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一代战神白起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为他写的专篇,因为在秦国崛起的征程中白起在军事上取得的超凡成就,所以才有后文。

战国后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经过秦昭襄王和宣太后的治理下,大秦帝国兵强马壮,若不愿偏安一隅,则需东伐图强,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成了昭襄王的心病。

魏冉这时候似乎看出了昭襄王的烦恼,于是向主子举荐了在他手下做事且深得信任的一个军事天才——白起,魏冉是谁?为什么他一举荐的人才秦王就深信不疑的启用?因为他是昭襄王的舅舅,宣太后的兄长,在秦武王暴毙后众多王子蹦跶出来争王位的时候,魏冉一心一意的替他这个外侄扫清了绊脚石,可以说昭襄王这个王位没有他魏冉的话,结局会怎样很难说。

大秦帝国之——一代战神白起

于是乎白起在魏冉的举荐下作主将出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将秦军主力绕至敌军后方,阻击魏韩联军后方,逐渐将敌军主力孤立在伊阙,并消灭其24万人,自此白起一名响彻七国,其本人也荣升国尉,开始崭露头角。

公元前292年,秦国攻打魏国,白起同样为主将,以横扫之势夺得魏国城无数座,因为秦国东进的路上魏国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

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此时他已是大良造,夺得光狼城,

公元前281年,秦国派白起伐楚,楚败,割上庸、汉水以北求和;次年再次伐楚,这一次直接拿下楚国国都郢都,还有巫、黔中郡。自此一役,白起的威名在诸侯各国之中如雷贯耳。

公元前274年,白起率领秦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韩联军,破敌于华阳,俘虏三国大将并斩首13万,其余六国的君主一听到白起——武安君的名头腿就发软。

公元前265年,白起攻占韩国的陉城,斩首5万。次年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攻占韩国野王,则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被切断,上党郡守不屈于秦军威严,自作主张投降于赵国。赵国上下经过一番讨论,最终接下了上党郡这个烫手山芋。也于后来的秦、赵,长平大战埋下了伏笔。

大秦帝国之——一代战神白起

长平一战,赵国派大将廉颇作为主将,秦国派白起为主将,在空仓岭相互对峙,这一对峙就是三年,期间小打小闹,互相之间拼的就是国力,看谁的资本雄厚。为了迅速结束战争,秦军开始使用离间计,迫使赵王改换赵括为主将(看着是赵国中了离间计,其实这也是反映出赵国无法支持长久的消耗战,同样想要迅速结束战争的想法),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信心勃勃的踏进了战场,一改廉颇之前制定的保守打消耗战的做法,贸然进攻,白起且战且退,引诱赵国军队进入他早已布置好的埋伏圈,赵括集结重兵全线开进,致使后方空虚,白起趁其不备派出轻骑部队绕后,攻占了赵国后方,此时赵军已经陷入了秦军这个巨型口袋,秦军只管瓮中捉鳖

此时的赵括已经意识到了危机,不断的冲击包围圈以求突围,但在白起的指挥下,秦军犹如铁通一般牢不可破,四面楚歌的赵军既无援军,又无粮草。再加上秦昭襄王放宽年限征调秦国凡满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亲率十多万大军切断赵国派出的后续援军,最终被围困得东倒西歪,饥肠辘辘的赵军投降了。

大秦帝国之——一代战神白起

长平之战作战图

秦昭襄王一看,这下不好,投降的赵军起码是40多万人,我可没那么多粮食来养这些俘虏,可要是放回去吧等他个几年后又是祸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令白起全部坑杀。本想乘胜一举拿下赵国的白起被当朝的丞相范雎的阴谋下终止了战果。

自此一战,赵国上下举国震动,上至王城、下至平民哀嚎一片,家家户户都办起了丧事,从此威震六国的赵国,自胡服骑射改革以来的辉煌,就此湮灭。白起的名头就成了魔鬼的代名词,男人听了打哆嗦、妇女听了哭泣、小孩听了怕是会做噩梦。(而今在我国山西晋城高平市长平村还能见到堆积如山的森森白骨)

大秦帝国之——一代战神白起

因为华夏文明自始以来,从未出现过如此大规模损失人口的战役,或许是天也容不下他,自长平之战后白起就生了重病,外加上对丞相的做法不满,拒不服从昭襄王想要再次攻打赵国的命令(当然白起为什么不想要再次攻打赵国有着他自己的见解,这其中有个故事叫"窃符救赵",这个故事就不在此陈述了)乃至君臣失和,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57年,白起行至杜邮时被昭襄王赐死,自此一代战神变成了一个传说,经后世考证整个战国后期因战争大约死了近两百多万人口,其中有一百多万人都死于白起之手,在秦国东伐的征程中,白起为国家攻下大小城池总计七十余座,位列于战国四大战神(白起、廉颇、李牧、王翦)之首位,个人认为乐毅也应该算在内。

他戎马一生为秦国东伐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白起的故事我就说到这里。随着帝国的陨落,楚汉争霸即将拉序幕,感谢各位的阅读。欢迎踊跃参与讨论,精彩的评论我会一一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