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快樂的送別詩,意境唯美,最後兩句堪稱絕唱!

大概在李白38歲時,步入中年加上長期蹉跎漂泊,讓這位大詩人內心突然有了一絲悲涼,於是他在送別友人的詩中寫到:“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安史之亂前夕,江山飄搖,李白已年過五旬,友人王昌齡卻遭流放。再落拓不羈的詩人依然不免感到悲傷無奈,所以他在當時所寫詩中會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最快樂的送別詩,意境唯美,最後兩句堪稱絕唱!

但此時不同,李白才30歲,年富力壯,有夢想,有實力,有美好生活和充滿光明的未來。

更何況這次送別的對象是自己的大偶像,相互傾心的知己,風流倜儻的田園派大詩人——孟浩然!

李白最快樂的送別詩,意境唯美,最後兩句堪稱絕唱!

所以雖為送別,但這次李白留下來的傑作,卻詩意盎然,情深而不悲,不同於天下一般送別詩的格調。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最快樂的送別詩,意境唯美,最後兩句堪稱絕唱!

這是一個開明大氣的時代。正值唐朝的黃金時期,上有明君,下有賢臣,海內幾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寒門子弟大可以通過科舉,翻身一躍成為天之驕子,或者覺得自己很牛,直接向朝廷自薦,走上人生巔峰。

這是一個風流不羈的朋友。才華橫溢名動天下,行事直爽任性,這樣的孟夫子愛山愛水,腳下土地讓他詩意騰飛,眼前江山叫他才思泉湧。所謂離別,實際上只是出發去探尋新的風景,去追求新的體驗。

李白最快樂的送別詩,意境唯美,最後兩句堪稱絕唱!

不是挽留,相反,是羨慕。對於孟浩然的離開,詩人是帶著自己的尊崇來寫的。黃鶴樓,煙花三月,揚州,充滿魅力的人文景觀,色彩絢麗爛漫的風景,迷人的遠方。

只有知心,才會如此贊同和嚮往對方的追求。

所以才會長久目送,眺望,回味,直到船兒走遠,變小,只剩模糊的灰影,最後消失在水天盡處。

李白最快樂的送別詩,意境唯美,最後兩句堪稱絕唱!

面對自己的偶像,寫出來的東西自然不敢糟糕,更何況作者是詩仙——天才中的天才。

最後兩句簡直傳神,變成了一幅情韻雋永的畫卷。

送別的背景是碧空,亮色,不沉鬱。

寫友人遠走,卻一字不提人,而是描寫船帆漸行漸遠的狀態。空間變化,暗示出時間流轉——詩人一直在那裡目送,直至行舟消失在視野中。

最後一句更是一個絕妙的空鏡頭,一無所有,唯有江水在天邊流淌。言已盡,而意無窮。畫外有嫋嫋餘音,詩中有拳拳深情。

李白最快樂的送別詩,意境唯美,最後兩句堪稱絕唱!

詩意的年代,才會有這樣詩意和明朗的告別吧。

並不只有傷情,才能說明情深。

我們希望在遠走他鄉的時刻,不再永遠下著綿綿細雨,而是和風吹拂,陽光燦爛,這樣的路,走起來才會輕盈,才會連接著更美麗的遠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