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米格1.44战斗机?

哼哈321

说实话,一点也不先进。甚至可以说失败的。关于这一点最直接的证据就是:Su-47金雕下马以后,苏霍伊偶尔还拿出来飞一飞,测测数据。而MIG-1.44是直接扔在外面晒太阳,直到前两年米格设计局才想起来把这玩意封存了。

从总体设计来看,MIG-1.44并不会比中国的J-10高多少。它采用的是较为落后的近耦鸭翼。

现代先进鸭翼战斗机如J-20与台风都是采用鸭翼+边条翼的设计,其中J-20还是个升力体。

而MIG-1.44是近耦鸭翼+升力体,也就比J-10好那么点。

我如果只是说MIG-1.44落后你可能没什么感觉,那么我们不妨直接看看它的设计。

MIG-1.44的机头不是菱形机头,尾翼也只有15度倾角。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它的外形设计就是个四代机。60度倾角尾翼是出于避免垂尾成为万向反射器设计的。菱形机头既可以隐身而且还能产生机头涡,是五代机的标志。

棱角分明的菱形机头与60度倾角垂尾绝对可以说是五代机最主要的外形特种。在这方面,苏霍伊的Su-47也好不了多少。至于为啥Su-47现在偶尔还飞飞没被扔去当垃圾,大概也就是因为它那个前掠翼吧。而MIG-1.44那个斜板进气道就不多说啥了,这个进气道的RCS就非常大,五代机的进气道只有3种:YF-23那种吸收附面层的。F-22那种CARET进气道,或者DSI。

至于为什么说近耦鸭翼很落后。现今的先进鸭翼布局清一色采用远耦合鸭翼+边条翼+升力体的设计最大化飞机的特性,以获得各个速度段相对较为均衡的升力性能。近耦合鸭翼一般来说,要么亚音速是半残疾,比如J-10。要么超音速性能是半残疾,比如阵风。在对飞行性能综合要求较高的五代机上用近距耦合鸭翼实际上是很坑的。


贞观防务

米挌1.44是米格设计局设计的第四代隐身战机,采用了鸭式布局,双发,双垂尾和可调s形进气道的战机,要求能够与F22相抗衡,但由于受了欧洲的台风战机和阵风战机影响,采用了相同的鸭式布局,所以说不能是4代机,和台风和阵风算3.5代战机就不错了,毕竟与F22相差甚大。




米格1.44由1983设计,1989年生产技术验证机,,1994年生产完成,但苏联解体后因为资金问题,于2000年才进行试飞。

米格1.44采用双发AL41发动机,双垂尾外倾15度,,传闻AL41发动机推重比高达11,加力推力达19吨,还采用矢量喷管技术,能让米格1.44进行超音速巡洋,但随着苏联解体,这种发动机俄罗斯也研制不出来了,代替AL41发动机的产品30发动机只见报道,不见影子。

虽然米格1.44采用了复合材料和可降低红外特征的技术,机身表面和进气道也可能贴吸波隐身涂层,但隐身性能相比F22还要差不少,能达到台风战机的水平就不错了,毛F向来不重视隐身,企图用所谓的等离子隐身来达到隐身目的,可等离子隐身到现在(也没成熟,未来一段时间(也没希望。



米格1.44继承了毛子的飞机一惯的优良机动性,甚至比F22还出色,但隐身性能比三代机没有拉开大的差距,航电一直是俄罗斯的弱项。


说实话就是欧洲和俄罗斯的四代机技术起错了,没有重视隐身性,或者说被所谓等离子隐身忽悠了。


GE发粉

米格1.44战斗机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一种第四代战斗机,于1983年开始设计,1989年开始首架原型机的制造,设计代号1.44。1983年,MFI多用途战斗机项目由米高扬设计局开始研发。该项目最终分为MFI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和LFI单发战术战斗机两个项目。,而米格1.44即为MFI项目的产物。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空军无力继续提供MFI项目的资金,米高扬设计局只能自费继续研发。2000年2月29日,米格1.44战斗机首飞成功,但米高扬设计局已经无力继续该项目,只得停止研发。最终,该项目仅仅完成了一架原型机,试飞也只进行了一次。

米格1.44战斗机采用鸭式布局,V字全动垂直尾翼的设计,具备有一定的隐身能力。但由于其没有采用隐身战斗机上普遍使用的平行法则,远不如F-22、F-35等真正的隐身战斗机,仅仅与考虑了隐身效果的第三代战斗机相当。其采用了近距耦合鸭翼和无尾三角翼布局,机腹可调进气道设计,加上设计时配用了大推力的AL-41F发动机,其机动性较好。不过AL-41F发动机直到今天仍未成熟,因此米格1.44战斗机的实战性能也只是空中楼阁。作为一架技术验证机,米格1.44也没有加装雷达等设备,无法进行实战。不过作为苏联时期第四代战斗机的早期尝试,米格1.44战斗机为后来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以及其他国家的新型战斗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