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警告:每一次美聯儲緊縮週期都會有危機發生 無一例外

前言:德銀認為,自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1971年瓦解以來,金融危機就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基於歷史經驗,如果在當前這個十年末到下一個十年初,危機沒有以某種形式發生的話,那才是令人震驚的事。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永遠的盛世。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進入緊縮週期,危機是必然的,問題在於它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爆發。

德意志銀行首席宏觀策略師Alan Ruskin打了一個有趣的比方:

美聯儲收緊政策的過程就好像是在搖晃一棵果樹,樹上有些熟透了的果實。通常你不知道哪顆果子會被搖下來,但不會讓人意外的是,一定會有果子掉下來。

Ruskin稱,不應該將宏觀環境過於複雜化,一個簡單的事實是,每一次美聯儲緊縮週期都會在某個地方引發一場有意義的危機,它們通常發生在外部,但也會在美國國內引起一些資產下跌。

最近新興市場的"雞飛狗跳"可以作為Ruskin這一總結的很好註腳。

以史為鑑:

2004年-2006年間,美聯儲的收緊步伐看似溫和,但卻引發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並最終形成了一場令所有戰後危機都相形見絀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美聯儲緊縮觸發了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以及俄羅斯危機。

1993年到1994年,美聯儲加息導致債券市場動盪以及墨西哥危機。

上世紀80年代末,美聯儲的貨幣緊縮政策導致了美國儲蓄信貸協會危機(S&L crisis)。

1987年,剛剛接管美聯儲的格林斯潘第一次笨拙的緊縮政策引發了“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隨後美聯儲放鬆了貨幣政策,“格林斯潘看跌期權”(Greenspan put)的說法應運而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滯脹中的強硬緊縮貨幣政策導致資產實際價格長期下跌,但下跌很大程度上被通脹掩蓋了。

回到當下,美聯儲溫和加息,自2015年12月啟動本輪加息週期以來,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從接近零的水平上升緩緩上升至目前的1.50%-1.75%。

此外,隨著美國利率逐步上升,前期美元持續疲軟也給了人們一種這一次的加息週期是溫和無害、是不一樣的錯覺。

但Ruskin指出,這一次緊縮是在市場在經歷了一段“極端和長期的”貨幣寬鬆時期之後實行的;而且隨著主要央行從每年2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轉向縮表,這一次的緊縮是以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不完全理解的形式發生的。

此外,目前美國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國債名義和實際收益率在十國集團(G10)國家中已經是最高,這種現象自1983-1984年美元繁榮週期以來就從未出現過。與此同時,目前G10國家中也只有美國在不走尋常路地追求大規模財政刺激。

Ruskin表示,波動性會以多種形式發生,但通常比美聯儲加息滯後18-24個月。當下動盪的新興市場很大程度上是美聯儲加息的受害者。

近來,新興市場一片腥風血雨。新興市場貨幣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墨西哥比索、印尼盾接連崩潰。土耳其央行週三加息300個基點,但“療效”沒超過24小時,土耳其里拉重啟崩盤模式。

相比之下,美國國內資產依然表現強健。但Ruskin認為,表現良好的美國資產對於國外一些資產,也就是那些“過度成熟的果實”而言,卻是個壞消息,因為這鼓勵了美聯儲更用力地搖晃這棵果樹。

Ruskin指出,最近走強美元終於使得美國國內金融狀況有所收緊,但這還不足以讓美聯儲放緩緊縮步伐。

德銀信貸策略師Jim Reid也在今天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自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1971年瓦解以來,金融危機就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基於歷史經驗,如果在當前這個十年末到下一個十年初,危機沒有以某種形式發生的話,那才是令人震驚的事。

Reid也認為,危機最有可能的催化劑是全球範圍從寬鬆走向緊縮的貨幣政策,而這一切發生在債務水平創紀錄的情況下。Reid稱,今年發生的新聞和事件讓他更確定危機一定會來,只是還無法確定時間和"震中"。

德銀警告:每一次美聯儲緊縮週期都會有危機發生 無一例外

下面這張來自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的圖片,也很好地詮釋了每一輪美聯儲緊縮週期都伴隨著金融市場崩盤:

德銀警告:每一次美聯儲緊縮週期都會有危機發生 無一例外

一場狂歡了十年的流動性盛宴正走向終結:

德銀警告:每一次美聯儲緊縮週期都會有危機發生 無一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