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范仲淹:自我勵志的典範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是改革派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的《岳陽樓記》名傳千古,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了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懈奮鬥。另外,你知道嗎,范仲淹還有一個身份:自我勵志的典範。

范仲淹:自我勵志的典範

范仲淹兩歲那年,母親帶著他改嫁到一戶朱姓人家。雖然朱家頗為富有,但待范仲淹母子並不好。等到范仲淹長成少年,主動去寺院裡寄宿讀書。為了磨鍊意志,他在寺院裡每天只煮一碗粥充飢。為了把不耐餓的粥變成耐餓的乾糧,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將粥煮熟之後先晾涼,等到粥凝固成塊,再劃分為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鹹菜來吃。這樣一吃就是三年。這就是著名的“斷齏畫餅”故事,宋代釋文瑩把它寫到了《湘山野錄》裡:“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

范仲淹:自我勵志的典範

范仲淹不但少年時代自我勵志,這個習慣還保持到了青年時代。他曾進入應天府書院公費讀書,這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同窗當中不乏高官權貴子弟。有一名同學是南京留守之子,他為人仗義,心地善良,見范仲淹常年吃粥充飢,很受感動,特地送給范仲淹很多美味佳餚。范仲淹任由那些美食發黴變質,竟然一口不吃。那位同學以為范仲淹瞧不起他,很是不高興,范仲淹帶著歉意解釋說:“我已經習慣於斷齏畫粥的飲食,只怕一旦吃到美味,以後就會覺得粥和鹹菜難以下嚥了。

范仲淹:自我勵志的典範

范仲淹自我勵志的故事,古人常拿來教育子孫,對今天我們教育子女也極有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