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青绿山水

提起山水画,大家脑子里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黑白所代表的水墨山水画,但实际上绘画能被称为“丹青”,它必然是重视色彩的。我们早期的山水画作品几乎都是彩色的。

大家眼中的山水画

探秘青绿山水

赵孟頫《水村图》局部

其实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


青绿山水是啥?

简单说是用呈色稳固、经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的山水画。

颜料选取制作

青绿山水颜色中需要使用的原料矿物质分别是:孔雀石、蓝铜矿石、青金石、朱砂、雌黄、赭石、砗磲(白色)。这些矿石要每天研磨8小时,连续研磨20天之后方能成为使用的颜料。

画画的成本之高

探秘青绿山水

绘制工艺

青绿山水共需绘制5遍,第一遍是水墨画作为底稿也叫粉本;第二遍使用红色,也就是赭石色,为后面的绿色铺垫,冷暖对比;第三遍使用石绿色;第四遍使用绿色;第五编使用青色。

探秘青绿山水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局部

青绿山水的价值

由于材料昂贵,绘画难度大是导致青绿山水历来在市场上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价格一般比其它作品要高得多。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拍卖兴起后,古今名家青绿山水作品很受藏家的欢迎。如2005年广东保利拍卖会上,明代董其昌的《青绿山水》受到藏家的追逐,以1375万元拍出。


青山绿水的起源

早在敦煌壁画中作为人物背景符号的山水,就呈现出青(蓝)、绿的基本色调。

探秘青绿山水

西魏 敦煌249窟壁画《狩猎图》

隋朝展子虔开启了青绿山水之端绪,对后世影响深远。

探秘青绿山水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发展到了唐代之后,宫廷画家中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成为集大成者。前后绵延500余年,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极盛时期。

探秘青绿山水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局部

李昭道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主要用色还是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这种颜料色彩鲜艳,不容易褪色,画面灿烂明丽、金碧辉煌。

探秘青绿山水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局部

王希孟的作品则画面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的效果,极富的变化。

探秘青绿山水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青绿山水至明代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不断推陈出新,使青绿山水这一传统题材得到长足发展。仇英则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

探秘青绿山水

仇英《文姬归汉图》局部

直到现代张大千等多为大师也都继承了青绿山水画的经典样式,延续着中华美学所独有的色彩明艳的山水画风格。

探秘青绿山水

张大千《峒关蒲雪图》局部

据专家研究,这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原而带来的西域设色模式。直到今天,在中亚、西亚地区,绿色、蓝色仍然当地居民最喜爱的颜色。

探秘青绿山水

乌兹别克斯坦 雷吉斯坦广场

事实上,无论你看或者不看这些作品,青绿山水和它背后的中国艺术史都是永存的。虽然五代十国之后,文人水墨山水画逐渐兴起,青绿山水画则走向式微,但青绿山水这种明艳的色彩表现形式,在中国美术史上仍然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