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严重低估的天才统帅!

白起,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成为战国中期不败战神的战争利器,也得到一个令当时胆寒的称呼:人屠。但是,如果把白起的征战功绩简单的定性成为秦国强大的国力,那是简单和肤浅的。

白起——被严重低估的天才统帅!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兵家”代表人物。

1、崭露头角:新城之战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襄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秦昭襄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侍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由此可知,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白起在担任左庶长之前的经历,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说明白起可能出身平凡,并没有显赫的贵族背景。

秦昭襄王十三年的秦韩新城之战是白起首次领兵,《编年记》中,秦昭襄王六、七、八三年都提到了新城,由此我做了大胆的推测:新城之战应该发生在从昭王六年到十三年的这八年才时间里都在进行。

白起首次领兵秦昭王十三年就攻下新城,并且发生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韩魏联军扼守崤函以阻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荐白起为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从而证明白起的战法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秦国虽然强大,还远未达到天下无敌的状态。

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为主将率十万秦军,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分队及后方留守之军,逐渐将韩魏联军主力包围于伊阙,最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魏将公孙喜,又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战白起一战成名,因功升任国尉。这是战国史上第一次斩首突破十万的战争。这次战役对于秦国非常重要,秦国的争霸战争再也不用连年累月的进行。对于白起来说,也是他“闪电战专家”的成名之役。

秦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

把“闪电战”发挥到极致,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仅仅只用一年,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十六年(前291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白起攻打赵国,夺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白起的战争思维成熟,闪电战成为秦帝国的招牌技能。

有人会说会说白起是利用秦国的强大实力,我说那是胡扯, 新城之战秦昭王打了八年前面已经提过,秦昭王9年白起还未启用时,齐韩魏联盟,秦国被孤立。齐闵王任用孟尝君田文回齐为相,由匡章统帅联军,前后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国的函谷关,驻屯大军,加以封锁,之后赵、宋两国也参加,最后终于攻入函谷关,秦昭襄王遂归韩河北及武遂、归魏河外及封陵以求和。此战过后,秦国被压制在函谷关内,齐国达到顶峰。在危机时刻,白起临危受命,以十万多人全歼二十四万联军于伊阙之战,扭转了局面,并且趁胜攻占了安阳等大片土地,开启了秦国东出的大门。白起一人瓦解以齐国为首魏、韩、赵、宋联军。

足以说明,没有强大的统帅,再素质好的士兵也是一盘散沙,魏惠王时期发生的马陵之战“魏武卒”团灭就是例子。

白起——被严重低估的天才统帅!

白起 剧照

2、受封武安:诸侯胆寒

白起发动伊阙之战后,秦国意图展开南面攻势,继续削弱楚国。秦昭襄王写信给楚顷襄王,要率领诸侯与楚“争一旦之命”。楚顷襄王只得同秦讲和,并娶秦女为妇。以后的秦昭襄王二十二年、二十三年,楚顷襄王都与秦昭襄王政治会盟,表示服从于秦。

秦楚会盟之后,楚顷襄王也有向秦报仇之志,于是派使臣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合纵伐秦的活动,秦国听闻后决定予以楚国更大的打击。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1年),白起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给秦讲和。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80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而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9年),

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楚顷襄王迁都到陈后,聚集楚东地的武装,仅得10余万人,向西虽夺回了被秦占去的江旁15个邑,但已不能同秦抗衡。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

秦国以郢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白起名震天下。秦昭襄王二十七至二十九年,白起运用闪电战让贯穿春秋战国的战争潜力之王—楚国彻底打残。白起的发动的战争机器效率之高,令人咂舌,诸侯胆寒,成为秦国历史上战争功勋之最高—武安君。

3、上党之争:扬名“人屠“

秦昭襄王根据丞相范睢“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出兵攻占了魏国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攻韩,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魏将芒卯败逃。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华阳距秦地较远,魏、赵估计援韩秦军短期内不会赶到而疏于防范。白起因此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率领精兵出击,大军由咸阳出发,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进行远途奔袭,仅8天就到达华阳城下 ,从地图上看,秦军8天要走400多公里,结合实际路程,平均一天走百余里路,秦军最多不超过7万。

白起——被严重低估的天才统帅!

阏与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秦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白起的闪电战已经炉火纯青,以少打多、长途奔袭也成为白起的战争标配,如果此时还对白起的实力有质疑,可以参考秦昭襄王三十八年(前270年)阏与之战,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

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赵奢乘秦军不备,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建议,严阵以待,并派万人抢先占领北山高地。秦军攻山不下,赵奢挥兵反击,大败秦军,遂解阏与之围。阏与之战,再次证明秦国国力、军力稳定的发挥是靠统帅而不是自行的平推碾压对手。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3年),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国国君韩桓惠王命上党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以防备秦军来攻。赵国接受上党,为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点燃了导火索。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史载,赵国大将廉颇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从坚守的战术目的来看,廉颇是成功的,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

《战国策·齐策二》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赵国经济实力不济的弱点完全暴露,更急于结束战争。加之阏与之战,赵奢大败秦军,使得赵国心存侥幸心理,如果集中兵力决一死战,或许秦国并不是不能战胜,所以改变了坚守的策略,用赵括替换了廉颇。其实“纸上谈兵”的赵括只是执行了赵王的旨意,换将是赵王主动和无奈的选择,是赵王冒险寻求战略大决战的想法的体现。

白起——被严重低估的天才统帅!

长平之战

赵国更换主将对抗秦军的同时,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奔赴前线领军。赵括在完成军队整顿后,立即组织赵军对秦军展开反攻,白起则令秦军佯装败退。赵括不知秦军暗中换帅,首战告捷的情况下对秦军展开追击,一直追至秦军暗中构筑的营垒处,面对秦军精心打造的营垒,赵军久攻不下。

在赵括追击秦军途中,白起令一支2.5万人的部队突袭赵军后方,截断赵军退路,又令一支5千人的轻兵(一般认为是骑兵)直插赵军与己方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为了两支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了赵军的粮草供应。赵军见久攻不下,于是想退,然白起又派出轻装精兵向赵军多次发动攻击,令其无法退军,赵军无奈之下被迫就地建造营垒,转为防御,以待救援。

秦昭王在得知赵军主力被分割且粮道被断后,亲自来到河内郡,对当地百姓大肆封赏,同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青壮年,全部派往长平战场,用以增援切断赵国援军和粮道的秦军部队,从而彻底困死了赵军。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心动摇,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

从白起接替大将王龁为主将前后有46天,再加上调配兵力时间,白起参加长平之战不会超过3个月,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白起言“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要么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污蔑白起,要么伤亡责任在大将王龁。白起用杀手锏以少胜多加闪电战彻底击溃赵括突围的目标。

4、将相失和:天才陨落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龁率领,进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说:“白起擒杀赵括,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他为秦攻拔七十多城,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不能超过他。如果赵国灭亡,秦王称王,那白起必为三公,您能在白起之下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那也办不到。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校(一校约为8000人)秦军。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秦昭襄王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5、国战利器:出奇无穷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最高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白起的作战特点:

一、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也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二、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显然前进一步。

三、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四、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故而太史公司马迁称赞白起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将军和军人的使命是护国安民,古今名将,很少有喜欢屠杀老百姓的,大多数都是在战场上,破坏敌人的军队战斗力。

军人的使命是制止战争,终结战争,不是挑起战争,或者说为杀而杀。

白起的军事生涯就是一代军人的表率,最大限度的打击敌人的攻击力量,达到止战的目的。

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战神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可见其军事上的成就,所以说白起为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将当之无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