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娑婆之心炬·云日喻

来自娑婆之心炬·云日喻

或问:然则所言证悟者,为有境界?为无境界?若有境界,则证悟为缘起生灭之法;若无境界,则证悟又成莫须有之事。此二者如何明辩之?
答:证悟者,非有境界,非无境界,不离境界,又迥非境界。此中意义幽微,请聆云日之喻。

譬如日处虚空,光照十方,利养万物,运驰无碍。忽然一日升起大云遮没光明,众生恍惚顿失仰赖,以迷闷久积故生种种想:或云日有生灭,被云所食;或云云即是日,苍狗白云是其本形;乃至云本无有日,十方黯黑,无有出期。种种颠倒计着,无有正知。
时有智者出,遞相劝慰:大众勿忧,云起而日隐,云散则日开,因缘使然,日不曾动。大众虽闻开解,以未见日现故,狐疑不信。
智者进言:日处虚空,曾不动摇,暂有云遮,还将复现。其若未信,且抬头伫望,勿作它觅,自得亲见无疑。
大众依教,瞻视不舍,忽至风云际会,起大狂飙,吹散云聚,光明昊日喷薄而出。至此,群生恍然无复前疑,种种颠倒计着自行消灭。
看官仔细!此中众人因灭何故由迷转悟耶?非灭云也,乃因亲见云散日出,灭日有生灭之“惑”也!
然则此惑依何而有耶?为依日而生耶?依云而生耶?曰:非依日生非依云生,亦不离云与日生。日未生惑,日暂隐没众生妄认生灭为惑;云未生惑,众人因云迷日而生其惑。
境非是惑,以无正智遍知故,于境起颠倒见而惑也。
非境迷,心迷也,以迷心故,不能于境起正见也。
若有正见智者,毕竟无此惑也。
众生开悟,破迷生信亦同此理。
非破境也,破境上妄起之惑也!
故言开悟本智,非离境界,以若无云开日现之缘,毕竟不能亲见日无动摇云乃来去而实断见惑之根也;
非是境界,以云日自无分别得失,迷未减其一分,悟未增其一毫,云日不曾迷却,众生无明故于境妄生增损之见也。
悟者非悟境也,因境而破迷也。 迷者非境迷也,心具无明而现种种妄知也。一翳在目,空花乱坠。空花非病,病在目翳。
故知者破妄不破境,愚者打车不打牛。
心若颠倒,非唯不知日之体性,亦不知云之相用也。
心若无妄,光风霁月,云卷云舒,万千景色,皆本地风光何有欠余哉。
故云,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
法无真妄,心有迷悟也!
要曰:因烟知火,烟非是火。
因量证而悟本智,智非泥于境量也。
慈尊《辩法法性论》云:触为得正见,故以真见道,现前得真如,所以亲领受。
五道十地之行乘,岂妄立哉!
然以境立觉者迷于尘缘,空心高挂者失于触证。
慎乎!有志于无上道立证本智者,愿三致意焉! 是为证悟之云日喻。

摘自沈洪居士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