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开学牢记个人防护“三字经”!

新疆网讯 3月15日,乌鲁木齐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联合市教育局、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中心发布返校复课学生个人防护建议,提示学生们返校应牢记个人防护“三字经”:遵校规、测体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爱清洁、一米线、分餐吃、多运动、好睡眠。

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陈敏介绍,让学生个人具备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是学校防疫工作的关键。因此,加大学生个人防护知识普及力度,倡导学生践行口罩文明、呼吸道礼仪、手卫生等防病技能,确保学校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陈敏说,开学后,同学们要从以下十个方面,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快速适应学习生活。

(记者李晓青 通讯员宋宁)

1.上学之前

每日上学前,准备好当日在校期间使用的口罩、干净塑料袋(上学期间放置口罩时使用)、消毒湿巾(没有条件洗手时使用)、手套(乘公交车和接触物体时使用)。

起床后,家长为学生测量体温(家庭建议使用水银温度计),并如实向班主任上报。若体温超过37.3℃,请勿前往学校上学,可在家观察休息并主动向老师请假,必要时应带孩子到发热门诊就诊。

2.上学途中

出门前,学生要正确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优先选择步行或乘坐私家车,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应戴口罩和手套,使用电子月票后放置书包内避免触及,减少接触污染。上车前应在站台上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有序上车。避免与咳嗽、打喷嚏的人面对面就座,乘车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口、眼、鼻等,减少接触扶手、座椅等传染风险高的部位。减少不必要的交流,不在乘坐过程中进食或饮水。

上学途中确保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不去其他场所。

3.进入校门

减少与同学、老师近距离接触,排队经过校门时,与前方同学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主动配合学校校医晨检,体温正常方可入校园。进入校园后,应认真清洗双手不少于20秒。

4.进入教室

全天授课时,教师和学生上课时均要戴口罩。

保持教室环境清洁,建议在保持室温正常的情况下,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学生要做好个人保暖。

每天值日生应对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电脑、饮用机、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地面等接触表面进行清洗擦拭两次,如果有必要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保持手部卫生,如果出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肘部进行遮挡,用湿巾及时擦拭桌面和清洗手部,并更换口罩。保持勤洗手,坚持在加餐前、就餐前后、户外活动后、接触物体后、如厕后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

5.课间休息

课间休息,建议佩戴口罩,同学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性玩耍,控制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课间休息时注意走廊清洁,如果有污染物时应消毒。学生课间去厕所应避免聚集,如厕后应及时规范洗手。

6.用午餐

根据正确的洗手方法规范洗手,采用配餐的方法,使用一次性餐盒和餐具,同学在座位上等待。餐食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各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就餐时按照高考座位方式隔位就座,避免面对面用餐,杜绝同学聚集。

7.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尽量选择独立空间或场地开阔的户外运动,不参加如篮球等与他人接触频繁的运动。

8.放学回家

离开学校时,正确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放学后直接回家,不在外逗留,不去其他场所。回到家中摘掉口罩放入塑料袋扎紧后放入垃圾桶。进入室内首先洗手,更换校服,对放学中使用的钥匙、月票卡等用消毒湿巾擦拭。保持室内经常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同学间互相串门。

9.学校寄宿

宿舍是寄宿生返校后的首要室内落脚点,初次进入学生宿舍时,积极配合做好随身物品的消毒、体温测量、相关信息登记等工作后再进入宿舍。注意及时洗手,建议更换外衣后再接触床铺。日常生活中,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消毒。

10.心理调节

面对返校后的生活,学生如果感觉有些紧张、担忧,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冥想放松进行调节。要充分享受与父母沟通交流。合理安排时间,制订计划,发挥爱好特长,通过充实有趣的生活保持良好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