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地方,每年接待四十萬韓國遊客,韓國人:我們祖先住在這

在中國有這麼一個地方,礦泉水瓶子上有兩種語言,街邊的廣告牌有兩種語言,公交車座位上的刺繡也有兩種語言,甚至當地的人也會說兩種語言,這兩種語言就是漢語和韓語,而這個地方就是張家界。

中國這個地方,每年接待四十萬韓國遊客,韓國人:我們祖先住在這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現象是因為每年來這裡的韓國人實在是太多太多,超過外國遊客的80%以上!甚至有些時候這些韓國遊客比中國遊客還要多,那是什麼原因使這些韓國人對張家界如此執著?

據說來張家界的韓國人會受到韓國政府的補貼,來一趟的成本甚至比在其國內還要少,此外張家界的景色也是他們最鍾情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還有一個歷史因素,也是因為這個歷史原因,來這的韓國人甚至將張家界作為心靈的歸宿,在韓國國內甚至有著這麼一種說法:“如果你愛你的父母,那就帶他們去張家界。”

中國這個地方,每年接待四十萬韓國遊客,韓國人:我們祖先住在這

韓國人認為張家界有一處“巨洞山”是他們祖先的發祥地,“天門山”更是成為了他們的崇拜之地,而這段歷史確實是有這麼回事。

在西周時期江漢平原邊有韓人,“韓”這個字也是在西周時期才出現的字,韓人世代生活在雲夢大澤,以水稻和捕魚為業,幾乎每一家都有船隻,後來不知是何原因逃亡,韓國人認為是南方的楚人入侵導致的這一結果。

中國這個地方,每年接待四十萬韓國遊客,韓國人:我們祖先住在這

由於韓人每家每戶都有船,他們便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到達了吳越,但是這個地方的人也不容他們,他們便選擇出海到達了九州,臺灣等地,最終落戶在朝鮮半島。

十幾年前有韓國人發現張家界有山像日月的景象,這一發現讓許多韓國人更加肯定這裡就是他們祖先的棲息地,越來越多的韓國人湧入中國來到張家界,除了欣賞美景之外,也是為了祭祖。

中國這個地方,每年接待四十萬韓國遊客,韓國人:我們祖先住在這

其實韓國人有很深的文化情結,由於本國曆史文化的貧乏,他們迫切的想要找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又或者說是心靈歸宿。

不得不說的是如此多的韓國人湧入除了帶來“韓流”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張家界本來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地,經濟相當落後,交通閉塞,後來大力發展旅遊才有所起色,而韓國人的到來更是為當地的經濟帶來了不少的貢獻。

中國這個地方,每年接待四十萬韓國遊客,韓國人:我們祖先住在這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根源,撇開韓國人“盜竊”歷史文化的行為不說,單論“祭祖”的這一做法,也是間接承認了韓國文化起源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