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军领袖刘志丹,与徐海东大将并肩作战威震西北

1935年1月29日,陕北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安定县白庙岔召开,正式成立陕北苏维埃政府。紧接着,以陕北红军独立师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第84师,由杨琪任师长,张达志任政委,下辖3个团,贺晋年、郭毓仁、王兆相分别担任了团长。就在这时,奉蒋介石命令,陕、甘、宁、晋四省军阀出动了20多个团5万兵力,对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围剿。面对严峻敌情,1935年2月5日,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在赤源县周家硷召开了联席会议,史称“周家硷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陕甘边的刘志丹,陕北特委的崔田夫、郭洪涛、马明方等人,谢子长因病重未能出席。会议重点研究了军事问题,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红26、27军及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的其他武装力量。对于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问题,刘志丹竭力推举谢子长出任。但谢子长坚辞不受,最后他以北方代表驻西北军事特派员身份决定由刘志丹任军委主席。谢子长任副主席,杨森、杨琪、张秀山、张达志任军委委员。周家硷会议的重要成果是达成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在领导机构和军事指挥上的统一,标志着西北苏区(通常也称陕北苏区)的正式形成。

陕北红军领袖刘志丹,与徐海东大将并肩作战威震西北

周家硷会议后不久,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因伤情恶化而不幸逝世,时年38岁。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后来改名为子长县。在西北革命史上,谢子长成为了与刘志丹并列的红军领袖。

谢子长逝世后,为统一军事指挥,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由刘志丹任总指挥,全权指挥所有红军、游击队的作战行动。

此后,红26军、红27军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采取了正确的军事方针,机动转战,连战连捷,其中包括在定仙焉战斗中取得了一次歼敌一个整团和旅直属队,缴获82迫击炮6门、重机枪12挺、轻机枪50余挺、其他长短枪1000余支的重大胜利。在各路游击队配合下,历时近八个月浴血奋战,先后歼敌正规军5000余人、民团地主武装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攻克了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边6座县城,开辟了甘泉、富县、宜君、定边、环县等游击区,将陕北和陕甘边两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辖区达到23个县,人口约100万。同时,红军主力发展到5000余人,游击队发展到4000余人,军事力量空前壮大。至此,西北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

陕北红军领袖刘志丹,与徐海东大将并肩作战威震西北

1935年9月15日,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25军到达陕北,与红26军、红27军会合。红25军是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征川陕边留下斗争的部队,由于国民党调集兵力连续对鄂豫皖苏区进行围剿,敌强我弱,红25军也不得不实施战略转移。1934年11月,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红25军2900余人开始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在连续冲破国民党军封锁后,红25军到达陕南,建立了鄂豫陕苏区。后又兵出陇东牵制敌人,继续转战北上。经前后十个月长征,红25军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终于到达陕北苏区,胜利结束长征。可惜,红25军政委吴焕先在一个月前的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会师后,改组了西北军委,由聂洪钧任主席,并将红25、26、27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25军、26军、27军分别改编为红十五军团第75、78、81师,全军团共7000多人枪。

就在这时,蒋介石调集了以张学良东北军为主力,还有井岳秀、高桂滋等军阀部队的约10万多兵力,并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并代理总司令职务,兵分五路,向陕北苏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

陕北红军领袖刘志丹,与徐海东大将并肩作战威震西北

红十五军团刚刚成立,就立即投入了反围剿作战。在研究敌情时,徐海东、程子华等人主张先打南路东北军,认为只有打垮其主力才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刘志丹主张先打北路井岳秀、高桂滋部,该两敌好打,并可乘势进一步扩大苏区。最后聂洪钧决定先打东北军,佯攻围困甘泉县城,切断敌人的补给线。等东北军从肤施(今陕西延安)向甘泉增援时,再将援敌歼灭于运动之中。熟悉陕北地形的刘志丹提出可在肤施、甘泉之间的劳山镇设伏,那里公路两侧群山连绵,树林茂密,利于隐蔽和设伏。议定之后红十五军团立即开往前方分兵行动。1935年10月1日,红十五军团主力在劳山地区设伏成功,全歼东北军第110师师部和近2个团,歼敌3000余人,击毙敌师长何立中,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了一个大胜仗,威震西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