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馬蘭

文 / 阿蒙

“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這是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裡提到的一首兒歌。

當春雨回暖,河岸草灘或路邊潮溼的空地,往往聚集著一種長著類似菊葉的小草,這便是馬蘭。幼嫩的展著三四片葉的小草棵,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光亮的葉片還攥著雨後的水珠,葉片層疊著,爭先恐後著,相互推搡著,像一群嘰嘰喳喳搶食的雀兒,在和風中抖甩著翠綠。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馬蘭看似柔弱,根也淺,但卻有著相當發達的地下莖。冬天雖冷,馬蘭的地下莖卻並沒有停止生長,為的就是能在回春之時,快速佔領潮溼的河灘。成片的馬蘭是不怕踩踏的,它們的生命策略就是利用相互維繫的龐大“家庭”來抵禦外來變化——每棵表面上柔弱的馬蘭,其背後都有眾多的“兄弟姐妹”在支持著,如果它被人採取葉芽,相互聯繫的地下莖會繼續供給養分,於是新的小苗又會破土而出。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馬蘭給予人們的味覺是春天帶來的恬淡。挑馬蘭頭,要手拿一把小剪子,一手捋葉,一手將嫩梢剪下,剪下的菜梗要剛剛微紅,太紅的菜梗會柴硬。挑好的馬蘭裝在小籃子裡,細細聞會有種淡淡的菊香。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新鮮的馬蘭頭不能直接吃,需要用水洗去浮塵,下到開水裡燙以去生澀,撈出攥去水分才能備用。燙好的馬蘭吃法很多,可以同豆腐乾一起切細

涼拌,加些花生碎和麻油便是好菜;還可以做成豆腐羹,嫩豆腐的爽滑和馬蘭的清香可謂是相得益彰;除去做冷菜開胃,新鮮的馬蘭頭也適合鮮炒,而多采剩餘的馬蘭頭還可做成餡料,包餃子、烙盒子或裹菜卷都是不錯的選擇。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薺菜

文 / 史軍

薺菜雖野,但它的清新,是連大家閨秀都不會挑剔的味道。

薺菜算得上是分佈最廣的野菜之一,全世界溫帶地區都有它的身影,在中國更是遍佈大江南北。有觀點認為薺菜原產於東歐和小亞細亞一帶,然而在餐桌上真正將它發揚光大的,還得看華夏大地。且不論饑饉年代,天下無人不識薺,在如今小康生活之中,更是少不了薺菜的味道——薺菜餃子、薺菜羮、薺菜餡的大餛飩,它們不僅是美味的代表,還是一種懷舊的符號。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如今亦有市售的流水線生產的薺菜餛飩,但還是不及媽媽親手做的有味兒。

大約在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琢磨著吃這些春天的野菜了。到了漢朝,人們曾一度嘗試將薺菜馴化為家常菜,但是很遺憾,這種菜蔬並不如它的兄弟蕓薹[tái](Brassica rapa)配合,後者成就了白菜油菜的霸業,而前者又退回到了山茅野菜的行列之中。這都是因為,薺菜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伺候。

首先,薺菜的種子太小了,每1000粒薺菜種子的重量只有0.09~0.12克,說細如沙塵一點都不為過。由種子小導致的一個問題就是苗實在太瘦弱,要想讓它們高產,土壤不能太溼,澆水還不能急,古人沒有噴灌、滴灌技術,只能手動灑水。同時,這些瘦弱的苗裡還可能混雜有其他雜草,徒手來拔又讓工作量翻番。此外,薺菜種子還有休眠的特性,必須經過適當的低溫處理(2~10℃、7~9天)才能被喚醒。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雜草狀態下的薺菜還是挺嚇人的。

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薺菜很有可能會迴歸菜園。19世紀末,上海就開始栽培薺菜,20世紀中後期,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城市也紛紛開始這種野菜的種植。令很多人著迷的薺菜香味主要來自其中的葉醇,這是一種結合了特殊甜香和新鮮葉子香的特殊香氣,就好像麥芽糖漿混上了新鮮的菠菜。葉醇帶有一種特殊的天然綠葉清香,在茶、刺槐、蘿蔔、草莓、圓柚等植物都有發現。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雖然現在蔬菜種類十分豐富,然而人們還是沒法忘記薺菜這道野味。

薺菜被認錯的可能性極大,然而它的特徵也蠻明顯:先簇擁在一起又慢慢拉伸開來的總狀花序四片花瓣十字交叉的小花四長兩短的四強雄蕊都顯示著薺菜的身份,而那些超有特點的三角形短角果,幾乎是讓人避免錯認的存在;薺菜葉子趴地生長,葉片呈大頭羽裂狀,即在羽狀裂的葉片尖端有個大的裂片。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薺菜花與薺菜葉。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香椿

文 / 史軍

香椿(Toona sinensis)是不折不扣的本土植物,天然分佈區很廣,從華北、華南到西南山地都能找到野生香椿的身影,更有人把香椿樹種在庭院周圍,就為品嚐那種特殊的春天味兒。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頭茬香椿帶著特有的油光,深

紅或褐紅的葉子如花朵一樣徐徐展開。將嫩芽拿來清洗乾淨,細細切碎,拌入已經打散的蛋液,稍加精鹽拌勻;起油鍋,油八成熱時把香椿蛋液倒入,蛋餅剛剛成形時翻個面,改小火慢煎;很快蛋餅就會變成金黃色,香椿的濃香混著油脂的氣息,這時就可以出鍋了。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香椿芽時令性很強,其特殊的風味使得水焯涼拌太過乏味,必須有大量油脂來搭配,這些香椿本身的缺陷都限制了其成為大規模生產的蔬菜,此外還有一大人為原因——吃錯了。

臭椿樹(Ailanthus altissima)儼然就是高仿版的香椿:一樣挺直的樹幹,一樣的羽狀複葉(雖說香椿是偶數羽狀複葉,臭椿是奇數羽狀複葉),乍一看還真難區分。但臭椿那混合了臭蟲味和青草味的奇異味道,是讓人吃過就不會再碰第二次的。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一旦開花結果,臭椿就完全暴露了,作為苦木科臭椿屬的成員,它們的果子都是有“翅膀”的,這些

翅果會隨風飄蕩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所以,這就是沒人種過臭椿樹,它們卻能在城市不同地方茁壯成長的原因了。相對來說,香椿的果子就要弱很多,五瓣開裂的果子雖也會散出細小的種子,但能長成樹的真是寥寥無幾。不過這並不妨礙香椿的傳播,因為自有人喜歡它們的味道。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香椿的特殊味道來自於其中的揮發性物質,是混合了石竹烯、金合歡烯、丁香烯,樟腦等成分的大雜燴

。其中,石竹烯擁有一種柑橘、樟腦和丁香的混合香氣,因而在香椿身上吃出花朵的感覺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一些朋友可能會對香椿味感到不適,很可能跟樟腦有關。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菊花腦

文 / 飄飄

牛肉鍋貼、鹽水鴨、湯包等南京特色食物,在外地不難吃到,但唯獨菊花腦,並沒有在南京以外的地方吃到過(雖然想必周邊地區肯定也有),將其作為南京人鄉愁的代表,倒也恰當。

菊花腦,又名菊花葉、菊葉,分類學上有種觀點認為它是單獨的一種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還有一派則認為菊花腦是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的一個食用變種。其實我倒認為不必強求種的劃分,畢竟菊科是那麼巨大那麼難以分辨的一個科,能夠定到菊屬已經很不容易。Chrysanthemum一詞來自希臘語,是chrysos“金色”與anthemon“花”的組合。雖然並不是所有菊花都是黃色的,不過菊花腦的花的確是黃色的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菊花腦的花,看上去也就是普通的菊花。

菊花腦有種特別的香氣,隱約會讓人想起風油精或者清涼油,但是還沒有濃烈到嶗山白花蛇草水的程度。如果你從來沒有嘗試過菊花腦,那麼初次吃可能不是太容易接受,建議從菊葉蛋湯開始,若是深度粉絲,清炒菊花腦則是一定不能錯過的選擇。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菊花腦葉平淡無奇,聞起來卻不一樣。

如果要吃菊花腦的嫩莖葉,一定要在開花前很久就採摘下來,不然會非常老。因為其獨特的氣味,菊花腦被很多人認為有清熱祛火的作用;如果你是一個被家裡公認“火很旺”的南京人,就會在春季菊花腦上市時,被要求經常吃,直到厭惡為止。如今長大離開了家鄉,再也不會有機會連續幾天吃媽媽做的菊花腦,卻多少有些懷念那些被媽媽嘮叨著喝下一大碗菊葉蛋湯的日子了。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雖然沒有鹽水鴨名氣響亮,但菊葉蛋湯也算得上是南京名菜了。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蒲公英

文 / 阿蒙

恐怕不少人認識的第一種植物就是蒲公英。蒲公英的花開起來像黃色的小絨球,兩三天之後,花朵會重新閉合起來,等它再展開時,會像變魔法一樣變成一隻由白色小傘聚集成的毛球。

“蒲公英”並不是一種花,而是蒲公英屬(Taraxacum)的統稱。這一類花兒性狀極為近似,屬中到底有多少個有效物種至今沒有達成共識。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蒲公英是學多人的童年記憶之一。

蒲公英的花看似是一朵柔軟可愛的小黃花,其實是由眾多單個的花組成,這些花只有一片花瓣,像舌頭一樣,因而被叫做“

舌狀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雄蕊和雌蕊,它們既可以通過蟲媒傳粉,也可以在天氣太冷、昆蟲稀少時進行自花授粉;如果氣候更加惡劣以致花朵都無法開放,它們甚至不需要受精,直接通過卵細胞發育就可以產生種子。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蒲公英還有強大的無性生殖能力,大多數蒲公英具有很強的分櫱[niè]能力,一株小苗發芽之後,會在幾個月之間生長成一大叢。在蒲公英茂密的葉叢下,是

扎得很深的肉質根,其深度可以達到15釐米以上。將挖出來的蒲公英根切成兩三釐米的小段,放在溼潤的紙巾上,一週之後便可以看到每一節根都會長出不定芽,可謂是“春風吹又生”。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在早春向陽的渠水邊上,那些長著薄而寬大的嫩綠葉片的蒲公英是最好吃的。洗去葉片和根上的土,切去根鬚,上滾水裡遛一遭去去苦味,拌上調料,用炸了花椒的油澆一下便是味道不賴的小菜。蒲公英的

口感和菠菜有點相似,只是味道會有些苦,咬在嘴裡還有那麼點韌性。

歐洲人也吃蒲公英,他們把花朵摘下,蘸上煎餅糊,煎著吃,嫩葉則用來拌沙拉。在二戰時期,蒲公英的根還被當做咖啡的替代品,因為含有利尿成分,它還被人冠以“尿床草”的諧名。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為什麼我吃的香椿這麼臭?”……或許壓根吃錯了物種!

更多豐富內容敬請關注我們。

唯恆農業官網:www.ynmak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