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又一波乾貨,今年說不準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

"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造城樓,裡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琅,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這是雨果筆下"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圓明園。而如今卻只剩下一片黯然神傷的廢墟。但是,今天的流淌著炎黃熱血的我們依舊可以明鑑歷史,創造未來,讓民族智慧的結晶重現光芒。

清 1636 ~ 1911 年

清朝是少數滿洲貴族對各族廣大人民的統治,封建專制比明朝更嚴厲,政治上、經濟上的控制與壓迫極為殘酷。但是為了鞏固其統治,清初也採取了某些安 定社會、恢復生產的措施,經過了 100多年才大體恢復了社會經濟,較之歷代開 國後恢復時間延長了兩三倍。乾隆時,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達到了清朝的極盛期,人口大量增加,但統治者的掠奪也隨之增加。清朝統治的另一個特點是採取思想上、文化上的高壓政策,大興文字獄,壓制自由思想,阻礙學術進步,同時又提倡八股取士,鼓勵奴才思想,窒息了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落後歐洲國家的局面。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又一波乾貨,今年說不準

北京紫禁城

從1840年前的清朝來看,建築上大體是因襲明代傳統,但在以下幾方面有所發展:

第一,園林達到了極盛期。

清代帝王苑囿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建築量之巨,是任何朝代不能比擬的。清代前期除了利用並擴建明代所遺西苑三海外,從 康熙起即在北京西北郊興建暢春園,在承德興建避暑山莊,其後經雍正、乾隆兩朝,又在北京西北郊大事興築,苑囿迭增。清朝各帝大部分時間都在園中居住, 苑囿實際是宮廷所在地。在清帝的影響下,各地官僚、富商也競建園林,如乾隆下江南時,揚州鹽商曾在瘦西湖兩岸競相建園,江南其他地方也爭飾池館亭園,以期得到乾隆的寵幸,形成了一個造園高潮,其後終清之世,造園風氣未見衰落。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又一波乾貨,今年說不準

承德避暑山莊

第二,藏傳佛教建築興盛。

由於蒙藏民族的崇信和清朝的提倡,興建了大批藏傳佛教建築。僅內蒙古地區就有喇嘛廟1000餘所,加上西藏、甘肅、青海等地,總數更多。順治二年開始建造的西藏拉薩布達拉宮,既是達賴喇嘛的宮殿, 又是一所巨大的佛寺,這所依山而建的高層建築,表現了藏族工匠的非凡建築才能。各地藏傳佛教建築的做法大體都採取平頂房與坡頂房相結合的辦法,也就是藏族建築與漢族建築相結合的形式。康熙、乾隆兩朝,還在承德避暑山莊東側與北面山坡上建造了 12座喇嘛廟,作為蒙、藏等少數民族貴族朝覲之用,俗稱 "外八廟"。這些佛寺造型多樣,打破了我國佛寺傳統的、單一的程式化處理,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它們各以其主體建築的不同體量與形象而顯示其特色,是清代建築中難得的上品。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又一波乾貨,今年說不準

西藏布達拉宮

第三,住宅建築百花齊放、豐富多彩。

由於清朝的版圖大, 境內少數民族多,居住建築類型特別豐富,遺物也最多。各地區各民族由於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建築材料、構造方式、地理氣候條件的不同,形成居住建築的千變萬化。同一地區和民族的各階級的不同經濟地位,又使居住建築產生明顯的差別。在住宅建築方面的歷史經驗是一份極為浩瀚的寶貴遺產,還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總結。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又一波乾貨,今年說不準

山西喬家大院

第四,簡化單體設計,提高群體與裝修設計水平

清朝官式建築在明代定型化的基礎上,用官方規範的形式固定下來,雍正十二年頒行的工部《工程做法》一書,列舉了 27種單體建築的大木做法,並對斗拱、裝修、石作、瓦作、銅作、 畫作、雕鑾作等做法和用工、用料都作了規定。有斗拱的大式木作一律以鬥口為標準確定其他大木構件的尺寸。這樣,只要選定了一種鬥口尺寸,建築物的尺寸都有了,這對加快設計與施工進度及掌握工料都有很大幫助,而設計工作可集中精力於提高總體佈置和裝修大樣的質量。在清代建築群實例中可以看到,群體佈置手法十分成熟,這是和設計工作專業化分不開的。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又一波乾貨,今年說不準

第五,建築技藝仍有所創新。

例如採用水溼壓彎法,可使木料彎成弧形檁枋,供小型圓頂建築使用;採用對接與包鑲法,用較小較短的木料製成長大的木柱,供樓閣作通柱之用(其方法是用2根以上的圓木對接,外面再用若干長條木愣鑲包起來,並用鐵釘、鐵箍固結,形成大直徑的長柱)。這種的辦法在宋代、明代雖已使用,但不如清代普遍與成熟。乾隆年間從國外引進了玻璃:使門窗格子的式樣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那種繁密的方格子、長條格子窗一變而為疏朗明亮的種種窗式。磚石建築雖然沒有突破性的發展,但北京鐘樓和西藏布達拉宮等一批高水平的建築,顯示了清代磚石建築的成就。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脈絡7(清朝),又一波乾貨,今年說不準

故宮的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