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進展神速 存儲芯片、柔性屏國產陸續替代進口

最近有關“中國芯”的好消息一直不斷:

5月19日,長江存儲的首臺光刻機已於今天中午運抵武漢天河機場,設備相關的手續辦理完成後,即可運至長江存儲的工廠。據瞭解,這臺光刻機為ASML(荷蘭全球頂尖的光刻機生產商)的193nm浸潤式光刻機,售價7200萬美元,用於14nm~20nm工藝,從設備反映長江存儲3D NAND閃存芯片的工藝製程。
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進展神速 存儲芯片、柔性屏國產陸續替代進口

5月16日消息,全球最大的芯片機器製造商――荷蘭的ASML證實,中國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向荷蘭訂購了一臺最新型的使用EUV(極紫外線)技術的芯片製造器光刻機,價值1.2億美元,這一設備預計將於2019年年初到貨。ASML表示,公司此舉不違反“瓦森納協議”。EUV光刻機被認為是7nm製程以下的流星,7nm.5nm.3nm製程都需要EUV才能實現。

這兩條消息都跟國內兩家最大的芯片製造商有關,長江存儲是我國最大的存儲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是我國最大的芯片代工製造商。
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進展神速 存儲芯片、柔性屏國產陸續替代進口

長期以來,我國許多行業都面臨核心技術缺失的尷尬,像電子信息產業長年就面臨缺芯少屏的窘境。我國每年進口數額最大的不是石油,而是指甲蓋大小的芯片,2017年我國一共進口芯片2300億美元。為了緩解我國對核心技術產品依賴進口的窘境,國務院於2003年啟動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並於2006年完成發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了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技術及成套工藝、大飛機等十六個重大專項,完成時限為十五年左右。而中芯國際和長江存儲就是國家重大專項下核心電子器件、集成電路製造技術這兩大專項。
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進展神速 存儲芯片、柔性屏國產陸續替代進口

在國家主導和資金力量的推動下,一大批核高基重大專項開始開花結果:

今年四季度,長江存儲的中國首批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32層3D NAND閃存芯片有望實現量產。此外在完成技術積累後,達到國際主流技術的64層閃存芯片產品也在迅速進行,力爭2019年底實現產能爬坡量產,這樣就能把與全球領先大廠的差距縮短在2年以內。幾年內形成1000億元產值,替代一半以上進口存儲芯片產品。

中芯國際方面,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透漏,中芯國際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28nmHKC 工藝,2019年上半年開始試產14nmFinFET工藝,並籍此進入AI芯片領域。

液晶屏及柔性屏領域,國內企業已經實現了超越。京東方成都OLED產線已經於去年10月實現量產,並批量向客戶交付使用。第二條合肥OLED產線也在加緊量產步伐,此外2018年一季度,京東方已經奪得全球大尺寸液晶屏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其他國內廠商華星光電、柔宇科技的柔性屏產線都進展順利。

隨著2020年的臨近,核高基國家重大專項都陸續進入收穫期,第四代高溫氣冷核反應堆、C919客機等重點項目都已露出真容。

除了國家層面推動的核心項目外,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也轉向基礎科研及技術投入重金:

阿里造芯:千億啟建“達摩院”,從電商到雲計算業務,阿里巴巴正在從電商企業向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轉型,阿里將持續在基礎科研、前瞻性技術領域發力,包括芯片領域都成為阿里重點突破的領域。

未來的核心技術將會越來越多國內企業的身影,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