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新规实施 “虚假签收”仍难解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快递服务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网络购物、传寄物品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快递包裹分发进入1天1亿件时代。然而,伴随着快递规模的快速飙升,快递行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5月1日起,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泄露信息最高罚10万元、丢件索赔有了依据、快递员不能擅自“代签收”……针对快递乱象,都有了明确规定。

“被签收”问题依旧存在

从事建筑行业的蔡先生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次,我在外出差,手机来了一条短信显示包裹被签收了,和快递员联系,说是家里有人,我也就没多想,结果回家一看,包裹被放在了大门口的角落里。你说这要是包裹丢了,算谁的责任啊。”蔡先生表示不解。

这意味着,条例用立法方式强化了“送货上门”的要求:将快递放至智能快递柜、驿站等解决“最后100米”的设施及场所中,原则上都需要征得收件人的同意。

然而实际过程中,“送货上门”落实难,不打电话直接将快递放入快递柜或代收点等“虚假签收”的现象仍然存在。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双桥附近一小区的郭小姐,这个月收到了3个快递包裹,都是快递员在未与本人电话沟通的情况下,直接把快递放到了小区的快递柜里。“感觉新规实施前后没有很明显的变化,目前还没有享受到送货上门服务。”

提到快递配送服务,多数受访群众表示,虽然快递柜、代收点确实方便,让收件人不在家时也能签收快递,然而,他们希望快递员在投放时能够提前告知。“毕竟一些贵重物品、生鲜等需要当面验收。”

快递员:实施起来有困难

对于新规,不少快递员也有话说。

快递员纪先生负责朝阳区甜水园附近区域的快递配送。“我通常每天至少派件200单,如果每个都要打电话确认,每次需耗时大概1分钟,再加上跑上跑下和等待的时间,派送效率会大打折扣。”纪先生表示,他每天早上8点开始送件,不停点的干,也得到下午3点左右。有时中午都来不及吃饭,就得马不停蹄地干下午的活。“因为公司规定,当天的货必须当天送,压货多了要受到处罚,而且影响到的还是消费者。另一方面,工作日送的话不少住户地址都没人,经常让放柜里或搁门口。打电话也是告诉我这么做,不如不打,省时间。”

纪先生表示,虽然知道新规定,但执行起来并不太顺畅,因此还是选择省事的方法,“碰上较真的要投诉,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专家:未按规定送货上门可以投诉

“在任何情况下,快递行业也不应该以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为代价。”市民刘女士在自己快递显示被签收,却“不翼而飞”等情况下,几次联系快递公司,都未得到满意答复。

在他看来,《条例》的出台,是快递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创新,有助于完善快递业法治建设,加快快递业诚信体系建设。“《条例》实行后,乱象仍有,更加说明了法规制定的必要性和实施的紧迫性,希望快递企业、行业能够慎独自律,严格落实新规,维护快递安全规范,打造消费者友好型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