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人到中年如何“保鮮”

「荐读」人到中年如何“保鲜”

「荐读」人到中年如何“保鲜”
「荐读」人到中年如何“保鲜”

在通常印象裡,中年人是社會中堅,應該舉止穩重、言談得體。但日常生活中,有些中年人卻言談粗俗、不修邊幅,滿嘴酒氣,整天無所事事,一副看破紅塵的樣子……說實話,這副尊榮讓人難以接受。從一個曾經意氣風發、青春帥氣的少年變成了如今這個樣子,究竟是社會還是自己的責任更大一些?

社會固然存在不良風氣,生活難免壓力重重,但路是自己走的,腳上有了泡不能怪路,還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少中年人隨著工作和生活的穩定早早進入了心理倦怠期,曾經的人生理想、做人準則早就被消磨得一乾二淨,日常所思所想無非眼前安逸,平時消遣更是酒色之氣。

中年人的精神狀態折射的是社會的前景,中年人如果群體性精神萎靡、氣質庸俗,絕非社會之福,對後輩會產生不良的示範效應。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中年人,是一個在各領域普遍實際擔責的群體。人到中年,該如何“保鮮”?除了學習,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學習是人生保鮮劑。學習意味著對生活對世界依舊保有好奇心,而旺盛的好奇心正是心理年輕的特徵。學習給人以自信,每多掌握一項技能就意味著對生活和工作多了一分掌控。學習給人以自由,當你從學習中認清了世界和時代,那麼你就不難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將不再為一時的得失而斤斤計較,人生會多幾分豁達與從容,少幾分焦慮和煩躁。孔夫子講“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中年是人生走向成熟,心境走向澄澈,生活走向豐美的重要階段,但“而立”“不惑”“知天命”絕不是什麼都不做自然而然就會達到的人生境界,那是依靠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總結,持續精進,最終達成的。

對於當代中年人而言,最好的學習方式莫過於讀書。每天讀一點書,長期堅持下去,就能改變自己。曾國藩曾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變化氣質。”讀書之時,需要靜坐默思,緘口不言,久而久之,妄言的毛病就會改掉;讀書之時,需要沉潛品味,投入情感,久而久之,麻木的弊端就會解除;讀書之時,需要耐心思考,反覆記誦,久而久之,焦躁的心境就會消失。所謂氣質就是這樣昇華的。

明代學者李贄曾說:“富莫富於常知足,貴莫貴於能脫俗;貧莫貧於無見識,賤莫賤於無骨力。”身為中年人,在家庭、事業和身體的三大重壓下,如果能保持學習習慣,就能做到“知足”“脫俗”,如果能通過閱讀和學習進而增進“見識”,培養“骨力”,那就更加不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