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場年入2億,這農場是怎麼玩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的農業取得不俗的戰績,但目前還面臨著不少問題,農產品價格不穩,城鄉收入差距日益加大,農產品品牌意識薄弱等等。日本是我們的鄰國,自然條件、歷史文化、經營規模等都與我們極為相似,但日本的農業卻遙遙領先於我們,今天大妞就帶大家看看日本的農業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希望大家根據自己的農場實際情況來進行效仿。

日本農場年入2億,這農場是怎麼玩的?

日本農業是第六產業

日本農業是現代農業,也就是第六產業。因“1+2+3”等於6,“1×2×3”也等於6,故名“六次產業”。“第六產業”的本質是一、二、三產業相互融合,成為一體,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藉此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發展活力。

“第六產業”將農業變成綜合產業,把產加銷融為一體,提高流通效率,實現產品增值,從整體上提高包括特產在內的農業經濟效益。“第六產業”找到了現代農業的真諦,是現代農業之集大成的產業形態。因此,真正的現代農業,是大農業大食品的概念,是從田間到餐桌的大貫通大整合,是綜合產業。

“1+2+3”加法怎麼做?

案例1:一棵柚子能有多大效益?

坐落在一個山坳裡,被1000米級群山環繞與外界隔離,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佔96%的日本山村“馬路村”,當地村民為了解決生計問題,19世紀70年代,村長帶領全村轉型做“六次產業創業者”。種有機柚子,組織村民把柚子進行深加工,製造柚子果醬、柚子飲料、柚子湯料等。

日本農場年入2億,這農場是怎麼玩的?

同時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建立農場共享模式、修建農林產物直賣所、打造溫泉民宿,吸引東京、大阪等大城市消費者來馬路村遊玩。只要有粉絲喜歡來村裡遊玩,喜歡買村裡的產品,當地村民和農業就能繼續活下去。

拳頭產品成流量擔當

馬路村的村長非常熱情好客,會給每位到訪者送一瓶當地自制的“Gokkun馬路村”品嚐。這是一罐10%柚子汁+90%水製作的原味果汁,沒有任何添加物。柚香濃郁,口感甘甜,一整片柚園的清香彷彿都在口中。

看似普通的飲料,正是馬路村的拳頭產品,以最執著的匠人之心,死磕單品,並將單品做到極致,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效應的農創單品。很多到訪者,都是喝了一瓶之後,心生還想再嘗的慾望,成為該村的鐵桿粉絲。

馬路村藉機發力,打造了一個面向全球粉絲的“特別村民制度”,特別村民可以享受到“在村裡玩的時候,出示居住證,可以隨時去村長辦公室跟村長坐著聊天喝柚子汁兒”等特權。截止2016年底,全球有一萬多人成為馬路村特別居民。一年接待300多個團體來體驗與遊學,賣出1000多萬件商品,年銷售高達2億元。

這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加強農業產業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創造新需求和新市場,為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產業範圍拓展提供多種可實現的技術條件,培育多元化的農業經營人才,搭建跨領域交流合作的平臺,比如,可以與共享農場電商合作,藉助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實現農場直供。

“1×2×3”效應咋發揮?

案例2:阿蘇農場的六大休閒主題

阿蘇農場位於日本九州島熊本縣阿蘇舊中國立公園內,建於海拔350m的阿蘇山腳下,是以“人、自然、元氣”為主題,利用當地自然地理環境打造出來的特色農場。建設者以“人、自然、元氣”三大元素,將農場與自然揉為一體,循地勢錯落山谷之中。藉助了阿蘇火山的自然風景設計了休閒、散步、農場體驗、餐廳等多種多樣的休閒項目。

日本農場年入2億,這農場是怎麼玩的?

阿蘇農場的休閒項目分為“泊、愈、栽、動、食、買”六個主題,也就是“住宿、住宿療愈、栽培、活動、美食、購物”等六大系統。

住宿是阿蘇農場最有特色的項目,形狀奇異且連綿成群的“饅頭屋”極富童趣,這些獨棟小別墅位於不同區域,數量多達330棟,在功能上,他們為不同類型的遊客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設計上,這些饅頭屋房中無轉角、牆壁與天花板融為一體,住在饅頭房中,就像未出世前在媽媽的肚子裡一樣感到安心溫暖。

享受獨特的住宿體驗之餘,農場還設立了風格獨特、親近自然、浪漫溫馨、充滿鄉土風趣的療愈系統,包括享譽海外的日式“風呂”和種類齊全的溫泉理療:2000坪的日本庭園式露天風呂,提供藥湯風呂、蒸氣風呂等各種日式風呂,讓遊客在的大自然中身心得到最舒適的解放,一舉消除都市人多日累積的疲勞和壓力。

既然名叫農場,農業休閒與體驗項目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阿蘇農場不僅生產多種多樣的高品質食材,還是寓教於樂的農業體驗場所,讓小朋友體會種植的快樂以及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在這裡,遊客可以在第一時間採摘新鮮的果蔬,還可以盡情享用農場自產的60餘種由豐富食材製作的自助餐。

阿蘇休閒農場還規劃出健康休閒空間,設計出多種多樣的活力運動設施與場館,分佈著很多別出心裁的裝置,讓遊客體驗樂趣的同時,還可以鍛鍊身體和頭腦,恢復生命的活力,變得更健康。

阿蘇休閒農場中開辦的特色“牛奶農場”,是喜歡乳製品的遊客決不可錯過的人氣點心店,這裡用阿蘇牧場直送的新鮮牛奶製成布丁及冰淇淋、起司、蛋撻、阿蘇奶油夾心餅乾等各種甜點,乾酪店裡還有200餘種家庭手工製作及正宗歐洲進口的乳酪製品,就算再多一個胃也吃不夠。

為了滿足遊客購物留念的需求,阿蘇休閒農場開設了十幾間特色商店。旅遊商品以本地的自然、文化、健康、食品為主題,展示各式各樣的阿蘇名產及熊本縣特產、雜貨,喜歡買紀念品特產的遊客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啟示:在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上,加強“社社聯合”“社場聯合”“社企聯合”,加強區域性農業產業協作,通過樹立產地品牌、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搭建直銷網絡平臺等方式加強與區域農業生產者的組織聯繫。

除此之外,農業哲學和農業發展模式可能更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

品種優是質量優的先決條件

在市場上,所有待銷的農產品都是經過精心整理包裝的,沒有散裝,更沒有帶泥、帶枯葉出售的。農產品的包裝箱上都印有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姓名等細節信息。

日本農場年入2億,這農場是怎麼玩的?

生產的專業分工很重要

在一些地區,實行了無土栽培,溫室大棚內種植的草莓、番茄等,其培育管理比苗圃、花圃還要精細,就像花卉盆景展示園一樣。日本農業可以稱為"觀光農業"、"旅遊農業"。

日本農業生產的專業分工十分明確,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產業特色,一個農戶有一個農戶的主導產品,優勢互補,相互依存,共同構建起了日本農業經濟的整體框架。

日本農戶的專業化生產格局更為明顯。日本的農民都是專業戶,種草莓的都種草莓,種番茄的都種番茄,種鮮花的都種鮮花。一般農戶全年只生產1~2個品種,最多不超過3個品種,而且生產的產品幾乎全部為商品,農產品的商品率極高。

日本農戶沒有"小而全",只有"大而專";不為自給自足,而是專業化分工、工廠式生產。除了自己生產的幾個品種外,其餘生活所需的食品和農產品全都從市場上購買。這樣既擴大了種養規模,獲得了規模效益,又促進了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繁榮了市場。

日本農民以其自身的實踐證明:中國農業產業大有可為,大有潛力可挖,中國農民收入也將大幅提升,關鍵在於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的科技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和規模化,通過農產品電商、共享農場、休閒旅遊等來帶動農業發展。

日本農場年入2億,這農場是怎麼玩的?

日本農場年入2億,這農場是怎麼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