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张 中国电建高铁新名片

京张高铁集成了中国高铁建设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全世界铁路建设者的目光都聚集于此。在水电七局新建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特大桥施工现场,5家作业队、300余名建设者、20台吊车、3辆旋挖钻正全力以赴地推进施工,绑扎钢筋、预埋构件、安装模板……这只是水电七局京张高铁项目建设“加速跑”的一个缩影。

百年京张留传奇

百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首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百年后,一条沿老京张铁路设计规划的崭新高铁拉开建设序幕,续写传奇。

京张高铁全线174公里,起自北京北站,经崇山峻岭,跨古道雄关,过屏藩要塞,抵至河北张家口;是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风沙有砟轨道高速铁路。

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配套工程,京张高铁是名副其实的“冬奥专列”。特殊的线路、特殊的用途使京张高铁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水电七局承建的京张高铁八标项目全长33.38公里,起于宣化区顾家营镇,途径宣化区侯家庙乡、河子西乡,经开区姚家庄镇,止于张家口市桥东区老鸦庄镇。标段包含路基11段、桥梁12座、隧道2座,其中草帽山隧道为标段控制性工程,张家口南特大桥为标段重点工程。

复杂地质时惊心

草帽山隧道是京张全线第二长的隧道,全长7.34公里,穿越草帽山体主脉,最大埋深109米,隧道V级围岩3005米,占隧道洞身总长的41%,属极高风险隧道。

谁也没想到,它会成为京张高铁修建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隧道山势陡峻、地形复杂,其中部有2400余米穿越第四系饱和黏性土及粉细砂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塌方。“在草帽山这样的浅埋饱和黏性土及粉细砂地层打隧道,就像在泥巴和沙堆上掏洞一样艰难。”在阮小勇看来,这还并不是草帽山隧道施工的最难点。

“常规的隧洞一般能预测前方几十米的地质情况,而草帽山隧道地质构造变化莫测,10米范围内可能出现好几种极端的地质,在这里施工可谓是步步惊心。”面临如此恶劣的地质环境,有着十余年铁路施工经验的项目二分部总工程师贺国龙也感到空前的压力,“没规律也是一种规律,只能稳扎稳打,小心翼翼的慢慢掘进。”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项目部面对挑战、勇往直前,一方面广邀国内铁路顶尖的勘察设计专家为隧道把脉会诊,另一方面加大机械化施工工装设备的投入,配置了全液压履带自行式移动栈桥、JK580超前地质预报钻机、车载式混凝土湿喷机械手、衬砌混凝土自动养护台车、多臂钻等先进机械设备,形成了超前地质预报、喷锚支护、仰拱、二次衬砌、空洞检测、水沟施工等机械化配套作业生产线;同时大胆探索,对开挖掘进的方法进行了科技攻坚和技术创新,采取小幅度推进,弱爆破,强支护等方式,在草帽山隧道打响了一场机械化施工的攻坚战。

智能京张新科技

如何将京张高铁打造成为中国高铁的新名片?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精品工程、智能京张”的建设目标,从设计水平、建造质量到运营功能整体达到系统最优,树立中国铁路建设新的典范和标杆。

项目开建之初,水电七局便开始落子布局——大力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工程从蓝图到建成,信息全记录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智能的施工设备配套成线,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BIM、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一大批建筑业“黑科技”运用,确保精细化施工。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七局人全面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四新”技术,勇争先锋。标段中心试验室,全部完成所有组建工作仅用14天时间,一次性通过业主验收;宣化制梁场以93分的好成绩正式通过国家认证;引进全线首台900吨级移动模架造桥机,完成张家口南特大桥首孔原位现浇梁施工……

塑造品牌向未来

中国的高铁建设在过去十余年间发展势头突飞猛进,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频频刷新世界纪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水电七局自2008年进入铁路建设领域以来,先后承建了包西铁路、南广铁路、京沪铁路、成贵铁路及雅万高铁等10余条线路,建设里程达500余公里。

十余年的发展,水电七局走南闯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不断积累经验和信心的同时,也储备相当一大批精锐的铁路业务人才。“十年生聚,我们有技术、有人才、有设备,有品牌,铁路市场还应该有更多的未来。”言语中,阮小勇考虑更多的还是水电七局以后铁路市场的发展。

优异的现场换得了优质市场。2017年8月24日,水电七局与宣化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参与宣化区江河水环境治理、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公路工程、城市快速路、环保工程等多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百年前,詹天佑演绎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飞跃;“铁路先行、京张引领”,百年后,智能高铁引领潮流。

抚今追昔,历史在时光隧道中发生着巨变;穿越百年,承载着梦想的中国电建人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中国高铁新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