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這是“高利貸”行徑?透過表象看本質!

民間傳說“劉備借荊州,一借不還”,從此劉備被不少人認為是老賴行徑,臉皮不要太厚,這也一度成為劉備被後世之人所詬病的汙點之一。那麼借荊州這一事件的歷史真相是什麼呢?為什麼劉備會為此揹負了千年罵名呢?

“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這是“高利貸”行徑?透過表象看本質!

荊州有七郡,南陽、南郡、江夏、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地處長江中游,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是一個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整個三國圍繞著荊州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而蜀漢政權的輝煌和衰弱都與荊州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聯,可謂是成也荊州敗也荊州。

劉備集團在攻取益州,奪取漢中之後,一時間實力大漲,而此時荊州是由關羽鎮守,他不失時機的出兵樊城,對戰曹仁,將之圍困,後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兵峰所向,曹魏政權震恐,後對戰兵力雄厚的徐晃援軍,因為後方大本營投降東吳,荊州喪失,關羽只得敗走麥城,最終身死。這就是由荊州之地而引出的一連串的政治軍事大事件。自此蜀漢政權因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進入到了衰亡的階段,這一度被不少蜀漢迷所深深惋惜。

“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這是“高利貸”行徑?透過表象看本質!

簡單的說了下荊州引發的一個大事件,而當時東吳在背後捅刀子,卻也是有著討要荊州的緣故之一。言歸正傳,荊州在當時並非是被某一方而奪取,而是三方共同佔據。赤壁之戰,孫劉聯手戰敗曹操,之後,荊州重新劃分,曹操佔南陽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陽等地;孫權佔江夏一部分和長沙一部分,另外還佔有南郡一部分;劉備則佔有零陵、武陵、桂陽全郡以及長沙、江夏和南郡大部分,也就是說荊州七郡,劉備獨佔大半以上。

而我們所熟知的劉備借荊州,其實借得的是南郡的一部分而已。因為當時劉備屯兵公安不利於發展,便向孫權請求借南郡之地,而南郡是當時的戰略要地,之於蜀漢的基業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最終在主張聯劉抗曹的魯肅的勸說下,孫權同意了。至於他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協議之類的交換這個就不太清楚了,總之借荊州也就是這麼一個事件。

“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這是“高利貸”行徑?透過表象看本質!

在借到南郡之後,劉備也是厲兵秣馬,在最終一番苦戰下攻取了益州之地,劉備的勢力大漲,而此時的東吳自是不想看到劉備日益壯大,就有了向蜀漢討要荊州之說,而在史料中劉備是這麼回答的“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從此來看筆者認為劉備和孫權之間肯定有著某些協議,只是不為外人知道罷了,否則以劉備的性格決然不會在面對孫權討要荊州時,卻說出這麼一番話,這明顯就是默認荊州是孫權的嘛,亦或者有人認為所謂的討還荊州指的是南郡之地,而並不是劉備所佔據的全部荊州。

因為劉備的態度使得孫權大怒,派遣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率軍牽制關羽,而劉備也毫不退讓,親自帶隊從益州回援,雙方摩拳擦掌,大戰一觸即發,而就在此時卻傳來曹操進攻漢中的消息,劉備為了穩住益州,所以不得不妥協,最終荊州被雙方割分,江夏、長沙、桂陽屬於孫權,而南郡、零陵、武陵則屬於劉備。

“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這是“高利貸”行徑?透過表象看本質!

東吳暫時被安撫了,可是感覺對分配還是不忿,在後來的白衣渡江,偷襲關羽後方,奪取荊州,這雖然主要是因為蜀漢一時勢大,對東吳產生了威脅,可是也不排除是在藉機而取回自己的東西,是什麼讓得東吳要如此的執著呢?筆者看到了這樣的一些史料後,終於是眼前一亮,柳暗花明。

荊州名士蒯越曾經這麼對劉表說:“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可見南郡首府江陵的地理位置是多麼的重要,而當時曹操赤壁敗北,周瑜對是先取荊州南方四郡還是取南郡江陵,並沒有過多的猶豫,他的目標即是江陵,而在此周瑜和曹仁對戰了一年,終於取得了江陵,當時的情況是,劉備趁著周瑜和曹仁酣戰之際,轉而先一步攻取了南部四郡,而周瑜之所以先去江陵是因為只要攻打下此地,南部四郡和曹魏的聯繫就可以被切割,到時傳檄而定,不費吹灰之力,盡皆是囊中之物。也就是說劉備取了個巧,難啃的讓周瑜上,自己去搞定輕鬆的,這換成是誰心理都會不舒服的吧,可能劉備也知道自己無恥了一點,所以也承認歸還荊州,只是先將此地當作是自己的臨時駐點,如此也就說的通接下來的事情了。

“劉備借荊州不還”,孫權這是“高利貸”行徑?透過表象看本質!

難怪劉備揹負了借荊州不還的罵名,卻也沒有什麼為自己開脫的言辭,原來是一開始東吳就佔據著“理”。在不明情況的時候,筆者還認為孫權這是赤裸裸的“高利貸”形式,放了半個“南郡”的貸,卻一回頭獅子大開口要劉備佔據的荊州全部,原來在劉備委屈的表面還有這麼一層孫權氣憤的本質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