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理論與環境論,人類行為將不在單一

傳統的關於智能世界構想的首要的觀點是中心論或主宰論,即認為人的行為、心理生活之所以表現出統一性,是因為其內部有作為中心的自我,有作為上級的自我,它就是人中的小人。克里克以譏諷的口吻說:“我們多數人想象的圖景是,在我們大腦的某處有一個小矮人,他試圖模仿大腦正在進行的活動。我們將其稱為‘小矮人謬誤’。”

“小人”理論與環境論,人類行為將不在單一

不僅人的心理世界有精神、小人,有它獨來獨往的空間、場所,而且它還能在其中活動、加工,它加工的材料就是各種表象、心像、概念、信念等,這些東西都像攪拌機中的水泥、石、沙一樣,是一個一個地存在的。精神在對它們作了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去偽存真的加工之後,又會形成具有同樣形態但不同內容的觀念、信念和思想。常識的、傳統的心理地理學還告訴我們:精神得到了表象、觀念、思想,不能老對它們加工,有時需要把它們暫時或長時期存放起來,以便必要的時候提取出來再予使用。這一過程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

“小人”理論與環境論,人類行為將不在單一

然而,根據新的研究成果,人腦內部並不存在作為中心和專司發指令職責的上級。埃德爾曼認為,人的統一性根源於以大量並行神經聯結迴路為基礎的信息再進入機制。所謂再進入,就是“腦的各個分離映射區之間沿大量並行解剖結構不斷進行著的並行、遞歸信號的傳送過程。它改變與它相互聯結的靶區活動又反過來為其所改變。”

“小人”理論與環境論,人類行為將不在單一

也就是說,各個腦區的協調,各種神經元群的協調,行為之間的協調與控制,大腦活動與身體行為的協調不是由某個中心、上級調控的,而是由再進入這種信號傳遞過程維持的,它既改變靶區的活動,又為其所改變,從而產生我們經常在人身上發現的統一性、協調性。如果說人有心理世界、心理生活的話,這個世界是一個無中心、無上級的自維持系統。巴思指出:“腦的工作是廣泛分佈式的,不存在一個指揮中心高高在上地俯視大腦的各部分,然後根據所看的,調整每個神經元下一步該幹什麼;也不存在事先設計好的程序規定各部分下一步該幹什麼。”

“小人”理論與環境論,人類行為將不在單一

因為“大腦看起來是一個功能分佈式的結構,真正的工作是由上百萬的特殊的和複雜的系統來完成的,無需從指令中心獲得詳細的指令。……不像汽車,它沒有中央引擎來做所有這些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