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才女之首李清照的一生

說起李清照,一句話便可概況她命運多舛的一生,那便是年少成名,中年喪偶,既經過靖康之亂的顛沛流離又遭受了晚年遇人不淑的身陷囹圄,這給她的身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和遺憾。

中國古代才女之首李清照的一生

公園1100年的一天傍晚,家住在汴京城裡的李清照,和以往沒什麼不同,只是她見到家裡來的一位客人之後,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來人正是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其實這是兩人的第二次相見,趙明誠出生世家,儀表堂堂,16歲的李清照也正是是情竇初開年紀。

李清照生於一個底蘊深後的文學世家,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時任禮部員外郎就職太學,為人剛直不阿,母親王氏是北宋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也是飽讀詩書的大家閨秀。當李格非看到李清照寫的《如夢令》的時候,不禁也生出自豪,他把女兒的這首小令拿給同僚看,不久便傳遍了整個汴京城,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趙明誠對這首小令讚不絕口,後來聽說是李格非之女李清照寫的,驚詫不已,他想不到有過一面之緣的那個嫻靜美麗的女孩,能寫出如此絕妙的詞作。曾經趙明誠和哥哥在相國寺遊玩,遇見過李格非帶著一家人拜佛,所以還記得當時在李格非身邊的那個小姑娘。

中國古代才女之首李清照的一生

李格非在太學任職,趙明誠是太學生,趙明誠藉機拜見李格非,便再一次見到了李清照,二人更是一見鍾情,然而雖說兩人彼此都有好感,但是想要在一起並不容易,因為趙明誠之父趙挺之跟時任翰林學士的蘇軾,因政見不同,矛盾頗深,而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被譽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因此儘管兩人互有好感,他們都知道兩家是不會輕易同意他們的婚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趙明誠趁父親為朝廷立功,心情大好的時候,提出親事,趙挺之竟欣然應允。就這樣他們成了志趣相投的“天作之合”。

婚後二人醉心於金石奇珍蒐集鑑定,更少不了閒暇吟詩作對的旖旎風情,李清照甘願幫丈夫完成他的心願,著述《金石錄》,可謂琴瑟和鳴,羨煞旁人。但是好景不長隨著金兵南下,李清照的人生從此變調,逃難途中摯愛的丈夫病死,李清照帶著夫妻倆收藏的奇石書畫,四處流浪卻引來了壞人覬覦,自稱是趙明誠同窗的張汝舟,趁機大獻殷勤,李清照想起一個女子亂世生存的種種不易,點頭再嫁,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張汝舟只是圖謀侵佔她的家產,兩人的婚姻只維持了一百多天,李清照不顧世俗的阻撓,憤而提出離婚,轟動了當時社會,甚至還因此入獄。不過這位文壇女青年,為自己的幸福敢於挑戰世俗的勇氣,卻為後代樹立了典範。

中國古代才女之首李清照的一生

當時宋代的刑律這樣規定,男子想要休妻有七出之說,但凡女子有一條違背,便可休妻。而女子想要離婚,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丈夫有犯法的行為,然而就算是這樣,女子也要受兩年牢獄之災,《宋刑統》記載,“妻告夫罪,雖得實,徒兩年”。

晚年的李清照正如她的詞裡所寫,悽悽慘慘悽悽,她形容自己的境遇真個是國破家亡,即便如此,她依然潛心幫丈夫完成了《金石錄》的編著,成為對對後金石家影響深遠的名著,同時她也心懷家國,針對當時南宋朝廷的不作為,憤然疾書“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名句,針砭時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