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不到9美元卻能摧毀碉堡鐵絲網和坦克履帶 成就中國英雄士兵

造價便宜的武器不代表殺傷威力差。受士兵歡迎的武器一般都是簡單好用的。有這樣一種廉價爆破器械,重量輕,用途廣,威力可調整。士兵們都十分喜愛。這就是如同竹節一般的爆破筒。

造價不到9美元卻能摧毀碉堡鐵絲網和坦克履帶 成就中國英雄士兵

爆破筒說白了其實就是裝填炸藥的分節金屬管,真正的工兵之友,步兵也大量裝備。爆破筒發明的時代可以追溯到古代:聰明的古代人往竹子裡裝火藥,當做攻城器材。到了現代,特別是20世紀,戰場上開始遍佈鐵絲網和塹壕、碉堡。配合機槍,戰場成為了步兵衝鋒的絞肉機。特別是在延綿的多層鐵絲網面前,步兵根本沒有突破的手段,一旦停頓下來,附近陣地上敵人的機槍火力會頃刻間讓鐵絲網附近變成血肉磨坊。現代的爆破筒最開始被西方稱為:班加羅爾魚雷。據稱是因為其發明者是英國20世紀初駐印度班加羅爾的一個軍官。當然,其長條的樣子和巨大威力也的確是一種“陸上魚雷”。

爆破筒、手榴彈、迫擊炮等突破鐵絲網、消滅塹壕和碉堡的武器應運而生。爆破筒的優勢顯而易見:便宜簡單,分成多節,方便攜帶,在敵人陣地前可以臨時組裝成長條,然後輕鬆爆破掉整片的鐵絲網,為步兵衝鋒打開缺口。看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朋友一定對這一幕印象深刻:在灘頭陣地付出了巨大代價的美軍在鐵絲網面前停頓了下來,然後工兵迅速組裝爆破筒,塞進鐵絲網下的土堆,然後引爆炸開缺口,步兵隨即獲得了衝到德軍碉堡下近戰的機會,避免了繼續在開闊地被機槍火力屠殺。

造價不到9美元卻能摧毀碉堡鐵絲網和坦克履帶 成就中國英雄士兵

爆破筒的長條結構還方便士兵持握和投擲,特別是在攻擊敵人碉堡的過程中,很方便塞進碉堡和位置高度較高的陣地上,發揮類似長杆炸藥包的作用,從而將其摧毀。因為可以多節組裝,爆破筒的長度和爆炸威力都可以調整,適應不同的任務。例如炸鐵絲網需要的炸藥當量較小,而摧毀碉堡工事需要的炸藥更多。

爆破筒的造價十分便宜,美國人認為其造價按照50年代的幣值不超過9美元,甚至更低——相對比的是,當時一個美國家庭平均年工資為3200美元:它太簡單了,一個小作坊都能輕鬆造出的金屬筒,炸藥,導火索,然後就沒有了。任何國家都能大量裝備。想找出比它更簡單、更便宜的爆破器材是很困難的。

解放軍在多年的革命戰爭中就對爆破筒鍾愛有:便宜,耐用,威力大。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爆破筒也成為了我軍打擊美軍的利器。看過《上甘嶺》、《英雄兒女》等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影的朋友都會對爆破筒印象深刻。我軍廣泛使用爆破筒消滅美軍碉堡、陣地,甚至和手榴彈一樣打退美軍進攻。《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在喊完氣壯山河的“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後,拉響爆破筒和敵人同歸於盡,更是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英雄。儘管王成這個角色是虛構的,但他卻是多個現實人物事蹟的集合:那些真正志願英雄們正是拉響了爆破筒或者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寧死不屈,展現了中國軍人的氣節和戰鬥意志。

造價不到9美元卻能摧毀碉堡鐵絲網和坦克履帶 成就中國英雄士兵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爆破筒還成為了聯軍坦克的噩夢。在多次反坦克作戰中,我軍均大量使用了爆破筒,效果良好。長桿狀的爆破筒特別適合塞入坦克的履帶和輪子,或者扔到坦克的發動機艙蓋上。大量鐵烏龜就這樣被英勇的中國士兵摧毀了。

爆破筒長期在解放軍中服役,發揮了巨大作用,進入新世紀後,隨著新式爆破器材的出現,爆破筒才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造價不到9美元卻能摧毀碉堡鐵絲網和坦克履帶 成就中國英雄士兵

轉自:(大魚號)蕭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