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大家好!歡迎來到漢字解密。我是劉寶俊。

今天我們講顧字。顧在戰國時期的金文和簡文中分別是這樣的。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戰國金文的寫法,有人認為左邊是鳥。比照戰國簡文的寫法,我們認為那不是鳥而是頁,只是帶有鳥蟲書的裝飾花紋。所以戰國金文和簡文字形是一致的,都是左邊是頁、右邊是寡的省形,是從頁、寡聲的形聲字。

到了秦代的簡文中,顧字的寫法就跟戰國文字有很大的不同,把形符頁從左邊換到右邊來了,聲符也從寡換成僱主的僱了,這種寫法被小篆繼承下來。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隸書和楷書顧在字形結構上跟小篆一樣,這就是繁體字顧的來源。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現代漢字則將繁體的顧,依照左邊聲符僱的大概輪廓,將其簡化為一個類似厄而並非厄的部件,成了一個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的標記符號。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說文》說“顧,還視也。從頁、僱聲。”還視就是回頭看。如環顧、四顧、義無反顧、瞻前顧後中的顧,都是回頭看的意思。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了一個“周郎顧曲”的故事:周瑜精通音樂,即使喝醉酒,只要身後彈奏的音樂稍有差錯,他都能覺察到,會本能地回過頭去看那個出錯者。當時有歌謠傳唱道:“曲有誤,周郎顧。”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此後“周郎顧曲”成為文學作品中的常用典故,用來表現對音樂的鑑賞。文學作品還借用周郎顧曲的典故,描寫女子故意彈錯音樂,來博得心中愛慕的情郎多看自己一眼的小心機。如宋代吳梅英的《聲聲慢》“曲中倚嬌佯誤,算只圖、一顧周郎”,詞中嬌羞的少女,佯裝誤彈曲調,就只圖情郎的一回眸,非常有鄰家小妹的嬌憨。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人的頭和眼睛都是朝前方的,只有當你心裡想著後面的人或物的時候才會回過頭往後看。因此顧就由本義回頭看,引申出關心、照管的意思,如顧家、兼顧、顧此失彼、自顧不暇中的顧。又引申出珍惜、顧念的意思,如奮不顧身。還引申出看望、拜訪的意思,如三顧茅廬。

這幾天我們學了很多和頭有關的字,裡面都是有頁的,但還有一個我們很常用的字——捶胸頓足的“頓”,它也有頁,可怎麼是跺腳的意思呢?《說文》說:“頓,下首也。從頁、屯聲。”頓字從頁,本義是以頭叩地。頓首又稱為叩首,通俗的說法就是磕頭。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古代有九種拜禮,最重的拜禮是稽首,其次就是頓首,都是隆重的跪拜之禮。稽有停留的意思,稽首是跪在地下、頭叩地後停留在地面,是最恭敬的禮節。頓首則是跪在地下、頭叩地後即抬起,是次於稽首的禮節。

漢字解密|顧:當你想著後面的人或物時回頭看 這就是照顧的顧

頓由頭點地後抬起的本義,引申指用足跺地,即頓足。頓足是人們在極其悲傷、哀痛、著急時的常見動作,像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描寫的就是家人送別親人上前線時那種生離死別而又無可奈何的悲痛場景。

下期預告:明天開始,武漢理工大學漢語言學系的黃雪晴老師講為大家講解一組跟“土”相關的漢字,第一講,城。我們經常說城市,那麼城和市兩個字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漢字解密,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