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帝想除掉隆科多,是誰先看透他的想法,併發起對隆科多彈劾的?

居源月穎

隆科多是老四胤禛在奪嫡道路上的鼎力支持者,又是胤禛的舅舅,受到胤禛的極為尊重!

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奪嫡的胤禛和當上皇帝的胤禛在心理上和看待問題上是不同的。

隆科多囂張跋扈,他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胤禛的皇帝威嚴!胤禛繼位之初,清廷銓選官員,隆科多可以不經奏請,任意挑選,當時被稱為“佟選”;重要的是他還和年羹堯進行勾結,這就更加觸犯胤禛的逆鱗,除掉他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在《雍正王朝》中,首先彈劾隆科多的是胤禛的河南巡撫田文鏡,但真正發力的是胤禛的前師爺鄔思道。

鄔思道真的是老來成精,在田文靜府上當幕僚的他看出了胤禛對隆科多的厭倦,只是苦於沒有人出頭彈劾,處於徘徊痛苦之中。

鄔思道雖然不願意服侍已經是皇帝的胤禛,但心中還是對曾經的四爺胤禛充滿了情感。他是懂得胤禛的政治抱負,知道胤禛作為皇帝推廣新政對百姓有百益而無害。


在看到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攤丁入畝”受到清流及士紳的排擠,新政眼看就要流產的時候,鄔思道那顆憂國憂民的心再次騷動,遞給田文鏡一封寫好的密摺。

鄔思道認為,這是田文鏡成為一代名臣,名留青史的開始。

正是這封奏摺拉開了彈劾隆科多的序幕。隨著隆科多的倒臺,年羹堯也隨之倒下,這為肅清權臣,實行新政鋪開了道路,成就了胤禛一代明君的典範!


當然在真實歷史中沒有鄔思道這個人,除掉隆科多和年羹堯是胤禛親自操刀。

在封建皇權時代,任何阻礙皇帝推行新政,威脅皇帝權威的人,都會被攆成齏粉,成為歷史的笑話!


江東汪郎

雍正三年,隆科多在邊境積極的與俄羅斯談判,雖然進展順利,但還是在談判桌上被鎖拿回京治罪,隆科多被索拿的這些事沒有人驚訝,隆科多自己也明白,福享到頭了!

早在康熙朝;康熙帝就曾經發旨警告過隆科多,那時候隆科多已經是“步軍統領”,康熙帝在給隆科多的旨意裡是這樣說的:

“你只須行為端正,勤謹為之。此任得到好名聲難,得壞名聲易。你的兄弟子侄及家人之言,斷不可取。這些人初次靠辦一兩件好事,換取你的信任,之後必定對你欺詐哄騙。先前的步軍統領費揚古、凱音步、託合齊等,都曾為此所累,玷辱聲名。須時刻防範。慎之!勉之!”



紅的發紫,誰敢惹國舅爺

雍正帝的舅舅隆科多大紅大紫: 雍正帝登基後,對隆科多寵愛有加,最親密的表現就是雍正帝在公開場合喊他隆科多為舅舅。

這在有清一代是沒有的榮譽,即使是皇上的親爹也只不過稱呼“皇父”,這麼親近的稱呼舅舅的僅此隆科多一人!

在權利上,雍正帝給予隆科多的更多,比如;

命他與大學士馬齊總理事務,並且承襲一等公的爵位,被授為吏部尚書。很快就因為總理事務辦得好,加封為一等阿達哈哈番,並令他的長子嶽興阿承襲。 而他的次子玉柱,從侍衛的身份被授為鑾儀使。

這就體現了雍正帝不禁在稱呼上叫舅舅,在權利上也是及其信任隆科多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隆科多

大紅大紫的隆科多飄飄然了,自認為功高蓋世,得到的榮譽是應該的,不禁自吹自擂,明理暗裡流露出他的擁立之功,在朝廷上下覺得沒有他的保駕雍正就無法登上皇帝位置一樣。

隆科多的倒臺並不是因為功高蓋世,是因為隆科多沒有慎言慎行,而是持驕而傲。

作為理藩院尚書併兼管著吏部尚書,權力本是皇家獨有,可是隆科多不但隨意選官,還與年羹堯一樣做成了“佟選”,就這樣;一頂結黨營私的罪名無形當中扣到了自己頭上!


雍正二年 ,雍正帝已經對隆科多產生了厭惡感,大紅大紫的隆科多橫行霸道於朝廷上下,無人敢言,不但懼怕其權勢更是因為隆科多是皇上的舅舅而敬而遠之。

朝廷上下官員已然認為隆科多就是一個不倒翁,面對扶搖直上的隆科多,大多朝廷官員只能躲著隆科多,生怕被他父子整治。

這就說到電視劇《雍正王朝》; 此刻在河南巡撫田文靜的府上當幕僚的鄔思道看出了雍正帝對隆科多的厭倦,只是苦於沒有人出頭彈劾,而正在徘徊不定中。


這就仙人是鄔思道

而田文靜在河南積極推行雍正帝的新政“攤丁入畝”而受到清流及士紳的排擠而苦惱不及沒處發洩時,鄔思道向田文靜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問田文靜是否敢幹?

鄔思道問田文靜: 東翁,你想做一個名臣,還是想做一個平庸之輩?

田文靜想都沒想就說

當然是作為一名臣! 好;如東翁信得過我鄔思道就把這封奏摺遞上去,保你留一世英名,說著鄔思道掏出了一封寫好的密摺。


這就是所謂的能吏田文靜

鄔思道又說道: 只一個條件,東翁不可私自拆開!

田文靜答應了,就是這一封奏摺,雍正帝留中了,這就意味著這封奏摺正是雍正帝渴望的摺子。

果然;幾天後,田文靜的奏摺發往六部傳看,議罪!自此拉開了彈劾隆科多的序幕。

雍正帝在奏摺中批到:朕御極之初,隆科多、年羹堯皆寄以心腹,毫無猜防。孰知朕視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欺罔悖負,朕豈能姑息養奸耶?

完了,大火燒起,就是這鄔思道利用田文靜之手首先下手,對隆科多發起了進攻!雍正五年,隆科多被禁死。

通過電視劇《雍正王朝》得知,鄔思道這個“中隱”看來還是沒閒著!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日堯居k古史

文/炒米視角

隆科多和年羹堯到了後期的確有點過分了,但是他倆最終尾大不掉,雍正有責任。

隆科多獲得一個有清一朝的特殊稱呼,被雍正追著喊“舅舅”,有奏摺舅舅先看,有要用人,舅舅先擬人選;而年羹堯君臣立誓,永不負卿,如若負卿,則為本朝第一無良心之人。

這些都是雍正寵出來,放任搞出來的問題。

可能是雍正也的確沒想到自己能繼承皇位,所以一開始當皇帝不適應,只知道用恩,不懂用威,過於性情中人了。特別他給田文鏡的硃批,就可以看出和康熙完全不同。

所以那兩個過的“沒數”的權臣,一天天把腦袋伸向鍘刀邊上,而不自知。初期一個舅舅,一個大舅子,雍正應該說對著兩人是非常放心的,畢竟有能力,又都是有恩於自己的人。

可是到最後,再不動,朋黨就擠壓到自己的臥榻之側了。但是全朝堂的人,雖然對隆科多有意見,但是聖恩日寵啊!誰敢跳出來觸這個黴頭?萬一自己彈劾隆科多,只要雍正不說話,自己小命就不保了。隆科多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但是鄔思道懂得就是帝王心術,他早把這層已經失衡的君臣關係看得透透的了。

他知道此刻雍正對隆科多的不滿已經像個氣球越吹越大了。現在只差一個人去捅破這個氣球了。而捅破這個氣球的人必然成為新貴,雍正新的心腹。

而自己的東家河南巡撫田文靜,這樣的角色不大不小,正合適捅破這件事情。然而直接跟田文鏡講,怕是田文鏡會嚇破膽也不敢寫這封奏摺。

於是鄔思道心生一計,道:“東翁啊,我欲助你成為凌煙閣名臣,不知道你可否願意啊?”田文鏡當然願意,“但是需答應在下一件事情!”那就是由鄔思道代寫一封密秘奏上呈天子。但秘奏田文鏡不得私自拆開詳查內容。田文鏡因素日與鄔思道共事,知道鄔思道的本事,所以欣然應允。

結果當這封秘奏上報到朝廷後,雍正看到此秘奏,如久旱逢甘霖,立刻硃筆御批:

”朕御極之初,隆科多、年羹堯皆寄以心腹,毫無猜防。孰知朕視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權納賄,擅作威福,欺罔悖負,朕豈能姑息養奸耶?”

然後交六部公議,這就非常明確了,於是御史言官的彈劾隆科多的奏摺如潮水,經六部議罪,核罪41條,隆科多於雍正五年被抄家入獄!

而田文鏡果真成為了雍正的心腹重臣,而且後來恩遇更甚,並且死後哀榮備至,被賜葬泰陵附近,諡號端肅。命河南省城為其設立專祠。


炒米視角

文鏡上奏摺彈劾的隆科多!而田文鏡是在他的幕僚鄔思道的指點下上的奏摺。

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被塑造成一位熟知帝王心術,謀略無雙的高人,彷彿一切都在他的眼裡,沒有什麼事情是他不知道的。在他的一番精心策劃幫助下,使雍正在九龍奪嫡的混亂局面中奪嫡成功。而現實中的鄔思道僅僅只是田文鏡的幕僚,並不是雍正的謀士。鄔思道作為田文鏡的幕僚,經常為其出謀劃策,在他的指點下田文鏡的摺子多和上意,使田文鏡得到雍正的賞識。

雍正帝即位,隆科多擁戴有功,因此他倍受雍正帝的寵信,雍正稱呼他為隆科多舅舅而不稱呼其名,這在整個滿清王朝也就僅此一例! 隆科多位極人臣,顯赫一時,達到了權利的頂峰。他恃寵而驕,也變得日益跋扈,經常違法亂紀。可謂是物極必反,雍正早已不滿隆科多結黨營私、招權納賄、擅作威福,但是朝中一眾大臣卻遲遲無人對隆科多進行彈劾。智謀無雙的鄔思道敏銳的識破到了雍正的心思,他勸說田文鏡對隆科多進行彈劾。在他的指點下,田文鏡向雍正上奏摺彈劾隆科多。雍正看了奏摺之後,將奏摺交給六部核議。最終隆科多於雍正五年被定大罪41條,後被抄家入獄,死於雍正六年!


Artsong06

隆科多是雍正的親舅舅,對雍正有擁戴之功,所以雍正朝曾權勢熏天,可以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曾被稱為不倒翁。

但萬事逃不過榮極必衰的道理。隆科多後來被權欲矇蔽雙目,忘了雍正是個最厭惡舞弊和結黨的皇帝,不但賣官鬻爵,還和手握兵權的年羹堯關係很近,犯了雍正的大忌。

田文靜看透了雍正的心思,又想成就自己做名臣的抱負,便給雍正上了一份密摺,彈劾隆科多,此舉合了雍正心思,隆科多也就走上了死路。

電視劇裡說是雍正的布衣老師鄔思道的智謀,歷史上並無鄔思道其人,還是田文靜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