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俗中蘊含的兩性學問

傳統婚俗中蘊含的兩性學問

點喜日子,避開經期。以前結婚要選黃道吉日,這叫“點喜日子”或“看日子”。它除了考慮彼此的生辰八字外,還要避開新娘的經期。如果第一次選擇的吉日沒被孃家通過,男方就要請風水先生再點。有時,會一次性選兩個日子,上下半月各一個,供女方母親挑選,也是為了避開經期。

照貓畫虎,學過性生活。古人嫁女,嫁妝中會有一兩卷“嫁妝畫”。這些都是不同體位的性愛圖示,用來教小兩口過性生活。漢代張衡寫過一首描寫新婚生活的《同聲歌》,其中有一句“列圖陳帳,天老教軒皇”,即是指此。

鬧洞房是性教育。俗話說:“新媳婦三天無大小。”入洞房後,不論男女長幼,都可入房看望、逗弄新娘,其本意是讓羞羞答答的黃花閨女,大方、活潑起來。更重要的是,鬧洞房時,眾人讓新人做些親密、但指向性很明確的動作,旨在打消新人的陌生和羞澀感,為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做好鋪墊。可見,鬧洞房其實是一種性教育。

三天回門,讓新娘“療傷”。婚後第三天,新娘要回孃家住幾天。其中性含義深刻:初夜時,處女膜損傷,比較疼痛;加上新人間情意兩濃,孃家擔心新娘身體吃不消,所以,便藉著想念的名義接回去“療傷”。回門時,女性長輩會悄悄和新娘說些閨中密語,詢問夫妻生活是否和諧美滿,也會教些性知識。▲

關注WeChat:新浪網兩性課堂(sexknowled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