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青綠山水

提起山水畫,大家腦子裡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黑白所代表的水墨山水畫,但實際上繪畫能被稱為“丹青”,它必然是重視色彩的。我們早期的山水畫作品幾乎都是彩色的。

大家眼中的山水畫

探秘青綠山水

趙孟頫《水村圖》局部

其實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


青綠山水是啥?

簡單說是用呈色穩固、經久不變的礦物質石青、石綠為主色的山水畫。

顏料選取製作

青綠山水顏色中需要使用的原料礦物質分別是:孔雀石、藍銅礦石、青金石、硃砂、雌黃、赭石、硨磲(白色)。這些礦石要每天研磨8小時,連續研磨20天之後方能成為使用的顏料。

畫畫的成本之高

探秘青綠山水

繪製工藝

青綠山水共需繪製5遍,第一遍是水墨畫作為底稿也叫粉本;第二遍使用紅色,也就是赭石色,為後面的綠色鋪墊,冷暖對比;第三遍使用石綠色;第四遍使用綠色;第五編使用青色。

探秘青綠山水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局部

青綠山水的價值

由於材料昂貴,繪畫難度大是導致青綠山水歷來在市場上很受藏家的青睞和追捧,價格一般比其它作品要高得多。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拍賣興起後,古今名家青綠山水作品很受藏家的歡迎。如2005年廣東保利拍賣會上,明代董其昌的《青綠山水》受到藏家的追逐,以1375萬元拍出。


青山綠水的起源

早在敦煌壁畫中作為人物背景符號的山水,就呈現出青(藍)、綠的基本色調。

探秘青綠山水

西魏 敦煌249窟壁畫《狩獵圖》

隋朝展子虔開啟了青綠山水之端緒,對後世影響深遠。

探秘青綠山水

展子虔《遊春圖》局部

發展到了唐代之後,宮廷畫家中的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成為集大成者。前後綿延500餘年,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的極盛時期。

探秘青綠山水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

李昭道是典型的“青綠山水”,主要用色還是石青、石綠等礦物質顏料,這種顏料色彩鮮豔,不容易褪色,畫面燦爛明麗、金碧輝煌。

探秘青綠山水

李昭道《明皇幸蜀圖》局部

王希孟的作品則畫面勻淨清麗,於青綠中間以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的效果,極富的變化。

探秘青綠山水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青綠山水至明代形成了一個發展高峰,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山水畫家,畫法不斷推陳出新,使青綠山水這一傳統題材得到長足發展。仇英則開創了青綠山水畫的新格局。

探秘青綠山水

仇英《文姬歸漢圖》局部

直到現代張大千等多為大師也都繼承了青綠山水畫的經典樣式,延續著中華美學所獨有的色彩明豔的山水畫風格。

探秘青綠山水

張大千《峒關蒲雪圖》局部

據專家研究,這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原而帶來的西域設色模式。直到今天,在中亞、西亞地區,綠色、藍色仍然當地居民最喜愛的顏色。

探秘青綠山水

烏茲別克斯坦 雷吉斯坦廣場

事實上,無論你看或者不看這些作品,青綠山水和它背後的中國藝術史都是永存的。雖然五代十國之後,文人水墨山水畫逐漸興起,青綠山水畫則走向式微,但青綠山水這種明豔的色彩表現形式,在中國美術史上仍然代代相傳、綿延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