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對越反擊戰的英雄團,後來卻有一個“土匪團”的外號

這說的是哪一個部隊呢?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49師步兵447團。

步兵447團前身為原第二野戰軍第18軍53師157團,有八路軍第115師344旅一部和新四軍第4師水東獨立團的血脈。其中1營2連還起源於1927年的黃麻暴動,是屢立戰功的紅軍連。建國後,該團隨軍師挺進青藏高原,吃大苦,耐大勞,不畏犧牲,為鞏固祖國神聖領土做出了重大貢獻。

對印對越反擊戰的英雄團,後來卻有一個“土匪團”的外號

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157團在“藏字419部隊”(原西藏軍區前進指揮所)序列中參加作戰。第一階段作戰該團1營和8連迅猛穿插,克服高山險阻,攻佔章多北山4300高地的印軍地堡群,佔領章多空投場,打掉印軍第7旅旅部,全殲章多印軍,擊傷和繳獲直升飛機各一架,繳獲印軍全部裝備物資;第二階段作戰全團穿林涉水,晝夜穿插,迂迴略馬東,進逼德讓宗,配合友鄰部隊堵住並圍殲了自西山口、申隔宗的南逃印軍800餘人,表現非常出色。

1969年底,西藏軍區陸軍第52師與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49師對調防務和番號,52師改番號為陸軍第50軍149師,157團也改番號為步兵447團。

1979年對越自衛還反擊戰時,步兵447團於戰前擴編為甲種團,團長王慶才、政委杜會友、參謀長桂全智等,轄3個步兵營和5個直屬連,全團參戰共2698人。

對印對越反擊戰的英雄團,後來卻有一個“土匪團”的外號

在這次自衛還反擊戰中,步兵447團受領深入敵後的艱鉅任務,連續穿插戰鬥9天,血戰新寨北側山埡口,搶佔黃連山埡口,不畏犧牲,苦鬥強敵,協同師主力重創越軍王牌 316A師 。戰鬥期間共殲敵678人,其中斃敵510人,傷敵157人,俘敵11人,摧毀越軍明、闇火力點311個,繳獲步槍71支、衝鋒槍77支、輕機槍22挺、重機槍11挺、高射機槍2挺、火箭筒25具、40榴彈發射器6具、60炮9門、82無坐力炮2門、82迫擊炮3門、各種電臺11部、電話單機4部、20門總機1部、被複線3公里、各種地雷103個、手榴彈1195枚、各種槍彈130700發、各種炮彈1131發及其他大量軍用物資。

步兵447團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全團共傷亡548人,其中犧牲178人,負傷370人。由於接受任務時間緊、準備倉促、後方補給差、民工運力少、運輸距離長等因素,導致部隊出現斷糧2天(個別連隊3天)、火炮缺彈現象。部分傷員因無民工後送,得不到及時有效救治,加之雨淋、飢餓,以致傷勢惡化而犧牲。

戰後, 中央軍委授予447團2連“尖刀英雄連”榮譽稱號;昆明軍區授予447團2連6班“尖刀英雄班”榮譽稱號,授予 447團2連連長鄭家才“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成都軍區授予447團2連班長久陳以“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戰後,這支英雄團隊長年守衛祖國西南邊疆,並發展為一支快速反應精銳勁旅。有趣的是,不知什麼時候,該團被冠以了“土匪團”的外號。至於這個外號到底怎麼來的,也沒有個公認說法。一些447團老兵有個解釋,現錄於下吧:

對印對越反擊戰的英雄團,後來卻有一個“土匪團”的外號

“何謂土匪團?一個戰鬥力差,軍紀差的最多評為草包團。被評為土匪團雖然談不上褒義,但最起碼對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是認可與肯定的,但伴之而來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執行命令簡單粗暴,但戰爭本來就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有時候簡單也是效率最高的!部隊是用來打仗的,作為部隊,你是想找個像亮劍裡李雲龍作風彪悍的部隊?還是循規蹈矩從不出錯的唐僧式的部隊???我想關注這個問題的人心中都有答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