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書籍,是承載文化的重要載體,

而藏書自古以來,

就是文人、學者、收藏家的雅興與職責。

中國的藏書事業,

就其歷史、規模和發展程度而言,

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作為一座擁有25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

蘇州的古籍收藏一直頗具熱度,

藏書樓和書齋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翻開塵封的歷史,

領略蘇州的藏書文化和藏書樓的魅力。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很多人的人第一次看到:藏書羊肉,

讀的都是:藏【zàng】書,

然而,正確的讀法應該是:藏【cáng】書。

藏書鎮的由來,

正是與江南最早的藏書故事有關。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據史料記載,漢代,蘇州有個叫朱買臣的人,家裡窮困潦倒,卻偏愛讀書,連砍柴的時候都手不釋卷。

他休息的時候,就在穹窿山的一塊石頭上讀書,並將書藏在穹窿山上的破廟裡。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後來朱買臣衣錦回鄉,當了會稽太守。他讀書的石頭被後人稱為朱買臣讀書檯,廟也改稱藏書廟,廟的所在地得名為藏書鎮。說來這名震南北的藏書羊肉,還是託了朱買臣的福。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這是江南地區最早的私人藏書故事,

藏書廟可以說是最早的私人藏書樓。

後來到了南北朝時期,

齊吳郡人陸澄,家藏圖書萬卷,

他應該是江南最早的真正意義的收藏家,

家裡是否有專門的藏書樓,不得而知。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唐代,蘇州的私家藏書蔚然成風。

科舉制度的完善和印刷技術的改進與提高,

使得讀書人家收藏一定數量的書籍,

不僅是必要的也成為可能。

從宋代開始,蘇州的私人藏書成為一種習俗,

“雖寒儉之家,亦往往有數拾百冊;

至於富裕之家,更是連櫝衝棟琳琅滿目。”

故大江以南,藏書之富,首推蘇州。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蘇州藏書最大的特點是私家藏書,藏書家眾多。僅《蘇州藏書史》記載的南齊至清末的蘇州藏書家就多達751名,還湧現出城區文氏,甫裡(今甪直鎮)許氏,常熟馮氏、瞿氏等世代藏書家族。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明代以前,蘇州家中有萬卷以上的藏書家有陸龜蒙、徐修矩、朱長文、章甫、賀鑄、葉夢得、衛湜、俞琰、陸友、袁易、沈景春、張雯、虞堪等十多家。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明清時期,蘇州私家藏書漸趨鼎盛的態勢,

私家藏書的人數空前增多。

葉昌熾的《藏書紀事詩》列全國藏書家1100人,

蘇州佔40%,居全國首位。

蘇州藏書家的質量高、影響大,也是世人認可的。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全國各地曾有過近千處藏書樓,

其中,江浙兩省最為集中,

特別是蘇州的吳縣和常熟、浙江寧波,

藏書家和藏書樓最為突出。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吳晗《江浙藏書家考略》在該書《序》中稱“以蘇省之藏書家而論,則常熟、金陵、維揚、吳縣四地終為歷代重心。”蘇州就佔了兩家:常熟和吳縣。

吳縣先後出了150多位藏書家,有案可查的藏書樓有潘祖蔭的滂喜齋、葉昌熾的明哲經綸樓、曹元忠的箋經室、潘承厚的寶山樓、顧鶴逸的過雲樓等幾十家。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常熟歷史上有名可查的藏書家有270多人,其中知道藏書樓的有趙琦美的脈望館、張金吾的愛日精廬、瞿鏞的鐵琴銅劍樓等80多家。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在蘇州,有記載的藏書樓曾有二百多座,

保留至今的,卻只有大約四十多座。

隨著歲月的變遷,除少數幸運兒外,

很多留存下來的藏書樓也有待保護。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據考證,蘇州現存的藏書樓多為清代的,

明代的建築現在已不多了。

現有的兩座屬於“正宗”的藏書樓:

一個是耦園的鰈硯廬,

一個是怡園的過雲樓。

走進蘇州,走近幽靜的小巷,

看見君給你介紹幾個現存的藏書樓。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丨過雲樓:收藏甲江南丨

過雲樓,享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之稱,六代人150年的傳承,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餘種。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過雲樓以收藏名貴書畫著稱,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譽。百餘年風雨飄搖,如今的過雲樓格局尚存,只是早已人去樓空。部分藏品現暫存於蘇州博物館內。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丨鰈硯廬:金石、字畫皆為精絕丨

在蘇州園林裡,耦園的名氣並非頂頂響的,但自有情趣,尤其在那些年蘇州的藏書樓裡,佔有不可忽視的一席之地。鰈硯廬,是沈秉成的藏書樓。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整個藏書樓為兩層飛簷式建築,窗扇和欄杆均為精緻的木雕,百年後雖已褪色斑駁,但依然充滿古雅之感。這座看起來並不顯眼的藏書樓,

保存如此完好,在蘇州也是僅見的。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當時,蘇州著名藏書家潘祖蔭、李鴻裔、吳雲等都是這兒的雅客,沈秉成藏書甚豐,更喜金石字畫,所藏金石、字畫、典籍皆為精絕,藏書數量更超萬卷。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丨滂喜齋:許多藏品為鎮館之寶丨

滂喜齋,為潘祖蔭藏書室。這裡的藏書不以數量取勝,而是以所藏善本之精之珍貴為後世稱道。如毛晉汲古閣、怡親王安樂堂、汪士鍾藝芸書舍等諸家散出之書,多為潘氏收藏。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所收宋刻本《金石錄》十卷,乃人間孤本,先後為朱文石、馮文昌、阮元、汪諴、韓泰華、甘福等名家遞藏,且各藏家都刻有“金石錄十卷人家”藏書印。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潘祖蔭是古玩字畫的大藏家,所藏的圖書金石甲於吳中,在收藏界人們稱他“潘神眼”。他收藏的國寶級文物大盂鼎和大克鼎,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與毛公鼎並稱我國青銅器中三大至尊。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丨鐵琴銅劍樓: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丨

常熟是名副其實的藏書之鄉,鐵琴銅劍樓與山東聊城楊以增“海源閣”、浙江湖州陸心源“皕宋樓”、浙江錢塘丁丙“八千卷樓”合稱為晚清四大藏書樓。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為珍愛一臺鐵琴和一把銅劍,“鐵琴銅劍樓”由此得名。

瞿鏞時聚書已達10萬多卷,有“南瞿北楊”之稱。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蘇州的藏書樓數不勝數,

雙林巷裡的春草閒房、山塘街的藝芸書舍…

這些書樓的主人在閱盡人世後,

躲在小巷深處,築一書樓作為終老的歸依,

藏書樓,也正是蘇州人愛書的標識。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除了藏書樓本身,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

有人專門對中國曆代103名藏書家籍貫,

進行統計分析,籍貫為浙江的共37人,

籍貫為江蘇的共30人,

其中,蘇州和寧波為藏書風氣最濃地區,

且這兩個地區也是明清進士最多的府。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明代,蘇州錄取進士1075名。清代,全國通過科舉取得功名的狀元有114名,其中江蘇得49名,蘇州就有26名,清代四分之一的狀元出自蘇州一府。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康熙年間汪琬將蘇州狀元誇為“土產”。

康熙末年的江蘇布政司楊朝麟也感嘆道:“本朝科第,莫盛於江左,而平江一路,尤為鼎甲萃藪,冠裳文物,兢麗增華,海內稱最。”

藏書,是讀書人科舉應試的第一要務。蘇州人成為最擅長科舉考試的應試高手,在全國罕有其匹。所以,蘇州自明清以來,文才獨多,稱冠全國,與藏書、讀書風氣是分不開的。

書去樓空、一拆了事……記錄蘇城“文化沙龍”的藏書樓去哪兒了?!

現如今,蘇州留存於世的藏書樓已經不多,

即使留存下來的,很多已是“書去樓空”。

有些張冠李戴移作他用,

還有的家道變故,甚至一拆了事難覓影蹤。

來蘇州,除了必看的園林,

那些隱匿在小巷深處的私家藏書樓,

也是值得我們尋覓的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