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為智能生活館:不一樣的華為,快與慢交融的升級之旅

文/黃海峰

過去幾年,中國手機零售業競爭,從線上走向線下,又從線下店面的數量競爭走向高質量服務的競爭。我們看到,蘋果、華為等諸多手機品牌積極構建旗艦體驗店,讓傳統店面銷售員升級為體驗顧問,給消費者不一樣的線下體驗產品和購買服務。

作為中國手機市場的老大,華為正在通過發力新零售與大服務,給消費者提供不一樣的體驗。今年4月20日,華為將這種智能生活體驗的理念在太原落地——智能生活館·太原茂業店(以下簡稱智能生活館)。

走進華為智能生活館:不一樣的華為,快與慢交融的升級之旅

據瞭解,智能生活館坐落在太原最繁華的商業區,設置產品、品牌、體驗三個功能區,讓顧客在體驗科技的同時,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角度,感受到集科技、藝術、文化性於一體的多重空間體驗。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華為手機高層、產品線負責人、渠道夥伴、消費者等,給該館提供了數百條建設意見,讓該館不斷進化。所以,筆者非常好奇,該館與華為其他體驗店有什麼不一樣?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什麼價值?未來華為將怎樣去佈局這樣的生活館?在5月20日這個特殊的日子,筆者來到太原體驗智能生活館。

不一樣的體驗:多個精心佈置帶給顧客驚喜

當筆者走進外觀簡潔的智能生活館,首先看到的是火爆的人氣。智能生活館的戶外落地窗戶與室內大氣留白設計結合,給人一種強烈的科技與藝術交融的感覺,在這條繁華的商業街很吸引人。

智能生活館內中心是近30平方米的電子大屏,正播放航拍中國的畫面,彷彿置身大自然。據說,這個屏幕播放內容展現生態的交替輪迴,給科技館以生活氣息,同時在平時館內舉辦活動,比如時尚、遊戲類活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正中間展區是品牌區,華為首次打破傳統的陳列方式,設計師獨具匠心地將精心推薦的生活物件與最新推出的P20系列和Matebook X pro等產品結合,打造全新的藝術場景化陳列。比如將科技產品與同色系的化妝品、眼鏡、書本一起陳列,很有視覺衝擊力,滿足商務精英、白領、文藝青年等喜好。

智能生活館左邊的體驗區,給筆者很多驚喜。華為將設置了拍照的幕布場景,用戶可以現場用手機拍大片並上傳、打印,留作紀念。跑步機、運動自行車等真實的運動器材,VR遊戲等也出現在了功能體驗區。

走進華為智能生活館:不一樣的華為,快與慢交融的升級之旅

兒童體驗區設置了多元豐富的學習、繪畫、遊戲體驗場景,通過軟件與孩子互動。“這樣一來,孩子有店員專門陪同,動手體驗業務,家長可以陪孩子,也可以瞭解和購買智能生活館的產品。”一位店員告訴筆者。

在大咖工作室區域中,筆者看到不少吸引眼球的創意設計外殼,消費者可以在此將喜歡的圖片製作成手機和電腦殼,滿足個性化需求。

最讓人驚喜的是,華為的“Hi-Link”智能家居在體驗區亮相。筆者看到不少華為合作伙伴的智能檯燈、智能燈泡、智能門鎖、空氣淨化器等產品,現場精心設置的智能家居展示,吸引不少人體驗。

工作人員告訴筆者,相比其他企業,華為智能家居走的是另一條路線,就是隻負責提供路由器實現無縫連接。其他智能門鎖、豆漿機等產品華為都不生產,讓用戶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牌。

走到智能生活館右邊的產品區,筆者看到華為各系列豐富的手機、筆記本、平板、手錶以及智能配件。

走進華為智能生活館:不一樣的華為,快與慢交融的升級之旅

這裡和其他零售店有三點不同,一是沒有任何紙質的產品信息介紹,消費者可以在真實手機旁邊的電子屏幕上,手動點擊觀看豐富圖文與視頻介紹,還可在屏幕上直接下單購買。二是所有展示產品都是實物,且沒有連接線,顧客可以自由拿手機各個角度拍照。三是簡潔開放的體驗平臺,非櫃檯。

這種“一鍵式”極簡體驗過程,讓筆者感受到個性化、智能化對傳統零售所帶來的改變。店內一側電子屏可以實現門店在線購買、即時結賬的功能,免去顧客排隊造成的困擾。

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華為熱銷的AI三攝+徠卡手機P20系列,被放在最靠近落地窗的部分,消費者可以隨時拍攝窗戶外夜幕,感受P20系列的強大夜拍。附近擺放的綠色植物,方便用戶拍攝合影,拍攝有層次感類單反照片。

由此可見,華為線下零售體驗店在升級,裡面的店員服務也在升級。從銷售人員轉變為體驗顧問的店員,將為顧客打造專屬私享服務,分享最新產品資訊,解答產品使用技巧、軟件安裝、售後等問題,而且還傾聽消費者聲音,瞭解並解決消費者痛點。

整體看,該智能生活館瀰漫著淡淡香味、播放純淨舒緩的音樂,再加上美麗的花卉綠植和店員不過分熱情或冷淡溝通服務,讓筆者從味覺、聽覺、視覺等多個維度,深刻感受到“舒適”二字。

新零售+大服務:更好服務用戶,助華為崛起

眼界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在倡導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零售門店都在強調“快”的概念。在該智能生活館,華為通過便捷支付的“快”,讓顧客省去排隊的“慢”。

筆者還能明顯感受到另一點,華為希望引導顧客將購物過程放慢下來,通過各種真實的場景交互體驗,讓產品和顧客間碰撞出一種特殊的美感,使整個購物過程更加沉浸和投入。

據瞭解,華為消費者業務高層曾多次來到智能生活館,細心體驗的每一個區域,從華為“以消費者為中心”角度給出落地思路,並提出了幾十甚至上百條建議,足見華為對智能生活館的用心。

的確,從筆者體驗看,這種智能生活館給予客戶不一樣的體驗,不是冷冰冰的產品銷售,而是有感情的交流與體驗。對消費者而言,來智能生活館不只購買產品,還是來學習、交朋友、感受有溫度服務。對手機品牌而言,通過智能生活館收穫消費者的信賴與認可,比僅僅銷售一部手機更重要。

如此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不只是在產品、技術上創新,還正在新零售和大服務方面不斷創新。華為這種零售服務創新的目的只有一個:通過提升消費者的情感體驗,更快地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有溫度的品牌形象。

在新零售方面,截至目前,華為大中華區已經打造了約2800家體驗店,分佈在中國的390個城市、1451個縣級市(含縣區)、271個鎮。華為與合作伙伴合作的專區、專櫃,2017年數量已達到19117個,預計2018年底將達到21500個。此外,華為在全國建立了801家客戶服務中心,覆蓋全國299個城市及縣區,用戶可以直接到店接受服務。對於偏遠地區以及不方便到店的用戶,還可以通過雙向物流免費的寄修方式接受服務。

華為如今關注的智能生活館,體現了華為零售服務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將樹立行業標杆。

在大服務方面,華為大服務是包括渠道、售後、傳播、會員和供應在內的全場景體驗服務,以此達到用戶滿意的全場景體驗。記得華為提出了24°C服務理念,實現數據+情感的理念。華為想做的是,希望讓每位用戶,在一個很大的統一平臺上,感受最舒適的服務溫度。

走進華為智能生活館:不一樣的華為,快與慢交融的升級之旅

如果說智能生活館是華為大服務戰略的重要承載點,那麼太原的智能生活館的試運營,是為全國乃至全球的華為智能生活館探路。據悉,未來在零售服務升級道路上,華為不會停止腳步。從今年開始,華為規劃在上海、北京等2~3個城市建設智能生活館,2019年推廣到全國更多重點城市。

寫在最後:新零售和大服務是華為崛起的關鍵

從行業角度看,當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品牌更加集中,市場還進入寒冬,所以諮詢機構GfK認為今年的競爭點在線下新零售。這與華為不斷提升線下體驗、打造智能生活館的策略不謀而合。

從華為發展角度看,通過多年努力,華為與蘋果等直接競爭,已經通過P20系列實現體驗方面的超越。而在零售服務層面的發力,是華為在消費者業務領域打造產異化優勢、提升用戶體驗、順利崛起的關鍵。

在筆者看來,華為這家擁有超過3億用戶的智能終端企業,每年手機銷量過1億部,已是中國手機市場的“頭號玩家”,要實現品牌與市場再進一步非常難,就需要觸動消費者的內在東西。

此次走進太原的智能生活館,給筆者不少驚喜,再次感受到華為做長跑者、“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價值觀。相信在產品、品牌、渠道、服務等方面同步提升的華為,將給用戶帶去各方面更極致的體驗,構建更加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