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告訴我們:智商高不如情商高,情商高卻比不過這一點!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經典,這部由孔子弟子門人記錄的孔子的語錄,體現了整個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概貌。一個人如果讀懂了《論語》,眼界胸懷就像登上了五嶽之巔,人生路上的坎坷都是腳下的浮雲。

《論語》開篇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可以說是中國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一句話,隨時隨地都可以引用出來。然而,“學而時習之”,這句話的兩個核心詞“學”和“習”,你真的讀懂了嗎?

《論語》告訴我們:智商高不如情商高,情商高卻比不過這一點!

知識當然是要學習的內容。但是,孔子更重視的是一個人品性的培養,這是“學而時習之”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學習良好的道德品行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這麼做,知行合一,這才是“學而時習之”

漢代的孔融是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漢末三國時期是北海太守,名震一方。孔融更為大家所熟知的卻是他小時候的一件事“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一次和兄長們一起吃梨,他把大的都留給了的各位哥哥,自己挑了一個最小的拿起來吃了。大人問他為什麼不拿個大的吃,他說:我最小,應該吃小的。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孔融因為他良好的德行修養讓曹操這樣的奸雄都敬畏三分。今天我們讀來,仍然讓人對這個四歲的孩子肅然起敬。

《論語》告訴我們:智商高不如情商高,情商高卻比不過這一點!

當今的時代,人人怕吃虧,怕落後,其實,什麼是吃虧?什麼是佔便宜?有人能說得清嗎?好多時候,看似自己虧了,但是過後再看,說不定恰好是一種收穫。

尤其對於孩子,培養他良好的道德修養更為重要。我們都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就是因為他天性淳樸無邪,這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道德的教養,就像一個剛出土的小樹,樹幹長的直,才可能長成材。

具有一個良好的道德,就是一張最好的名片。這個時代,智商高不如情商高,情商高不如人品好。越是激烈的競爭,越是要靠人品。做事,拼的是做人,做人,拼的是人品。所以,《論語》第一句話就是教大家學知識先學做人。

《論語》告訴我們:智商高不如情商高,情商高卻比不過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