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少年志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北宋傑出人物,他在名作《岳陽樓記》中結尾的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後代好評如潮,從而使他成為千古第一流人物。范仲淹在入仕之前,生活經歷卻坎坷異常,我們今天讀來,從中依舊能獲得許多激勵我們努力讀書並前進的動力。

范仲淹的少年志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的父親範墉,曾是北宋時期的一名官員,但在范仲淹兩歲時其父去世,家道由此中落,當時母親謝氏還很年輕,孤兒寡母的,生活無著落,便帶著幼小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長山(今山東鄒平)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並在朱家長大成人。繼父朱文翰也在地方上也是個小官,也是個文化人,對繼子范仲淹也關照有加,並沒有冷眼相待。但畢竟是重新組合的家庭,庶母繼子難免會有寄人籬下的孤苦,生活上也比較貧窮窘迫,有一次他見朱氏兄弟生活浪費不知節儉,便屢屢規勸。結果兄弟們被勸的久了,便不耐煩地說,我們用朱家的錢,與你何干?范仲淹聽到後十分奇怪,自己不就是朱家的人嗎?為此,他疑駭之下多方打聽自己的身世,最後才知道自己是姑蘇範姓之子,范仲淹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范仲淹的少年志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因而,在范仲淹步入仕途之前,也是備嘗苦讀食淡的艱辛和折磨,然而,正式這種艱辛,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後來,隨著學識的增加,范仲淹開始由要我讀書變成了我要讀書,雖然常常忍飢挨餓,當他不以為意。在23歲那年,范仲淹毅然決定自立門戶,並立即離開朱家,他負琴佩劍,前往南京(今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求學。範母得知後,悲痛欲絕,讓人追上他,懇切地勸他回來,但范仲淹態度十分決絕:“十年登第來迎親”。范仲淹在應天書院求學的日子裡更加拮据,由於是自己主動離開朱家的,因此他在生活上沒了著落,常常有一頓沒一頓的,異常艱難。

范仲淹的少年志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應天書院讀書期間,有一次宋真宗親臨南京,當時萬人空巷,書院的師生也傾巢出動,以爭睹龍顏,只有范仲淹絲毫不動,繼續讀書。有人回來後問他為什麼不去一睹皇帝的風采,范仲淹卻回答說:“將來晉見也不晚。”由此可見范仲淹的抱負之遠大。僅僅4年之後,范仲淹便以“朱說”之名進士及第,隨後就從朱家接回母親侍養,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理想,也開始了他赤心報國的仕途生涯。兩年後又歸宗複姓,恢復了范仲淹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