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前言】

有很多家长,经常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熟背《三字经》为荣。有的还熟背《笠翁对韵》,唐诗宋词很多篇。亲友来了,就叫孩子背诵,到亲戚同学家就把背诵当作表演节目。

但是问问孩子懂不懂里面的典故?清楚不清楚里面的通史?基本都是一问三不知。有很多人认为,孩子不用懂,会背多背就行。

更为奇葩的是请好好看看会背《三字经》的小朋友,有几人在践行三字经里面的优秀文化和优秀价值观?有几人真正获得了启发受到了教育。有几个孩子懂得了分享明白了孝顺?

学习和教育不能走进误区。做家长如此,当老师也是如此。有的老师讲专业知识可谓牛的很,但是言谈举止传授给学生的却是自私观念和片面看问题得方法。这样教育孩子,即使考了高分就能代表孩子优秀吗?孩子的灵魂已经被带进了黑暗。这样错误教育孩子,孩子早晚要出大问题。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这就是说,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字经》编入这个典故,是想给人这样的启发: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小孩子不一定知道。

最低层次是只会背诵,一脸懵懂和迷惘。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最高层次是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投入到实践中去。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实践和体验这些典故中的做法。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最高层次是在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投入到实践中去。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实践和体验这些典故中的做法。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把自己的东西让给长辈,这是孝顺;

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哥姐,这是有序;

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弟妹,这是责任;

把自己的东西让给亲戚,这是团结;

把自己的东西让给朋友,这是舍得;

把自己的东西拿来分享,这是美德。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娇惯着他独享,没有礼让,没有的分享,就不会共赢,就会失去朋友,失去帮助,失去合作,失去事业,失去伙伴,而成为孤独的羔羊。

一定教育孩子,长辈不动筷,孩子要学会等待。有家人晚归误饭点,孩子要学会的分菜。小朋友来了,孩子要学会拿好吃的招待。你自己的玩具,要拿出来共玩。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不缺朋友,不缺财富,不缺心眼。从不孤独,心里容人,宽宏大量,心胸宽广。这种品质,学校很难培养,比黄金珍贵,比生命更辉煌。

老师真诚呼唤,家长朋友,你是否做到了对孩子让梨的引导,你喜欢不喜欢培养出这样的儿郎?那就不要只是背诵,必须体现在行动上。就怕是背诵实践两张皮,两个标准来衡量,学富五车有何意义!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编后】

家庭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谁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出息的孩子必定是德才兼备的人。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守纪律努力学习的同学,其家教一定是出色的。老师没发改变学生的秉性,学生的秉性由遗传和家庭教育早已形成。何况现在的环境,老师对学生大不得,说不得,批不得,管不得,不管还不得。我不知道受害的最后是谁。

要永远记住,技术是外在的,不会技术我们可以学会。道德是内在的,缺了德学也学不来。都说勤能补拙,没听说勤能补德。缺德的人是废人,是恶人,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谁愿意聘用这样的员工?问问马云吧,他成功成功创业时是用才在先还是用德在先。当然他用的人肯定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希望家长把孩子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希望学校教育也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一个有德之人,能不感恩父母吗?绝不会是不肖子孙。一个有德的学生,能不好好学习吗?绝不是逃课不做作业的人。一个有德的学生,其言谈举止肯定是让家长和老师都满意的学生。

祝愿我们的孩子吧,祝愿我们的学生吧,你们都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熟背《三字经》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