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古代的大型商船是靠什么驱动的?

特约评论观察员

绝大多数的古代大型商船,包括其他大型舰船,都是靠风力加人力共同作用才驱动的。虽然也有单一只使用人力的,但那都是特殊性质的舰只了。

大型舰船的行动主要依靠风帆借助风力以及水手划水。在动力推进系统中,风帆和人力环节都是略有分歧。

古代西方大型舰船,一般喜欢采用分段软帆,这种方式,升帆比较省力,但受风率不高,因而船速一般。

古代中国大型舰船,一般喜欢采用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这种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使船速提高。并且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人力方面,有的舰船喜欢用船桨操作。

而有的舰船,如郑和宝船,则在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种长橹入水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橹在船外的涉水面积小,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而另外一些特殊的大型船,比如海港内的拖船,因基本难以受风,则彻底采用纯人力的方式,排桨、轮桨、橹,哪种合适用哪种。

在探索船舶推进方法中,除了桨、橹、帆这些工具外,在埃及、罗马和我国古代都曾发明过用明轮的方式推进船舶。罗马人还使用奴隶和畜力带动明轮。

1802年,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在法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富尔顿建造的“克莱蒙特”号在美国哈德逊河上试航,获得成功,它以每小时6.4公里速度,航行91.4公里。从此,美国哈德逊河上开辟定期航班,标志了蒸汽机轮船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是“黄鹄”号,它于1865年由徐寿设计、安庆制造局建造。它是一艘木壳轮船,船长55尺,排水量25吨,装有单缸蒸汽机,航速每小时25里。“黄鹄”号试航时曾经轰动一时,但并未正式投入实际使用。


纯钧LHGR

中国有悠久的造船和航海历史,造船技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秦始皇派徐福率领船队入海寻求仙丹。唐代造的大海船可容载六七百人,己采取水密隔舱技术,个别船舱进水,不会沉船。西方直到18世纪才有这项技术。

古船

明代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造船厂,郑和的船队由62艘“宝船”和200多艘其它船只组成,最大的宝船长146米,宽60米,小的110米长,船上人员有27000多名。

中国古代的船只的动力,主要有两种,一是推力,一是牵引力。产生推力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橹、帆、轮;产生牵引力的方式是前面船只的牵拉。

1、橹。橹由篙、桨发展而来,史书中又写作“艪”、“㯭”、“艣”“樐”。橹是更先进的驱动工具,左右的摇动都产生驱动力,它相当于杠杆原理,用力小而做功大。陆游曾有“健橹飞如插羽翰”的诗句,形容橹推进船如飞箭。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橹的位置即可放置在船旁,又可放置在船尾,有的一船多达36橹。橹的形制不断加大,摇橹由一人发展到几人、多的有二三十人。

郑和宝船模型

2、帆。在帆的装置也是逐步改进。由固定方向张挂的帆幕,到随着风向的改变张挂方向;从只能利用顺风或侧后风,到能够“船驶八面风”。

船桅和船帆的数量不断增加,宋元时期的海船中,都是三四桅,一根桅上可挂多张帆幕。有方形帆和梯形帆,能够利用各种风向产生的动力。

3、牵引。一般大船出海都带有小船,元朝时一条大船带两只小船。小船拴在大船前面,摇橹拖曳大船。小船既是救生船,又是供给船,还是牵引船。以上三种动力形式是商船的主要驱动力。

仿郑和宝船

4、“轮船”。古代的“轮船”是有“轮”的。唐代李皋(733—792)造出了一种新式战船,船的两侧各装一个轮子,用脚踩踏,带动轮桨转动,使船前进。这是我国正史中首次记载的“轮船”。

岳飞与杨么水战之后,宋军把缴获的车船改造,车船的轮数,有4轮、6轮、最多32轮等多种。1183年,陈镗建造了多达90轮的车船,宋孝宗还奖赏他。

车船虽不是轮船,但它装上了机械,提高了航速,这是造船史上的一大进步。“轮船”是否用在了商船上,现在还没有查到相关资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


趣话历史那些事

古代的大型商船,行驶两种不同的行驶方法驱动船只前行。一种顺水,称下水,这种情况行船比较轻松,人力我风帆都不需用,顺水自由滑行。

逆水行舟。称上水,船行就比较因难,必须依靠凡帆和风力,人力也起决大作用,所以人拉扦和风帆就是驱动船只的主要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