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系列」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的风云人生

价值投资鼻祖+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说

「大师系列」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的风云人生

1、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使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2、市场只有一种东西从来不会陷入熊市,那就是愚蠢的想法。

3、历史告诉我们的唯一无可争议的真理,就是未来总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永远是这样。

4、市场不是一台根据证券的内在品质精确而客观地记录其价值的称重器,而是汇集了无数人时而理智时而情绪化的选择的投票机。

5、经验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赖于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话,资产就会丧失大部分的名誉(或帐面)价值。

6、对待价格波动的正确的精神态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资的试金石。

7、长远看,指数基金将胜过大多数基金,虽然它比较令人乏味。

8、即便是聪明的投资者也可能需要坚强的意志才能置身于“羊群”之外。

9、由于大多数人骨子里倾向于投机或赌博,受欲望、恐惧和贪婪所左右,因此大多数时间里股票市场都是非理性的,容易有过激的股价波动。

10、在能够信赖的那些个别预测和受大错支配的那些个别预测之间事先做出区别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正是投资基金广泛多样化经营的一个原因。广泛多样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选择性”迷信被拒绝的过程。

「大师系列」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的风云人生

跟市场先生做生意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被誉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股神巴菲特曾锲而不舍写信十封只为求得与他共同工作的机会,而且for free,还称自己为85%的格雷厄姆+15%的费雪。

童年•我的大学•华尔街

格雷厄姆1894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犹太移民后裔,美国的淘金热吸引父母移居美国纽约。时运不济,在他九岁那年,父亲去世,家族企业随之倒闭,母亲想要放手一搏投资却赔掉半数资产。

有人说,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都是童年的缺失。每一个奉行“金钱能带来一切”的人,大多拥有一个愁苦的童年,这也解释了格雷厄姆在初入华尔街时对金钱的狂热。

家庭条件不好,格雷厄姆在1914年以荣誉毕业生从哥大毕业后,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进入华尔街工作,自此开始近半个世纪股市沉浮的叱咤人生。

非池中物,遇到合适的机会便大显身手。在纽伯格·亨德森·劳伯三个月之内,格雷厄姆就从周薪12美金的信息员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1920年成为公司合伙人。

对投资股票的准确判断使得格雷厄姆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像每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格雷厄姆也踌躇满志想要做一票大的。

1916年,一个朋友透露消息:萨福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这样一个巨大的投机赚钱机会摆在面前,而且是朋友的“内部消息“,格雷厄姆忽视了其他的隐藏风险因素,游说了一批同事好友,筹集大量资金分批购入该公司股票,想要等到上市后抛售大赚一笔。不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次事件有幕后机构操控,先将股票炒到天价,看准时机后突然抛售,格雷厄姆他们就这样被套牢,血本无归且负债累累。

萨福轮胎事件对于初入职场的格雷厄姆而言,既是一次教训,也因祸得福,使得他对华尔街的本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1. 不能轻信所谓的“内部消息”;

  2. 对人为操纵市场要保持髙度的戒心。

股灾暴击:行到水穷,坐看云起

华尔街工作十年左右,他自立门户成立了规模50万美元的格兰赫私人基金,公司运营得顺风顺水,一年半后收益就超过100%,最终因为股东分红意见不合解散。

1929年的黑色星期五,格雷厄姆的公司在这场海啸中资产缩水20%。对股市的乐观预判让他以为市场会回春,因此倾其所能借款继续投入股市。三年后,公司的基金资产缩水了70%,格雷厄姆的背水一战以团灭告终。

「大师系列」本杰明·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的风云人生

(1929年股市暴跌的纽约街头)

经历了一段贫穷且低沉的黑暗时期,格雷厄姆几乎要放弃证券投资事业时,发生了两件事:

  1. 纽曼的一个亲戚投资75000美元,救回了濒临破产的公司;

  2. 潜心所著的《证券分析》一书出版,摆脱了他连续五年0收入的窘境,也奠定了他的证券分析大师和“华尔街教父”的地位。

格雷厄姆提出一个概念——市场先生。将市场看成一个商业合作伙伴,每日都有交易往来。市场先生给出的价格有时合理,有时背离价值,你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判断去跟他谈判,取得收益。

相比于巴菲特的长期持有的投资方法,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显得相对保守。低买高抛,遵守安全边际,看重股票自身价值而非公司成长。他的投资特色被称为捡烟头:分散投资,不深入研究,不长期持有,逆向投资。

“我们从经验上知道,最终市场会使股价回归于价值。”

1956年,华尔街的发展如日中天,格雷厄姆却宣布隐退,离开奋斗了42年的华尔街,到加州大学任教,将他的投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人。

巴菲特:十封信只为跟格雷厄姆工作

巴菲特说,他一生中运气最好的一次是1949年,那一年他接触到了格雷厄姆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不仅改变他的投资理念,甚至改变了他的人生。

《股神巴菲特回忆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