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87版《红楼梦》相比,为何《新版红楼梦》饱受诟病?

周亿轩

服饰、场景、旁白都有人分析了,那我来说下演员吧

先看新版黛玉。


首先蒋梦婕的仪态太差了。“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这是作者曹雪芹对林黛玉的评价。其实想想也知道,林家可是书香门第啊。林如海是前科探花,母亲贾敏也是连王夫人都称赞的才女,这样的大家闺秀别的不说,举止肯定是优雅端庄的。林黛玉确实“娇袭一身治病” ,但“病”的前提是“娇”啊,然而到蒋梦婕这直接给演成了胆子小,做什么都怯怯的。走起路来更是没有风流,只有病态。

不过新黛玉也有优点,就是年龄更接近原著。《红楼梦》中宝黛初见,都不过是不到十岁的小孩子,晚上一起睡觉不用避嫌的年龄。但陈晓旭一看就是成年人。所以同样是翻白眼,毒舌,老版黛玉会给人尖酸刻薄之感。然而新黛玉做起来,就会让人觉得是小姑娘的娇嗔,可爱的紧。

还有我一定要吐槽,新版湘云实在太胖了!

就拿红楼梦名场面《憨湘云醉卧芍药茵》来说,原文是这样的:

“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想象一下,落花、蝴蝶、美人这是多美的画面啊。

然而我看新版史湘云睡在那,我就只想告诉自己“晚饭别吃了。”

以及秦可卿。

书中贾母对秦可卿的评价是:”秦氏是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温柔平和啊朋友们,虽然她私下风流,但就连贾母那种人精都能骗过,秦氏起码外表一定是端庄的。然而新版红楼梦的秦可卿简直是在脸上写着”我很好撩,快来撩我。”

至于宝玉,我跟大家可能有点不太一样,我的审美更倾向于新版的小宝玉。

于小彤饰演的宝玉是真的小男孩。而宝黛之美,就在于他们的感情是孩子式的。我最感动的就是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稚嫩却执着。他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也没有成年人那些弯弯绕。他会直接对黛玉说”我其实也有病,非得姑娘的病好了我的病才能好”;在紫鹃骗他说黛玉准备回林家再不回来时,他不但天真的相信了,还像发了癔症一样把屋子里的模型船紧抱着,他怕林妹妹乘上这个船离开。家仆林如海求见王夫人,他听到林字又说,“这府里除了林妹妹,再不许有一个姓林的!”这真的是只有小孩子才能说出的话啊,不知情为何物却任性的想一辈子和那个人在一起。

最后说一句,其实新版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他拍出了《红楼梦》应有的奇幻之感。无论结局怎样,这样的故事以及大观园里的这群妙人,非世俗可有。


弹球小姐Lydia

作为一个痴迷红楼梦十二年的人,我觉得我想说的有很多。

红楼梦小说我读了至少六遍吧,87版我完整的看了,新版红楼梦我看了大量片段。我主观的说说个人想法

1、造型

新红楼开拍的时候,大约是我刚刚对红楼梦入迷的时候,有天有人跟我说,你有没有看那个定妆照,铜钱头,很丑。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铜钱头是戏曲扮相,其实也是很有韵味的,怎么可以说丑呢?我还和人家辩驳,结果看了定妆照之后,我承认自己打脸了,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他不是戏曲。戏曲里说三五步走遍天下,二三人百万雄兵。他是用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去演绎一种情景,在浓墨重彩之下,有其深刻的寓意。但是电视剧需要模拟很真实的生活环境,虽然曹公笔下没有写出朝代背景,但红楼梦毕竟是一部描写生活的小说,纵观国朝二千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有这样的发饰!昆曲扮相虽然从艺术角度来说是具备韵味的,但电视剧不是戏曲,古代生活虽然离现代社会遥远,但他日常生活绝不会粉墨登场,脱离现实。昆曲扮相不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导演和造型师可以说我们人民群众理解不了她的美,可绝大部分人不能接受,就说明当初制作方的审美已经脱离了群众,即便你标榜艺术性,脱离群众的艺术性有什么意义?

再者,造型脱离了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尽管红楼梦是架空小说,没有明显的社会年代,但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不可能因为朝代模糊而可以被忽略的。戏子,在封建社会是下九流的存在,红楼梦所描述的四大家族,是上流社会,他们对戏子的态度很显然,林黛玉因为史湘云开玩笑说她像戏子龄官,于是生气了。很多人说林黛玉小心眼,那是没有把那句话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用名门淑女和戏子做对比,这是莫大的侮辱了。那么在新版红楼梦中,在这个上流阶层的故事中,每个人顶着铜钱头,是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林妹妹自己就是一副戏曲扮相,还嫌恶史湘云说她像戏子?

背离了原著的精神状态,忽略了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你叫大家怎么接受这个铜钱头?

2、大量旁白

我很惊讶为什么很多地方都有旁白,我还是想再说一次,这是电视剧,需要用镜头和画面来讲述故事,而不是单纯的靠背景音。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不是你讲讲我是在尊重原著就能抹杀掉的。

电视剧是生活化的,不是一种抽象的表现形式。他需要把小说中的情景再现给观众,方便很多没有看书,或者不足以去了解原著思想、原著精髓的人去领略这个故事。如果像是纪录片一样,有的地方一笔带过,搞成一个局外人在讲故事,我们为什么不去听有声小说?我们为什么不去看原著?我们看电视剧就是因为他有声音有画面,人物有表情的在演绎故事,镜头折射出不能用语言形容的部分,在重要的地方会配以音乐,增加剧情所需要的东西。

这一点我觉得新拍的水浒传就做的很好,很多地方,他将原文同时附着在画面上。原著党对照着原文,看着画面,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那是因为原著写的非常好,一字千金,改不了的。改一个字,情景,人物的情绪状态就不一样了。

那么新版红楼梦呢?大量的画外音居然是在交代故事背景?为什么不用画面拍出来呢?就为了省那么一两个镜头?

好,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以梦的方式,梦的手法拍摄的故事,故事本身就站在第三角度来讲述的。你是在给我们讲故事。那么,我能问问,你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能把故事讲得生动点吗?平白的叙述,照念原文,省时省力,是不是?如果这是一部电影,120分钟,你这样讲述,末了还来一段总结性质的,揭露性质的喟叹,那艺术手法很棒。可这是电视剧,连续剧和电影能一样吗?

我们是在看电视,不是在听电视。我宁愿去听广播剧,有声小说现在也可以做出情景效果了。旁白的魅力在哪里?

你说红楼梦背景太复杂,人物太多,87版没有旁白照样把故事讲清楚了,你说为什么?

3、角色

这个我已经不想再说了,已经被大家抨击了一遍又一遍。

胖黛玉瘦宝钗小宝玉,主角三人没有一个给我从原著中走出来的感觉,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居然如此没有气场,贾母尖嘴猴腮一副刻薄相,王夫人老的比得上贾母了,更不要说风流倜傥的秦钟堪称路人,龙驹凤雏的北静王仿佛来自卜世仁家,黛玉之父林如海,那是世代列侯,书香门第,高中探花,巡盐御史,女儿是世外仙姝,父亲长得惨不忍睹····我已经无心再说下去了。。。

这是秦钟和宝玉。。。

这是北静王。。。

这是林如海。。。。

有人说87版使得很多角色定型了,所以新版不能深入人心,那么我想问问大家看没看过小戏骨?那几个小女孩子什么模样?气质太好了,年龄和书中也差不多,真的一种从书里走出来的感觉。特别是演王熙凤的那个小姑娘,我觉得比邓婕都要出色,眼珠子太灵动了。新版红楼梦在选角上有小戏骨那么稳妥吗?背后是不是有黑幕?海选出来这样的宝黛钗?

4、演技

这个真的是硬伤,有很多对比的视频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背书一样的对白,人物情感呢?每个演员把自己的角色都没有吃透就上台表演,这不是一部马桶台的肥皂剧,这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是难得的经典之作,不了解故事背景,不走近人物内心世界,就开始表演。

说得最狠的是蒋黛玉,走路,锨帘子,喝茶,擦眼泪,歪在塌上,她这些细节不敢和陈黛玉比,甚至不敢和小戏骨小黛玉比。这是演员的问题,更是导演的问题,黛玉是大家闺秀,名门淑女,她的仪态,她的气质,就是这样?你叫人怎么看?

姚笛的王熙凤,她每次的干笑,叫人毛骨悚然。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有的时候,莫名其妙丫鬟仆妇们跟着一起笑,我都不知道在笑什么。笑的人不舒服,莫名其妙的在笑,感觉不到一点可笑的地方。荣国府是钟鸣鼎食之家啊,虽然老祖宗爱热闹,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敛声闭气,大家族有大家族的规矩,豪门大族拍出小门小户的感觉,我也是不想说什么了。

5、配乐

新版红楼梦的配乐大家喜欢吗?咏叹调似的音乐,夹杂着西洋风格,这是我们中国的古典小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使用外国的风格。还有昆曲咿咿呀呀的唱腔,交织在一起,很努力的织造一个悠远的梦境效果。说好听点叫做中西合璧,说难听点叫土洋结合。

那些竭力夸赞这种音乐不错的筒子们,摸着你的良心告诉我,你经常听原声大碟吗?每一首都愿意单曲循环吗?这部电视剧有没有一首音乐家喻户晓,万人传唱呢?

87版为什么有?为什么每一首曲子我都单曲循环无数次,我甚至能哼唱。我觉得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就在于他有没有一首令人传唱的曲子。四大名著不必说,就说说别的,上海滩,千年等一回,你对我说永远永远永远,笑你我枉花光心计,今年的凉凉月色为你思念成河。新版有吗?或者哪首插曲被人反复使用了?哪首插曲的点击量下载量飙升榜单?有吗?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不会唱也会哼哼吧?王立平老师写完曲子一直沉浸在曲子的哀伤之中不能自拔,还有谁用自己的情感去创作?

6、漂移镜头

我真的不懂这个漂移镜头,刷的一下快进,刷的一下左转。加上奇怪的配乐,让我感觉在看恐怖片。

我理解的是,导演一直把这故事当一个梦去拍了,所以想方设法在表现梦的离奇,扭曲,阴沉和压抑。可叫红楼梦,他不是一个人某一天晚上做的七零八落的梦啊,他是人生如梦,是黄粱一梦,梦中如同现实一样经历一番悲欢,恍然大悟的那种感慨。

这个镜头叫我很不舒服,而且有这种感觉的不是我一个。

7、贴近通行版

很多人喜欢和我犟,跟我讲,87版篡改原著,新版是按着原著拍的,87版连一僧一道那些都没拍,新版都拍了,完完整整,一字不落。

我想说,既然是电视剧,在拍摄的时候,绝不是说就按着书去拍了,他肯定是有改动的,该补充的补充,该删掉的删掉,按着原著一字不落的拍,要编剧做什么?

再说原著,曹公原著完结了吗?我只认前八十回,你跟我讲按原著拍?后四十回是续书,反正不是曹公写的,那能叫原著?通行版虽然说确实续的不错,大致符合曹公大纲。可兰桂齐芳什么意思?不是说好的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么?还好意思抓着原著这一点来给新版洗白了?

黛玉的确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但非要一个胳膊垂下效法名画马拉之死吗?欺负有些筒子不喜欢看外国画作是不是?

8、大浪淘沙

不得说新版也有不错的地方,很多景选的不错,光和影的运用也很叫人耳目一新。但我想说一句:大浪淘沙,留到最后的才是经典。

李少红导演信誓旦旦的说新版是拍给90后看的,我这个90后怎么就是喜欢上个世纪的东西?

还有很多人说一些人不能理解新红楼,是因为整部剧理念非常超前,像很多作品,刚刚出来被人骂的一无是处,后来也成为了经典。

那么我忍不住又要问了,新版红楼梦是2010年拍的吧,现在已经是2017年了,整整七年,他仍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每次一搬出来,除了各种批判,还是批判,我无数次想彻头彻尾的看,但总是没办法看下去,人物,音乐,演技,旁白,甚至于服装道具···总让人无言以对。

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特别是电视剧,一定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大家喜欢看,大家爱看,看了一遍还想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第四遍,这部电视剧就成功了。所以去看看那些重播率很高的电视剧,都是制作很好,很成功很耐看的。央视版四大名著都是如此,还有一些经典的历史剧武侠剧。我想问,新版的重播率在哪里?你看过还想再看吗?

还有人骂87版妆容太厚,道具廉价,画质太渣。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如果新版在这方面也比87版差的话,请问二十多年我们天天说经济发展,发展到狗肚子上去了?

还有那些说演技的,别扯87版了,小戏骨都能打脸。

87版固然存在问题,但绝不是和新版红楼梦对比就能比出来的。

我认为新版红楼梦作为普通电视剧是不合格的,更因为他翻拍的是名著,是文学经典,所以更需要苛刻的眼光和要求。观众对他的批判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觉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审美还在,我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没有随着社会浮躁而变得功利,我们眼中看到的美就是美,不美就是不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们迫切的呼唤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出现,我们对文学作品仍然保存在一颗赤子之心。

期待有更好的团队重新演绎红楼梦,去除掉功利性,去除掉那些哗众取宠,脱离群众的现象,从而使作品真正的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以上是我的主观看法,谢谢大家批评!

------------丸-----------

文:祁门小谢


祁门小谢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甚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自从问世以来就倍受追捧,1924年,京剧大师梅兰芳首先将《红楼梦》的故事搬上银幕,至今已有数十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出现,其中最为广大观众熟知的便是八七版《红楼梦》和二○一○版《红楼梦》了,只不过一个已登神坛,另一个从播出甚至从当初一○版《红楼梦》的全国海选到开机直至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争议声就没断过!可谓盛况空前、骂声不止!那么为什么相比八七版《红楼梦》,一○版《红楼梦》如此饱受诟病呢?记得当年八七版《红楼梦》为了更好的表现原著风貌,放弃了选择当时一线明星的想法,而在全国范围内搞了一个选秀,选了一批年轻的或专业或业余及来自各行各业的俊男靓女,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两期陪训,并请当时著名红学家去讲座。事实证明这一选择的正确。那么一○版《红楼梦》干脆搞了一个全球海选新版《红梦梦中人》的选秀,其中种种内情,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述,尽在不言中吧。一○版《红楼梦》从开拍就争议不断,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造型

这是新版《红楼梦》定妆照。记得当年这定妆照一出,立即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不满。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昆曲即是当时的流行音乐,所以演员要用额妆“片子头”。可这妆头不妆脸就注定是"丢脸"的,但是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固执己见,坚持额妆“片子头”。说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红楼》的美仑美奂的意境来。不过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真正的昆曲造型

这是昆曲《红楼梦》剧照。差距挺大吧,这才是真正的美仑美奂呢!再看新版《红楼梦》的演员就像没化完妆就仓促上台一样,那么别扭、难看!或许是简装版昆曲《红楼梦》也未可知,哈哈哈。昆曲的额妆很夸张,只有搭配舞台上的浓妆面容才合适,才能体现李少红所要表现的“美仑美奂”的舞台剧效果。再说新版《红楼梦》的化妆,眉毛太淡,不仔细看还以为没眉毛呢!比如下图
中国人面部起伏不像白种人黑种人那么明显,眉毛再那么淡,愈显面部平坦了。再看看八七版的画妆风格

其实八七版《红楼梦》的化妆如按现在观众审美习惯,或觉似乎妆容有些浓了,但毕竟时代在进步嘛,当时我母亲还是用12英吋黑白电视机观看《红楼梦》呢!而如今我是用最普通的智能手机对比各版红楼之间的差异。科技在发展呀!

音乐


电视剧是视听艺术,不能没有音乐,新版《红楼梦》另一个让观众不满的方面就是音乐了,太过阴森、诡异,西洋、电子、西洋歌剧风、日本古典乐,浓浓的国际现代混搭风,中国音乐风格倒未怎么表现。背景音乐中夹杂着凄厉女声浪笑和呻吟中隐约听到的断断续续昆曲念白和戏曲鼓点也就算是中国民族风了!我有个敬重的前辈是戏迷,表示非常喜欢《新红》音乐之昆曲风格,我就笑她得如何从《新红》音乐中抽丝剥茧,剔除杂质,想象她欣赏新红音乐时的狼狈像,我都忍不住笑,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那么八七版《红楼梦》的音乐是由著名的音乐家王立平创作,整个红楼音乐中没有西洋乐器,一水的民族乐器。歌曲演唱者是民族唱法女高音歌唱家陈力。《红楼梦》播出后,其音乐套曲深受观众喜爱,差不多每年一场专场音乐会。被公认为音乐经典!

演员


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是演员,新版《红楼梦》宝黛钗剧照
面如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宝哥哥变成一个尖嘴猴腮、獐头鼠目的小毛孩。并且还再管一成年女子叫妹妹,弄得人尴尬症都犯了。再看这“林妹妹”,薄面微腮的林黛玉变成了一脸横肉的胖阿姨。据了解,这黛玉扮演者竟比宝哥哥大了足足五岁,比宝姐姐还大一岁,说什么新版演员年龄更接近原著,演员年纪要大一起大,要小一起小才是呀!再说这“宝姐姐”,原著说的面如银盆、眼似水杏,一张圆胖脸变成了寡淡少肉的方脸。再看八七版《红楼梦》的宝黛钗



差距不要太大哟!什么叫像从书中走出的人物,这才叫形神兼备!再看贾府“三春”新旧对比
上面八七版“三春”就如原著描写的那样:迎春温厚木讷、探春凌厉、惜春尚小。再看新版“三春”,迎春活泼灵气、探春面囧、本该年纪尚小的惜春比俩姐姐都成熟,其实呀,这演惜春的演员原本定的是要演宝钗的,只因……唉!有没有看出宝钗的气韵?若演宝钗应不亚于八七版宝钗的。呵呵!

演技


再说《新红》演员演技其实很差,一个个跟小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似的,还没什么感情色彩,顶多小学三年级水平!比如“宝钗借扇语带双敲”一回,原著明明是宝钗大怒,并讥讽二玉,被新版的宝钗全程无变化语调把台词念完,表情、眼神平淡如水,这“课文”还背得不溜哇!《新红》中有许多所谓“老戏骨”,据说指望他们撑着这戏塌不了,可是你整一台湾腔的王夫人,年龄看上去比演她婆婆贾母的演员都老,与宝玉扮演者站在一起倒不像是母子俩而更像是祖孙俩。


旁白


要说新红最气人的就是旁白了,从始至终的旁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靠旁白,人物本可用台词表现的内容也靠旁白,演技不够,旁白来凑!甚至比如“抄检大观园”一回中旁白说:只见那周瑞家的走过去,打开司棋的箱子,从中发现了男人的东西一一你说这样简单的翻箱子的动作也要"旁白哥"去叙述吗?干脆叫《舌尖上的红楼梦》得了!

剧情


新版《红楼梦》最为人诟病的剧情便是贾琏拔火罐“出火”和蒋黛玉“马拉裸死”这两个千年老梗了,先说这“出火”,哎呀妈呀MGD太招笑儿了!原著中说,这贾琏离了凤姐便要生事,身边没女人便捡那清俊的小厮“出火”,这里“出火”指什么?不用笔者解释大家也能明白,就是啊一一同性间这个,你们都懂得的。可《新红》却整一个小厮给贾链拨火罐的场景


哈哈哈,演员的表演真卖力,二爷的火是去了,可观众这火却被撮起来了!我一想起这段就是笑不可支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太好玩了,涨知识了。“出火”之新解!得再查查〈新华大词典〉一一估计就算查〈康熙字典〉也查不出来!


再说说新版《红楼》之万年老梗“黛玉裸死”。很多观众看到《新红》黛玉之死这段场景不禁怒了,黛玉怎么可以裸死?不论古今中外文化习俗中,污辱尸体都被认为是极不文明极其下流的形为,而且是少女的尸体、是中国古典名著中被人们奉为美的化身的林黛玉!更何况《新红》黛玉之死其姿势像极了世界名画〈马拉之死》。有对比图


这是豁出脸去以生命致敬传世名画〈马拉之死〉吗?那也别拿我们玉洁冰清的黛玉开涮啊!曹公的棺材板子盖不住啦!!!

李大导演开始解释说,你们这些网络暴民,什么都不懂,你们不觉得这很现代、很震撼吗?让人无语呀!后来李导辩解称,也没全裸,只露一只手臂而已吗!我想说,那林黛玉是人不是仙女,她沉疴难起,病入膏肓,又是咳嗽吐痰,又要出恭大小便,这些你都不拍,只捡她死前换装裹拍,这是为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呢,还是创作团队本身的品味太低呢?为什么板砖遍地?什么是网民素质,是你们污辱观众智商在前吧!

有观众总结这新版《红楼梦》音乐像《聊斋》、旁白像《动物世界》快进镜头像《西游记》、总之什么都像就不像《红楼梦》!有一首形容新版《红楼梦》的歌曲,歌词相当给力!“红楼不是你的菜,想卖就能卖,扛着艺术的大招牌,‘利’字中间摆”。真是唱出了广大观众的心声,对于这样的所谓"艺术",观众就要果断的请它圆润的离开!


潇湘窝心脚

不可否认的是87版《红楼梦》早已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本来就是典范,模范,不可超越的意思,我认为即使后来再翻拍也不过如此,即使现在的摄影技术,化妆技术,各种条件都比那时好处不知多少倍,但依然是于事无补。


87版《红楼梦》,早已成了中国人对红楼梦的最初记忆,人们一想到林黛玉就会认为她就是电视中那个多愁多病的绛珠仙子。一想到贾宝玉就会想到就是欧阳奋强。所以人们早已把书中人和现实中人结合起来。这种电视剧也只有同期的《西游记》等优秀电视剧能相比,岂是所谓新版《红楼梦》能比的,它的口碑还不如小戏骨版的《红楼梦》。

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因为我本人十分喜爱《红楼梦》,并且在初中时就读过,电视剧也看了很多遍了,因此,就我个人的一点了解做出一点分析。我们从几个方面来。

第一,前期筹备。

第二,演技。

大家看87版《红楼梦》,能够感觉到剧中人仿佛就是从曹公的书中走出来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即使贾宝玉自始至终没有换人也并不显得不和谐,因为演员准确把握了书中人物的性格,神态。再看看新版的红楼梦,演员的表演就是在对台词,眼神空洞,毫无神态可言,我看了杨幂演晴雯的那一段,可以说简直无法和安雯相比。陈晓旭硬是演出了林黛玉的弱柳扶风,娇花照水;贾宝玉硬是刻画出了一个痴孽顽童;薛宝钗活现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宝姐姐形象,还有贾政把封建社会儒生的迂腐古板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服饰。

说到服饰,87版《红楼梦》的服装设计师给主创人员一共设计了几十套服装,并且每套服装都符合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神情,所以我们看上去才那样贴切,那样完美。再看新版的,服装整体是素淡的,没有一点青春女孩儿的生气。再来看头饰,87版的头形设计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的,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淡淡的符合人物的装饰,便体现了大观园青春女子的青春姿态。反观新版的,我不知道头形的设计是哪里来的创意!


第四,音乐。

可以说,音乐是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灵魂。87版的音乐是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花费三年时间创作了全新的红楼梦曲调,将曹公的原词插入地天衣无缝。纵观所有曲调,或悲戚,或明朗,都和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相连,还记得叹晴雯,分骨肉,让人心生感慨,悲从中来,这也是王立平艺术生涯的巅峰。看看新版的音乐,咋一听以为是聊斋的配乐!

新版红楼采用了快镜头,造成诡秘的氛围,我想在晚上是不敢看的。新版红楼梦采用了大量旁白,反而不利于人们细细品味,不利于带动大家阅读原著,据说,87版《红楼梦》播出后,新华书店里的《红楼梦》一度告罄,我想这也是87版成功的原因之一,传播国学,弘扬民族文化,87版做到了!

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谈红楼,只是发表些粗浅不成熟的论调供大家喷饭娱乐而已!

最后,还想说一句新版红楼不和87版比的挂,它姑且算是一部不成功的电视剧,如果要是非要比较的话,那它就什么都不是!



铁匠的头发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自己读过《红楼梦》有5遍,看了刘心武续的《红楼梦》2遍,但是,只是红楼爱好者,并没有多深的研究。87版红楼梦我看了2遍,《新版红楼梦》我看了不多一点,但是就是不喜欢。原因如下:

一,《新版》的漂移镜头

一个好端端的电视剧,快进的部分让人有一种看鬼片的错觉,就算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可是你该干什么就该有个干什么的样子。本是一个古代大户人家日常生活的剧情,愣是给排出了凌波微步加《聊斋志异》的感觉,看两三集就饱了,没有再看下去的冲动。

二,造型

什么越剧黄梅戏之类的,反正咱也不是很讲究,分的很清楚,至少我的脑海里是没啥概念的。但是,就林黛玉的扮演者,我们上两张图对比一下。

首先,87版的

再看新版的

两位林黛玉的发型,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戏曲的味道。但是,哪一位更符合当时小说所描写的那个年代富家女子的发型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红楼梦是根据清代的政治、社会生活环境再加上作者的生活经历编写的。也有人推测,贾宝玉其实就是幼时的曹公。那么,那个年代,富家千金的装扮应该是温婉的,端庄的,大气的。林晓旭那一版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很舒服,是个正经人家的姑娘。头上的装饰物也不是很多,但确实刚刚好,很雅致的感觉。

再看新版,一小圈一小圈的头发紧贴着额头和两鬓,初看就是浓浓的戏子风格,再看就是好久没有洗头发的油腻风格,再瞅有种青楼女子的错觉,怎么也看不出大家闺秀的味道。

仔细想一下,林黛玉进贾府是5岁到6岁之间,去世时大概在17到18之间,和众姐妹们在大观园最开心快乐的日子应该是15,16岁的时候,那个年纪的姑娘应该是清纯,天真,烂漫,脱俗,清水出芙蓉的味道,而不是一副油腻的戏子味道。新版扮演者整体的发型妆容效果,给人的感觉是,这不是十几岁的纯真少女,而是二十几岁的少妇人。完全不是一种感觉。

三,发饰

新版红楼梦每个人头上都差不多带了很多头饰,金的,银的,玉的,鲜花,但整体感觉就是义乌小商品五金的感觉,看不出一点儿质感,完全就是俗不可耐,没有一点儿大户人家的感觉,看图

这是湘云来的时候,大家一起热闹,说要起诗社,看大太太的头上,这都是什么破烂,粉色的琉璃,粉色的大花朵,灰褐色短流苏加大红色的常流苏,我的妈呀,简直是俗不可耐,辣眼睛啊,我们再看看87版的。

这三张图分别是当时贾府上下去道观里上香时的头饰,也都给了特写。第一张是王夫人的头饰,很简单,第二张是凤姐儿的头饰,亮cengceng的黄金加大珍珠,第三站是老太太的金发簪。虽都单一,但很有质感,不俗,符合她们的身份和品味,也符合当时那个大环境下大户人家的装饰。好与坏,真与假,舒服不舒服,观众眼不瞎,一看就知道。

四,用心

87版红楼梦,当初选完角色后,所有的演员都在一起学习,研读红楼梦,尽量做到真实演绎小说本意,里边的人物,环境,建筑,服饰,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可以说是非常的贴合原著,这让一些看了原著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自然觉得好。

新版的,不免多了几分现代的浮躁,肤浅,商业化,快餐式的感觉,尽管书还是那本书,但味道早不是那个味道了,用心与否,作品会告诉你,观众会告诉你,收视率会告诉你。

类似于国内这几年的电影,真正的是太浮躁,太过于商业化,很少有一些好片。再这方面,不得不夸一下一直被我们诟病的邻国印度。但是他们的电影确实越来越好,越来越触动人心,打动内心最深处的感受。从三傻,到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到起跑线,每一部都是口碑和票房双收的良心作品。

反观国内,前任攻略3,真正的是浮夸,浮躁,粗略到极致,实在不忍心再看。

最后,希望我们国产影视作品还是沉下心来,用心去打造一部剧,不要过分的追求商业化,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附两张老版的图,结束我的回答







经典,永垂不朽。


ghosts337

无论是剧本、演员、音乐,还是服饰、道具、布景等,87版《红楼梦》都可圈可点,堪称精品。

单从以下几点就可以看出,87版《红楼梦》绝对当得起“工匠精神”四个字


  • 早在1983年2月,筹备组就已成立

  • 剧本反复打磨,前后历经两年零二个月才最终定稿

  • 从1984年9月正式开机,到1987年上半年杀青,拍摄周期近三年

  • 开拍之前的1984年春夏期间,剧组还在北京圆明园举办了两期演员学习班

  • 根据拍摄需要,剧组分别在北京宣武区与河北正定县建造了大观园、宁荣二府及宁荣街等景址(后都成为当地著名景点)


虽说从前慢、慢工出细活,可慢成这样,如此精雕细琢,不计时间与成本,也真是没谁了。


这一切,若放到三个月一部戏(甚至更快)的当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试问哪个剧组能做得到?即便导演愿意(比如墨镜王),出资人与制片人也不干啊。这不烧钱吗,能赚得回来么?


好在,几年的时间没有白花,白花花的银子没有白花,剧组几年的努力与付出没有白费。导演王扶林带领团队一帮人,数年磨一剑,共同成就了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三十年来被不断重播。时至今日,已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存在

宝黛钗的故事,凄婉动人。


一句话:不能再经典。


四个字:空前绝后。


别的不说,光宝黛二人,无论长相、气质,还是与角色的贴合度,再也找不出如欧阳奋强与陈晓旭这般合适的演员了。他们眼中的那种纯净与澄澈,哪怕是再高明的化妆术和表演技巧,也无法矫饰。


尤其陈晓旭,她简直就是为林黛玉而生。看过87版《红楼梦》的人,都不会否认:


她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她。


是的,对很多国人而言,黛玉,他们只认晓旭。晓旭之后,再无黛玉。二者早已融为一体,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

晓旭之后,再无黛玉。


不惟主角如此,连配角都一个个形神兼备,光彩夺目,令人过目难忘。她们一个个纯天然无污染的美貌,秒杀如今一切网红整容脸;未经雕琢的淳朴演技,更是深得人心。任时光荏苒,依旧记忆犹新。曹公若地下有知,只怕也会击节称赞。


比如晴雯:

俏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又比如袭人:


善解人意的袭人,温柔和顺。


再比如湘云:

娇憨爽直的湘云,醉卧花间。


这样闪亮高光的配角,剧中还有很多,不一一。


除演员之外,剧集在其它很多方面,也几乎做到了极致(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尤其音乐部分,更是浑然天成绝妙无比,誉之为天籁亦毫不为过。全剧13首歌曲,由王立平先生作曲,前后历时四年,耗尽心力。主唱陈力独特的嗓音与饱含感情的演绎,为歌曲锦上添花。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很多时候,经典只能拿来致敬与膜拜。


事实已经无数次地证明:重拍经典,从来就是一件风险极大、费力不讨好的事,其结局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


毁经典。


所以,尽管李少红很自信,也很努力,可她导演的2010版的《红楼梦》,还是被斥为一场恶梦,差评如潮。当年的她,差点被全国人民的口水给淹死。感觉特委屈的李导,不服气更不服软,线上线下各种怒怼

观众,结果给自己招来更多更猛烈的骂声。

广遭诟病的2010版《红楼梦》妆容。


尽管87版《红楼梦》在诸多方面有其令人难以企及的过人之处,却也自有其不足与缺憾之处。而这,丝毫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因为经典不等于完美。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完美。完美,从来就只存在于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当中。


假装在上海

借用梁宏达老师最近说出的真心话、良心话来说一说吧!

在没有87版之前,广大观众心目中的林黛玉一直就是62徐玉兰王文娟版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的王文娟大师。

87年电视剧《红楼梦》一播出,广大观众最不满意的形象就是陈晓旭版的林黛玉,这个那个各种挑剔、各种不满意。

到了2010年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一播出,广大观众就把原来挑剔陈晓旭的劲头儿,就都转移到蒋梦婕身上去了,这个那个各种不满意。

说穿了,五十五年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五十五年前王文娟大师的林黛玉,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到来的胡玫版吧!

胡玫,加油!


阿丹151014015

87版和10版的《红楼梦》,我都一集不落地给看完了,下面来说说我肤浅的感受。

因为喜欢《红楼梦》,所以当知道新版开拍的时候非常激动,万分期待,好不容易等到出炉了,没想到是这样的。新版的片花出来后,我高兴地和同学们分享,可是他们看了第一眼,就呼出“聊斋”二字,当时我还不解,怎么就“聊斋”了,这是《红楼梦》好不。后来,当我开始看正片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同学说得一点都没错。没事,我胆子大,恐怖片看过不少,那个都吓不到我。怀着对《红楼梦》的喜爱,我把50集都看完了,这里有87版未交待清楚的各个人物的结局,想想我当时是哪里来的勇气啊,哈哈。

要问哪版最好看,当然是87版啦,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从视觉效果上来说,新版缺乏美感。



似戏曲又不是戏曲的发型加上色调深沉、亮丽色彩偏少的服饰,混搭风无法接受。不是不能混搭,是搭得一点儿也不漂亮,戏曲的装扮也是很美的好不。而且当这些小姐丫头们正在看戏时,由于装扮的相似,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最可笑的是,妙玉是带发修行,可也算入了佛门,为什么她的头上会有花来装饰呢,头饰还那么复杂,一点都没有清新脱俗的感觉。

87版采用的实景拍摄,为了拍好这部名著,专门在正定建了一座荣国府,在北京建了一座大观园,真实的场景就是自然、美丽。而新版运用起了先进的技术,观众看到的景致都是拜特效所赐,太假了,不舒服。

元妃省亲的那个场景,怎么想都是场面宏大、灯火辉煌之景,可是新版这场面看着也太冷清了些,色彩也清淡了些。整部电视剧从头到尾色彩幽深昏暗,基调悲凉。色彩暗也就暗了,可是当姐妹们高兴的时候,你这色彩总得变化一下吧。仿佛那里不是人间,不知道的还以为看的黑白电视呢。

其次再从听觉效果上来说,新版让人瘆得慌。



87版处处讲究,给人物配音的演员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达到形与声的高度统一,高度还原。新版那时不时冒出来的诡异笑声让我想起了《聊斋》里那些妖怪的坏笑,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那西洋钟的声音也很诡异。

十二金钗的人物歌有四分之一都是马晓灿唱的,说实话,真没听出好听来,而且作曲也不怎么样。主题曲的曲调倒是很贴合作品风格,悲凉得很,片头曲还融入了戏曲的唱腔,但改得并不好,比起李玉刚差得远了。

然后再来说说选角。



新版也是全国海选,发起了寻找“红楼梦中人”的活动,来看看最后敲定了的。黛瘦钗丰,但作品中完全反了过来嘛,难道仅是因为宝玉的扮演者杨洋与黛玉的扮演者蒋梦婕都是舞蹈出身,二人专业一致,兴趣相投,所以在剧中,杨洋才不可与昆曲出身的李沁组CP吗?

尽管蒋梦婕也付出了努力,因为婴儿肥而不吃饭,可她的样子就是与书中的黛玉不符啊!宝玉看着倒是有灵气些,但因于小彤的年纪太小,剧中的女演员明明都比他大,成熟感一看便知,他还姐姐妹妹的叫着,太有违和感了。选角真的好失败!

最后来谈谈演员的气质。



87版的演员大多也是新人,演技不成熟,好在大家都比较用心,仔细琢磨自己所饰演的角色,拜访前辈,写表演心得,与演对手戏的人交流。在拍摄前期,大家统一到圆明园接受古代礼仪的培训,学习传统文化,进行形体锻炼,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才会那么古典气息十足。

新版的人物举手投足之间没有那种韵味,少了些贵族气质,大家对《红楼梦》可能也不够理解,将人物诠释得并不到位。不过,杨洋在最后一集里,赶考当天出门时的那种一去不回、不恋红尘、平和淡然、归彼大荒的感觉演得很不错!

优秀的影视作品对观众来说是一场视听盛宴,可是新版在哪方面都没有满足观众的要求,这也难怪观众会吐槽它了。


一抒己见

哎,要我说铜钱头是真实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流行妆面,估计很多人都不信。不信自己可以去查。要我说为什么新红楼被诟病,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群没道德的文痞煽动没文化又不承认的群众搞得一出针对新事物的集体谋杀。

一本人看过红楼原著,程乙本和脂批本,甚至刘心武的续写都看过。平心而言,一直看的云里雾里。总想找到那关键线索,来个管中窥豹结果是呵呵了。总结了下除了文化修为不够还有就是时代的鸿沟,虽说人间大喜悲大致相同但古人尤其是文化修养很极致智商又很高的古人的喜悲早已天人合一,今人几乎不可能找到切合点的。

二回到两部电视剧上来讲,87版的红楼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极致,服装,场景等等都是,要不怎么可能拍了3年?它完整呈现出了周汝昌这位红学大师心中的红楼。这版红楼认同度高我觉得跟周派红楼一直是中国红学的支柱有很大关系。

三因为自身的制片严谨和大师的加持,87版红楼可以撑得起经典,当之无愧。反观新红楼抛去资金和摄影技术及后期剪辑技术先进性,无论是筹拍时间还是文化加持上都没办法和老版比,文痞们可以肆无忌惮抨击新红楼,没人罩着的小孩子谁都可以上去搡一把。与其说是为了狗屁艺术不如说是新红楼这把照妖镜找出了中国文坛一群文化流氓的本来嘴脸。

四能拍出大明宫词这么优美剧作的李少红,本身就有颗文艺的心。本来新红楼的筹拍在当时来讲可以说是烂尾工程了,有兴趣的看客可以自己搜搜当时的新闻。有人接手吗?如果没有,那就是中国官方传媒闹的最大的笑话了!!好吧,有人愿意揽下来并且在短时间内以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就足够赢得掌声了。

五新版红楼有硬伤,只所以有长时间的念白很多种镜头交替,一方面为了对演员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淡化人物突出故事宏观发展的一种尝试。新红楼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场景比如省亲,开诗社,几次做寿的场景描写都比87版处理的更加贴合原著。但是全被忽略了,人们只爱关注演员只重视外在,没有多重似曾相识但又物是人非的场景如何体现悲剧性?尤其是中秋夜宴,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那一段,显然新版红楼拍出了那种大家族大势已去无可挽回的无奈和悲哀。

六文痞们对新红楼的批判都是病态的,她/他们都把红楼梦据为己有,容不得旁人触碰。时至今日任然不肯对新红楼放手,悲哀的是这种病态的批判还成主流了。我的神啊,随声附和之人中又有几人是看过原著看过87版红楼和新红楼的?

最后,真心希望终有一天人们能自己独立思考不再被旁人利用的工具,对新事物多一些包容和客观。


包租婆249074549

别的不说,就八七版的每一帧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当剧照,当画儿看,新版的连美都谈不上,说什么艺术?

李少红版的最大失误并是没有反映曹公书写红楼梦时的意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虽说是按原著的章节,但看完后有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服饰文化,语言动作,餐饮文化等都像是硬邦邦的,沒有一种中国文化的柔美之情。


而当你再回头看老版时,你就会有种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陈晓旭后再无林黛玉,因为在她之前的各版林黛玉还是符合形象的。87版赢就赢在态度上——毕竟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先进的技术只能骗取视觉感受,无法赢得激起心灵的共鸣!

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新版的一众假笑,笑得真的很莫名其妙,有点那种:我都笑成这样了,你还不赶快打赏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