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會認爲如果沒有清朝,中國就不會有近代的落後挨打,仍然是世界強國呢?

千千千里馬



有人認為沒有清朝,中國的近現代就不會落後捱打,這是一種典型的歷史假設、虛無主義。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不能假設的,如果歷史可以假設,每個國家、民族都可以在假設中把自己描繪的無限強大。這種事情,放眼全球,沒有誰比韓國人乾的更好,不但普通民眾意淫,連文史專家也著書立說,集體意淫、狂歡。



我們有著五千年的悠悠文明史,自然是不屑於通過意淫來證明我們國家曾經的輝煌強大,更不屑於通過意淫來渲染一個民族的強大。自從建國後,我們一直主張民族平等融合,實事求是的歷史價值觀,不用當前的歷史去否定過去的歷史,更不要用過去的歷史否定當前的歷史。

每一個王朝,走到盡頭,都具有他的歷史必然性,沒有任何巧合、戲劇、假設的可能。很多人認為,明朝是一個開明的王朝,是資本主義的萌芽狀態,但是,他被遊牧民族後金滅國,這是鐵的事實。




他被滅國不是他的時運不濟更不是後金的萬分僥倖,而是他立國以來的制度種下的必然之因。放眼明朝,自朱棣以後,再無有志雄主,後世皇帝一個個在比誰更昏庸、懶政,不是太監專權、就是無盡黨爭,一直不停的內耗。

朱棣開創的海上巡遊,結交諸國的鄭和下西洋盛舉,並沒有給國家視野開闊帶來多少積極意義。更多的是在炫耀禮儀之邦的繁華和威儀。朱棣逝後,中國走向世界,統領海洋的可能從此失去,被很多抱持強烈民族主義的人視為開明的大明王朝,實際上開始了海禁。




倭患四起的原因跟明朝的海禁政策不無關係,如果明朝當時能夠以泱泱大國的姿態,准許合法貿易,對外來的客商進行有效管理,倭人可以在互貿中獲取自己應有的利益,在明朝強大的武力、海防控制管理和指引下下,也不會鋌而走險、淪為海盜的。當然有人說了,江南織造局、瓷器、茶葉貿易不是給明朝帶來了鉅額收入嗎?明朝怎麼沒有允許貿易?



誠然,中華文化能夠遠遠的傳播到歐洲,絲綢、茶葉、瓷器貿易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但是,跟後來的清朝一樣,那是一種只取我需的單邊貿易。不允許別人的東西賣進來,只許我的東西賣出去,而且賣什麼都只能天朝上國來確定。這就導致了全面的貿易順差,和貿易客商利潤來源的侷限性。



如果倭人當時具有清朝時期英國的戰力和國力,明朝時期就不是靖倭游擊戰了,而是早幾百年開打的鴉片戰爭。所以,明朝的腐敗是從皇帝開始的至上而下的腐敗,他的滅亡是家傳天下、權力腐敗的咎由自取,不可避免。清朝的腐敗是制度老化、不知變通的必然衰落,平心而論,清朝皇帝無昏君這個歷史定論是很難推翻的。



所以,縱觀中國數千年王朝史,即便最為燦爛輝煌的大唐盛世,他的沒落都無法避免,這是歷史演進的必然軌跡,不是任何人可以改變的。愛新覺羅氏代代發奮圖強,以大清興盛為歷史擔當都無法挽回歷史的腳步,更遑論代代君王玩物喪志的大明?

不是大清亡國,而是封建王朝的權力傳承模式、權力分配製度、利益分配方式和固化的天朝上國思維以及農耕文明固步自封的基本特徵導致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


謝金澎


明朝永樂以後,再無強國!因此,把罪過全部推給清朝並不公道!清朝延續明朝的所有法令法度,也大量啟用漢臣。在清朝裡面,主政大臣只有和珅索額圖等幾個是滿人,其他的盡數漢人,每年霸榜的進士狀元也全都是漢人。明與清的差別除了辮子,可能只有皇帝不同人做而已!

近代王朝衰弱與儒家脫不了關係!儒家強調復古,遵循祖制。只要書上沒說可以的就絕對不行!這一點要從明成祖與大明第一才子解晉的對話可以看出來。當時的明成祖想要下海巡洋,解晉卻不斷跟他解釋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片板不得下海的祖制,甚至冒死上諫。明成祖還罰抄瞭解晉太祖訓錄100遍,可是解晉依然喋喋不休,最好明成祖只能貶了他的官讓他回家種地。明成祖以後,所有朝臣全是大儒長者,在這種固步自封的人掌政下,談何國家能興民族能旺。

明朝在當時不落後並不是自己有能耐而是別人同樣沒發展。世界近代科技的發展始於十五世紀,這時候人家歐洲的發展是日新月異,以明朝的固步自封大儒,同樣沒法躲避清朝時期痴人說夢的自娛自樂!被歷史淘汰是遲早的事


優己


怎麼說那,清朝時期畢竟是滿族人統治,現在漢人們自然對他們沒有什麼好感,所以從情感上來說,便不太受漢族人待見。而且之所以有這麼多人認為沒有清朝,中國不會落後捱打,是有一定原因的。

漢民族統治時期,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以海納百川的胸懷來面對這個世界的,雖然明朝時期也進行閉關鎖國,但該和外界的交流並沒有中斷。明朝末年,各種新思潮,江南的資本主義萌芽都已經出現。可以說中國還在進步和發展。但到了清朝就不一樣了,統治階級,首先採用的便是高壓政策,對漢人進行壓迫。而後又大興文字獄,對漢人文化進行閹割。就是漢家衣冠也被滿足衣冠所取代。

這樣一種情況,極大的限制了當時的人們的發明創造性。有專家分析稱,因為清代文字獄盛行,知識分子們沒事,還發明瞭考據學,就是發明創造是不行了,一不小心就是掉腦袋。既然不能發明,那就開始考古,這項工作風險就相對小上一些。

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卻是可以推演,如果真的沒有清朝入關,而是漢人統治,我們的文化自信應該會比清朝要強上一些。其發明創造力也會更加強大。但天朝上國的思想應該不會有任何改變。很有可能走清朝的老路,被人用武力敲開大門。不管怎麼說,歷史就是歷史,我們雖然屈辱了一百年的時間,但我們現在依舊成為了世界強國之一。


墨水灑一地


近代的落後是歷史的必然,和清朝沒有關係。

古典中國屬於君主專制這種政治制度結合農業文明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種經濟生產方式。這種結合就造成了一種現象,那就是把人綁在土地上出不來,使人們形成“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種思想,從而限制了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為追求財富的冒險精神。

而歐洲則不然。歐洲本身就是依靠商業文明起家,商業文明相比於農業文明的一大優勢就是探索未知事物的冒險精神。當中國人還拘泥於天圓地方的時候,歐洲商人們就到達了中亞和印度,至今中亞地區的歷史遺蹟,也能發現很多希臘風格的銀幣和神像。進入中世紀以後,歐洲的封建社會形態確立了君主與封臣、領主和屬民之間的權力和義務,同時,隨著城市的發展,大量的人口脫離農業進入到工商業當中。而且,當時的歐洲還建立了以保障佃農和農奴利益為目的的莊園法院,使得領主無法擅自處罰農奴和佃農,保障了他們的合法權益;即便莊園法院無法公正斷案,這些佃農和農奴仍然可以選擇上訴至國王法庭,或者乾脆逃亡到城市。這比起人頭稅收了上千年的中國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同時,歐洲中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為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科學革命,又是日後工業革命的保障。

在商業文明以及城市發展的基礎上,歐洲資產階級興起,進而掌握了國家權力,歐洲也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最大的特點就是逐利性,所以為了積累更多的資本,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政府必然要為資本去開拓市場,去傾銷更多的商品。伴隨著地理大發現以及全球殖民的節奏,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必然不會被洋人放過。所以,而以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狀態,洋人必然會征服這個市場為他們的商品打開銷路。 而中國小農經濟的狀態下,中國對洋貨並沒有太多的依賴,所以洋人只能用鴉片去打開中國市場,這也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實際上,正是由於清朝的存在,使得洋人打開中國市場的時間延後,而且,如果清朝不入關的話,不用等到1840年中國就會被洋人瓜分乾淨。而清朝正是因為體量足夠大,洋人沒有那麼好的牙口去消化,所以只能採用“租界”作為傾銷商品橋頭堡,以點帶面對中國施加影響力。

所以,中國在近代落後,是歷史的必然,根本不關清朝的事。而且清朝已經是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極致了,根本沒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換句話說,洋人侵華,那是降維打擊。


北洋海軍陸戰隊


明朝主要在身管火器的研究上,稍微落後於西方,但在其他火器研究方面仍保持領先。明朝鼓勵民間火器研究,而清朝完全禁止。明朝雖有海禁,卻從未真正間斷與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西方與明朝的經濟貿易是絕對逆差。明朝中國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和內閣管理國家的制度,皇權面臨激烈競爭,這些是社會制度變革的前奏,後期明朝君主的昏庸,與歐洲大革命前的君主們差不多,但清朝的出現,延緩和阻止了中國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進程,封建君主制度在清朝,又進入了一個新高度,大規模的文字獄,愚民手段加強,奴化思想氾濫,嚴重奴化了中國人民,技術發展停滯,實現了徹底的閉關鎖國,人民喪失了接受外國先進技術文明和思想的機會,東西方交流受阻。康乾盛世,實際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真正的負面作用。


沉140769451


你看過中國地圖嗎。或許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沒有看過中國地圖,也不知道中國人民的歷史,而是憑空想象,或者跟著別人叫喚,沒有頭腦想一想。而是用嘴巴代表腦子,而大腦裡面空無一物。任何受人支配的大腦都不叫大腦,而叫沒頭腦。

元朝滅亡以後,中國的版圖分裂了,藩屬國也沒有了。西藏已不屬於明朝,蒙古是縮小版的元朝,新疆也脫離了蒙古元朝的統治,同時也遠離了明朝政權。那時候的明朝版圖有多大呢?內地18個省,也就是今天中國版圖的三分之一這麼大。按照今天世界各國版圖比較屬於一箇中等大小的國家。和緬甸差不多。我們看到以後中國出現的反清復明組織,中國國民黨舉著十八角旗,就是這十八個省。

那麼沒有清朝,按照明朝十八個省的實力,能夠在以後世界列強中倖存下來嗎?而且中國在清朝滅亡之後出現的軍閥割據,和軍閥混戰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十八個省還會分裂出來,許多的小國。清朝滅亡後,如果西藏不是中國的,新疆不是中國的,內蒙不是中國的,滿洲歸為滿族人居住地,成立滿洲國,那麼中國就沒有了戰略縱深,這些地區就有可能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長期和漢族戰爭,藏族和漢族爭奪青海省,西康省,甘肅省的一部分。蒙古族和漢族爭奪內蒙古,和甘肅省,寧夏省。新疆也會提出對甘肅省的部分領土要求。東北地區將成立滿洲帝國,和他們的祖先一樣重兵壓在山海關外。

但是,有了清朝之後,這些問題都沒有出現,我們看到一個大一統的中國,沒有出現西藏和漢族的矛盾,也沒有發生蒙古索要內蒙古的事情,滿洲國的成立,是分裂中國,是帝國主義的陰謀。中國為什麼這麼擁有主權般的語氣怒斥外國的強權,因為我們有了清朝大一統的大清帝國,這是名符其實的主權國家,一切分裂中國主權的圖謀都是非法的。如果中國沒有清朝這個朝代,只有明朝能後延續到民國,那麼滿洲國就是一個名符其實的主權國家,蒙古也是,西藏也是。這些地區都會和今天的臺灣一樣和外部勢力圍剿中國。

今天中國的版圖是繼承大清帝國的版圖,我們對著世界呼喊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滿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許多人嘴裡叫著滿清誤我三百年,純屬心懷叵測,有分裂中華民族之嫌。


寶樹白石34222787


也許真的沒有清朝,中國就不會有百年恥辱,依然是世界強國,當這個幾率非常非常低,只是有可能,然而這個可能也許不及一層的幾率。

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沒有清朝,中國會很厲害,那是因為我們總是認為明朝有著輝煌的萬國來朝,有著先進的火器槍炮,有著領先於世界的航海技術,政治還有完善的內閣制度,歷史書中也講道明末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關鍵明朝是漢族的政權,漢人開明聰明與時俱進。而清朝確確實實,閉關鎖國,落後自閉,萬國群毆。貌似這樣看來,確實是如果明朝能夠延續下去,那就不會有近代的百年恥辱,國力領先於世界。

但這恰恰忽略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地域鎖國文明孤島的情況,簡單的講也就是由於古代通訊十分不暢通,很容易在地理上自然形成鎖國孤立的情況,尤其是在東方。無論中國最後一個朝代為哪個朝代,誰到19世紀,誰就要背這個百年恥辱的鍋,區別就在於這鍋背的是否壯烈。

我們具體的來講一下,到了17-18世紀,中國已經打遍周圍無敵手了,無論明清或者是其他的朝代,亞洲基本上都是以中國為中央,小國政權均為附屬國的情況出現(不含日本,因為日本遠在海外,日本國自身會形成一個“孤島”,有機會在討論古代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因此自然必然的會閉關鎖國政策,尤其是在經濟上以農業為主,自給自足已經實現,不需要貿易;政治上已經高度集權,國家要求的是穩定;思想上已經極為僵化,這就是程朱理學的弊端;而統治者眼中的國際(東方)上小國們紛紛臣服,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天朝上國的理念自然會出現,中國不需要航海,因此也就基本上斷絕的與西方的溝通,僅僅靠少量西方生意人和傳教士來溝通。

再對比西方,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加上英格蘭攪屎棍,歐洲可以講是一直在打仗,有競爭才有發展,有戰亂才有思想(中國的百家爭鳴也同樣印證在統一的政權裡不容易出現思想家),發明家、科學家、改革家、革命家層出不窮,當西方的經濟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會入侵東方這片以農業為主的“孤島”。

那有人問了,明朝那麼發達那麼開明,必然能抵禦西方的侵略,維護民族的尊嚴,比如明英戰爭狂虐英格蘭,馬上又有人要說我黑明瞭,明英戰爭算戰爭嗎?萬國來朝,這些萬國,漢唐和清中期不也來朝嘛,先進的火器槍炮並不比清代先進,整個下西洋也非發展為目的而下西洋,而資本主義萌芽和內閣制度也與西方有天壤之別,在封建社會無論如何是無法形成資本主義制度的。當然肯定的是明朝比清朝是有骨氣的,打不過也不會跑。

那麼多人會說“如果沒有清朝”咋咋咋,其實是作為我漢人的我們,不願意承認面對這樣的百年恥辱,認為一切的責任都是因為滿人的政權,甚至出現了狹義的皇漢思想,不承認清朝是中國的朝代,這樣也就避免中國被歐美狂虐的歷史,中國發展到了19世紀,必然會有大的挫折,這就是歷史的規律。


曹小翔xixi


看了好多人都說,不管有沒有清朝,我們都是落後捱打的局面,這點我很不贊同。

有人用人口說事,那麼我們先說人口,清朝是突破兩億了,可是你要知道中間三百年的休養生息,和三百年的科技進步?醫學進步?這可不是清朝的功勞。

好了,言歸正傳,明朝要在我覺得不會出現近代那麼落後的局面。

首先我們知道明朝已經開始用火繩槍了,雖然火繩槍射程,準度可能還不如弓箭,但是發展上三百年,那麼我們的武器絕對不會落後西方任何一個國家。

第二,明朝制度落後,可是明朝的內閣制度是後來君主立憲制的雛形,在發展下去我們有很大的可能比日本早先進入君主立憲制。而不像滿清等了300年,才開始起步。

第三,不要提滿清滅了明朝,如果不是吳三桂,中國用當時的佛郎機炮妥妥的守住山海關,發展三百年火器,你們覺得滅不了拿弓箭的滿清?

第四,雖然明朝有黨爭,有宦官亂政,明朝的皇帝不靠譜,可是對外敵上,明朝皇帝,內閣,東西廠都是一致對外,試想下,如果明朝不滅亡,發展300年的火器,就算開啟鴉片戰爭,你們覺得明朝皇帝會割地賠款不抵抗嗎?會讓幾千人就打到北京城了?

第五,明朝的滅亡,是出現了小冰河期,農民沒有吃的,起義了,當時的大明朝,四處開戰,東北有滿清,北面有蒙古,南面日本海盜,和李自成的起義軍。李自成為什麼跳的這麼歡?因為打的都是衛所兵,說白了就是一群農民,如果明朝皇帝稍微軟弱點,像清朝一樣,割地賠款,安撫住其中一路,不用調回關東軍,就是宣大兵調回來,李自成也是個敗亡。那麼回頭滿清蒙古還有什麼奔頭?

第六,明朝是禁海,也許十八世紀中期,英國在海上,可能會佔便宜,打個大勝仗,但是到了陸地上,絕對佔不了便宜,有這麼硬氣的君主,你們覺得中國離開海禁還遠嗎?火炮發展了100多年,離組建強大的海軍有多少距離?會被哪些西方國家牽著鼻子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也不用被迫參戰,也許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盟友就會是中國,而不是日本,那麼也許,現在的蘇聯,俄羅斯有一半是中國的版圖了。

以上是我按照歷史順著往下想的,當然了,歷史沒有如果,期盼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吧。


品茗聽雨19779167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不會落後捱打?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有兩個結論:第一,有沒有清朝,中國近代落後捱打的情況都會發生,這是由東西方文明的特點決定的。西方文明雖然長時間處於矇昧階段(或者僅僅是我們中國人認為的矇昧階段)但是在古希臘就孕育了以自然、實證為基礎的哲學思想,最為重要的是,這種哲學思想是獨立的、並非為統治集團服務的!參考當時希臘的民主政治體系,產生這樣的思想體系也就有其現實依據了——有了這樣的基礎,才導致文藝復興之後的各種科技、政治制度的突飛猛進;再來看中國,雖然我們也有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但平心而論,基本都是知識分子對社會制度的重新設計,是為統治集團服務的具體方法,且偏重於組織關係、倫理方面,這些思想也源於當時禮崩樂壞、戰爭頻繁的歷史背景,無法苛責,但從這些思想體系種誕生科學思想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尤其是漢朝實現統一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給中國知識分子極大的思想禁錮…綜上,西方的發展軌跡好像是一條"指數函數曲線",而中國(其實是東方)的發展軌跡類似一條"對數函數曲線"——兩條曲線一定會出現交叉!之後,中國的發展速度就遠遠落後於西方了…所以,即使沒有清朝,中國的近代落後也是必然的,落後就要捱打也是必然的結果。

第二,如果沒有清朝,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會走的更加順暢。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陸續產生了一群"睜眼看世界"

的知識分子,他們在現實面前逐步意識到要想救亡圖存,必須變革,變革有兩種方式,第一改良(也就是君主立憲)第二革命。無疑改良的方式成本最小、社會破壞程度最低,所以最初從最高統治者內部就有改良的意願——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維護自身統治,從光緒皇帝到八國聯軍之後的慈禧太后,他們都有具體的改良的措施。那為什麼最後全部失敗呢?為什麼日本的君主立憲卻成功了呢?因為中國和日本不同,日本的民族成分很單純,一旦"萬世一系"的天皇下定決心,阻力就會很小。而中國,除了階級矛盾之外,又摻雜著民族矛盾,更要命的是還是一個"少數名族"統治著一個以絕對多數民族為主的龐大帝國。這種情況下,想要發起一場自上而下的改良,真的是難如登天了!可以說自公元1644年滿清鐵蹄入關,就已經將中國的君主立憲之路堵死了…

改良之路的失敗,是我們民族的失敗,後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軍閥割據、外族入侵、全面內戰……都是後續的餘波了——"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讀歷史,最後都是一聲嘆息…

又及,如果沒有滿清的統治,那麼中國很可能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了,那麼的話我們還會有現在的版圖嗎?我們還會有世界最大的統一市場嗎?我們還會有這麼大的"後發優勢"嗎?——讀歷史,可能連嘆息都是多餘的^0^……………


漢大政法系掌門高育良


清朝後期喪權辱國,導致華夏大地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是很多人認為滿清統治不行導致近代中國的落後捱打。滿清對於火器的不重視和閉關鎖國的國策也讓太部分人認位沒有滿清統治我華夏在近代就不會落後,淪為東亞病夫。

雖然滿清奠定了中華的基本版圖,但是其在統治中國期間所做的是也確實是讓華夏倒開歷史車輪。第一,滿清排斥西洋文化,把西洋技術當做皇宮把玩之物,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時,還看到馬格爾尼送給乾隆皇帝西洋最先進的物品當做古董一樣放在圓明園,動也沒有動。滿清還大力進行文字獄,燒燬前朝留下的科學書籍,明朝的中外交流是由民間推動由大臣舉薦,徐光啟與利瑪竇的事蹟大家應該都聽說,而滿清只侷限於上層貴族皇族之間交流把玩。

明朝相比於清朝,人民更加開明,明朝中期心學的誕生讓民眾與讀書人的自我意識加強,更加自主,而滿清入關後前期屠殺漢族有志之士,中期推行文字獄,民眾在其愚民政策下越發保守越發無主見!滿清延續了舊思想,放棄了明代後期逐漸開放的社會思想,更加追不上西方的腳步。

清朝入關之後屠殺大批百姓,導致經濟逐漸落後,本來在那段時間中國處於世界經濟的領先地位,雖然清朝通過康乾盛世挽回了不少經濟,但是明顯錯過了發展的時機,西方在大力發展之時,我華夏卻戰爭不斷,錯過發展時間段。

滿清為了防止百姓接觸洋人,實行嚴酷的海禁政策,意圖讓民眾缺少必要的認識世界的機會,也使得原本已經在華夏見怪不怪的洋人,在滿清中後期民眾眼中變成了異類,滿清為了自己的統治,進行愚民政策,沒有開放廣闊的胸懷註定了它在世界越來越清楚的大航海時期逐漸走向落後,落後就被捱打,雖然大清很大也很強勢,但是終究在其制度的僵化中被西洋強敵打開國門,從此原本平等的外交逐漸淪為西洋各國在華擁有特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