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兒童侵害,零容忍

文 / 涼爽

兒童侵害,這是個沉重痛心的話題。

兒童受侵害的施害者可能是不認識的陌生人,也有可能是兒童的親屬及熟悉的朋友、領居;侵害的方式不一定是身體性侵、暴力侵害,還有可能是語言暴力的侵害;它的受害者不僅是女孩,也有可能是男孩;它的發生地點可能是校園內外,也有可能在家裡和小區,它甚至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

韓國電影《素媛》講述的是一位小學生女孩子在上下學都遇到同一個男人,在一個雨天,她沒有做錯任何事,就被“傷害了”。她的父母何等的痛心,他們對侵害人多麼深惡痛絕。

據估計,美國全國範圍內每年有 300 萬案件涉嫌兒童虐待和忽視,每天有五個孩子死於兒童虐待和忽視。(數據來自國家兒童虐待防範委員會)而在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發布的《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

2016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平均每天1.21起;

2015年這一數據是340起,每天0.95起;

2014年全年數據為503起,每天1.38起;

2013年全年數據為125起,平均2.92天1起。

2016年被性侵的兒童以7-14歲的中小學生居多,女童遭遇性侵人數為719人,佔92.42%。

同時,隱案比例是1:7。這些數據表明,一起猥褻兒童新聞的曝光,或許意味著7起案件已然發生……

兒童侵害的發生與否與社會經濟地位、種族或教育程度都無關,甚至出現在全部範圍內的每個社區和學校內。

兒童侵害的危害駭人聽聞,虐待和忽視不僅造成兒童身體痛苦、損傷、殘廢,而且引起生長髮育障礙、心理失衡、人格改變,甚至精神失常,對其未來人生造成極大傷害,對社會發展和穩定造成很大影響和危害。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怎樣識別孩子的“求救信號”?

1、兩歲開始,年幼兒童可能通過以下的方式表達恐懼:

• 其他人靠近時抓住自己的媽媽,大聲哭喊

• 到陌生環境離不開媽媽

• 拒絕任何人的安慰

• 當虐待者出現時,他們顯得非常害怕

2、遭受過虐待的3-6歲的年幼兒童可能會有以下表現:

• 不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 飲食和睡眠不正常

• 晚上易醒

• 如果之前正常,現在變得不說話了

3、學齡兒童。下面的跡象暗示著暴力的發生:

• 學習成績突然下降

• 不喜歡上學、輟學,表示不喜歡老師,也沒有朋友。

• 行為發生改變,變得富有攻擊性或者感到害怕,不願意跟其他人玩或者不願意跟其他人在一起。

• 頭痛、胃痛、不能正常行走或是身上有瘀傷。

4、青少年遭受暴力的表現:

• 更清楚的知道發生了什麼;知道自己講出真相,其他人會有怎樣的反應;

• 他們可能會離家出走或是離開學校,他們可能會開始吸毒、酗酒;

• 他們可能會試著去尋求他人的幫助;

• 他們的行為可能會發生變化。女孩可能會更加孤僻,男孩可能會更具攻擊性,甚至會攻擊施虐者;

• 如果放棄希望,他們可能會去自殺。

(摘自英國救助兒童基金會發布的《保護兒童:受暴力影響兒童的支持指南》,有刪減)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如何識別“虐待者”?

孩子沒有成人那樣有一套明顯的黑白是非觀,孩子們很簡單地覺得一顆糖一個微笑可能就算好人。別說孩子難以區分好人壞人了,就算是成人,我們也很難區分虐待兒童者和其他人。

我們對著“虐待兒童的人”咬牙切齒,但事實上通常並不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發育遲緩問題。事實上,許多罪犯很可能是沒有犯罪前科的良好社會公民。

因而,面對所有傷害,預防大於治癒。“預防”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如何教導孩子預防侵害?

我們該如何讓自家孩子遠離傷害?教孩子如何識別和應對侵害的技巧,讓你孩子遠離“校園欺凌”、“陌生人誘拐”、“熟人性侵害”?

1、加強對虐待兒童行為的認識

教導孩子侵害的種類,遇到侵害一定要大聲拒絕,告訴父母,或者向可靠的成人求救。

2、營造和諧家庭氛圍

和兒童建立良好而親密的親子關係。從小各位爸爸媽媽就要告訴孩子,“無論什麼事,告訴我們,爸爸媽媽一定會保護你!”

願悲劇不再重演,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防範於未然,還給他們一個健康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侵害,不能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