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我炎黄子孙,因为生长在一个地域广博的土地上,所以根据当地不同的生活条件,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生活习惯,而饮食,算是最直接的表现。南甜北咸,是一个广义上的区别。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在西藏地区,生长着一种大麦植物,是藏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它就叫做青稞。青稞有三千五百年到一万年的种植历史。按照藏民族的说法,青稞是上天赐给人类的食物。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对于西藏地区来说,是一个高海拔、高紫外线、缺氧环境,对于任何一种食物作物来说,都是及其苛刻的生长条件,唯有青稞可以在这里生长,可见青稞的顽强生命力,最高的生长海拔可达四千七百五十米。如果从科学角度追根溯源,青稞是大麦的祖先。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由于青稞每年只能生长一季,所以青稞要比任何一种麦类更有营养,不但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抗氧化酶是抗人体机能老化的最好食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清肠、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阻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生理作用。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每年青稞从四五月份开始播种,到十月份成熟,需要五至六个月的生长期,在这期间,西藏处于雨季,从傍晚到第二天早晨九点,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开始连夜下月,几乎每天如此。并在早晨九点左右停止,此时太阳高照,温度升高,青稞开始生长,在雨后太阳下的青稞地里,可以听到青稞生长的声音。新收上的青稞是需要放上一年的,要去除青稞里的水分,西藏本身冬季干燥,更有利于去除水分。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到了第二年,把青稞从储藏室取出,进行第二步的晾晒,这时已经是正夏,太阳正强烈得晒着大地,也晒着去年收上来的青稞。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青稞打磨成青稞面,这就需要西藏独有的水磨坊。由于西藏缺氧,人力有限,所以磨青稞的任务就交给了水磨坊,这时西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藏人民生活的体现。此时,在拉萨周边,西藏各个靠近河流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些或大或小、或成排或独立的水磨坊。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将布匹斗住青稞,房在水磨坊里磨盘上,形成漏斗状,利用重力将青稞注入磨盘内,而磨盘底部用水流带转动,即省力又高效,忙时只需要一到两名就可以操作四五个这样的磨盘。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待青稞磨成面后,上锅加热抄熟,就可以成为糌粑了。而这个时候,进入了冬季,也正是西藏人民欢度藏历年的时候。全家老小会带着自己家收获的糌粑,到寺庙、神山、圣湖、金幡进行祈祷,并撒上自己的糌粑,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藏地饮食:从青稞到糍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