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米格1.44戰鬥機?

哼哈321

說實話,一點也不先進。甚至可以說失敗的。關於這一點最直接的證據就是:Su-47金雕下馬以後,蘇霍伊偶爾還拿出來飛一飛,測測數據。而MIG-1.44是直接扔在外面曬太陽,直到前兩年米格設計局才想起來把這玩意封存了。

從總體設計來看,MIG-1.44並不會比中國的J-10高多少。它採用的是較為落後的近耦鴨翼。

現代先進鴨翼戰鬥機如J-20與颱風都是採用鴨翼+邊條翼的設計,其中J-20還是個升力體。

而MIG-1.44是近耦鴨翼+升力體,也就比J-10好那麼點。

我如果只是說MIG-1.44落後你可能沒什麼感覺,那麼我們不妨直接看看它的設計。

MIG-1.44的機頭不是菱形機頭,尾翼也只有15度傾角。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它的外形設計就是個四代機。60度傾角尾翼是出於避免垂尾成為萬向反射器設計的。菱形機頭既可以隱身而且還能產生機頭渦,是五代機的標誌。

稜角分明的菱形機頭與60度傾角垂尾絕對可以說是五代機最主要的外形特種。在這方面,蘇霍伊的Su-47也好不了多少。至於為啥Su-47現在偶爾還飛飛沒被扔去當垃圾,大概也就是因為它那個前掠翼吧。而MIG-1.44那個斜板進氣道就不多說啥了,這個進氣道的RCS就非常大,五代機的進氣道只有3種:YF-23那種吸收附面層的。F-22那種CARET進氣道,或者DSI。

至於為什麼說近耦鴨翼很落後。現今的先進鴨翼佈局清一色採用遠耦合鴨翼+邊條翼+升力體的設計最大化飛機的特性,以獲得各個速度段相對較為均衡的升力性能。近耦合鴨翼一般來說,要麼亞音速是半殘疾,比如J-10。要麼超音速性能是半殘疾,比如陣風。在對飛行性能綜合要求較高的五代機上用近距耦合鴨翼實際上是很坑的。


貞觀防務

米挌1.44是米格設計局設計的第四代隱身戰機,採用了鴨式佈局,雙發,雙垂尾和可調s形進氣道的戰機,要求能夠與F22相抗衡,但由於受了歐洲的颱風戰機和陣風戰機影響,採用了相同的鴨式佈局,所以說不能是4代機,和颱風和陣風算3.5代戰機就不錯了,畢竟與F22相差甚大。




米格1.44由1983設計,1989年生產技術驗證機,,1994年生產完成,但蘇聯解體後因為資金問題,於2000年才進行試飛。

米格1.44採用雙發AL41發動機,雙垂尾外傾15度,,傳聞AL41發動機推重比高達11,加力推力達19噸,還採用矢量噴管技術,能讓米格1.44進行超音速巡洋,但隨著蘇聯解體,這種發動機俄羅斯也研製不出來了,代替AL41發動機的產品30發動機只見報道,不見影子。

雖然米格1.44採用了複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徵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也可能貼吸波隱身塗層,但隱身性能相比F22還要差不少,能達到颱風戰機的水平就不錯了,毛F向來不重視隱身,企圖用所謂的等離子隱身來達到隱身目的,可等離子隱身到現在(也沒成熟,未來一段時間(也沒希望。



米格1.44繼承了毛子的飛機一慣的優良機動性,甚至比F22還出色,但隱身性能比三代機沒有拉開大的差距,航電一直是俄羅斯的弱項。


說實話就是歐洲和俄羅斯的四代機技術起錯了,沒有重視隱身性,或者說被所謂等離子隱身忽悠了。


GE發粉

米格1.44戰鬥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的一種第四代戰鬥機,於1983年開始設計,1989年開始首架原型機的製造,設計代號1.44。1983年,MFI多用途戰鬥機項目由米高揚設計局開始研發。該項目最終分為MFI雙發多用途戰鬥機和LFI單發戰術戰鬥機兩個項目。,而米格1.44即為MFI項目的產物。後來蘇聯解體,俄羅斯空軍無力繼續提供MFI項目的資金,米高揚設計局只能自費繼續研發。2000年2月29日,米格1.44戰鬥機首飛成功,但米高揚設計局已經無力繼續該項目,只得停止研發。最終,該項目僅僅完成了一架原型機,試飛也只進行了一次。

米格1.44戰鬥機採用鴨式佈局,V字全動垂直尾翼的設計,具備有一定的隱身能力。但由於其沒有采用隱身戰鬥機上普遍使用的平行法則,遠不如F-22、F-35等真正的隱身戰鬥機,僅僅與考慮了隱身效果的第三代戰鬥機相當。其採用了近距耦合鴨翼和無尾三角翼佈局,機腹可調進氣道設計,加上設計時配用了大推力的AL-41F發動機,其機動性較好。不過AL-41F發動機直到今天仍未成熟,因此米格1.44戰鬥機的實戰性能也只是空中樓閣。作為一架技術驗證機,米格1.44也沒有加裝雷達等設備,無法進行實戰。不過作為蘇聯時期第四代戰鬥機的早期嘗試,米格1.44戰鬥機為後來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以及其他國家的新型戰鬥機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