,高能變現更有力,註定能走出“燒錢換市場,虧損求流量”的視頻業怪圈,步入“好者更好”的馬太效應正循環。

無疑,被誤解是創新者的宿命。但此時,B站已經完成了立身、立命、立格局的蛻變,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剩下的,就坐等那些老頑固,從“看不起”變為“趕不上”了,不是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