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空,決不是空無所有!

佛教的空,決不是空無所有!

社會上,許多人都會說幾句“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等佛經上的術語,甚而有些人拿這些術語,當作諷嘲佛教的口頭禪。

但是你若問他什麼是四大,什麼是色,什麼是空,恐怕多數人答覆不上來。

在耶穌教的宣傳品上,也常有些:“空,空,空。空,空,空。人生到頭一場空。”一類的句子,玩味他們所說的空,約是指空無所有而言。

因此、就難怪有些人說:“人生幾十年,還不是一場空夢,何不看開一些,吃點兒,喝點兒,落得個眼前受用。”

這話一傳再傳,人云亦云,結果使社會上產生了多少個落得眼前受用的“達觀人士”,也增加了多少個覺得人生是“空無所有”的悲觀份子。

不錯、佛教是講空的,但佛教的空,決不是空無所有。佛法上說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非事空。何以見得?我們且看佛經所說。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關於五蘊,本文中曾屢屢談及,就是色,受,想,行,識——色約相當於物質、受想行識則屬於精神。

此處要說明的,五蘊何以皆空,簡單說來,所謂五蘊,也是因緣所生,而非實有。

色從四大和合而有。受思行識由妄想分別而有,究竟皆無實體,故曰皆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