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被互聯網零食品牌“圍攻”,傳統炒貨如何破局?

洽洽食品被互聯網零食品牌“圍攻”,傳統炒貨如何破局?

傳統休閒食品品牌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洽洽食品”,股票代碼: 002557.SZ)正在經受業績壓力。

近日,洽洽食品發佈了2017年財報,報告期內儘管公司實現營收36.03億元,同比增長2.55%,但是利潤表現不如預期,實現淨利潤3.19億元,同比下降9.75%。事實上,近兩年來洽洽食品的營收增速均出現下滑,且淨利潤也連續遞減。

近年來,洽洽食品通過開啟多品牌戰略、推出新品類、逐步建設電商渠道等方式來應對挑戰,不過傳統零食出身的它在互聯網渠道方面並不佔優勢,新品推出的市場反響也未達預期。可見,洽洽食品未來還要接受更多考驗。

互聯網品牌佔據市場

根據財報,從2011年上市之後,洽洽食品業績連年增長,雖然在2013年淨利潤同比下降,但隨後兩年又恢復增長。2015年,洽洽食品營收達到33.11億元,同比增長6.36%,淨利潤為3.64億元,同比增長24.02%。但從2016年開始,洽洽食品再次出現業績不理想的局面,從當年財報可以發現,期內實現營收35.13億元,同比增長6.09%,淨利潤3.54億元,同比卻下降2.81%。

在過去的一年,公司業績仍較為低迷,雖然營收穫得小幅增長,但是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19億元,同比下降9.7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為2.25億元,同比下降了20.82%。事實上,從財報可以發現,其2016年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收益為6894.3萬元,而到了2017年,便增加至9373.2萬元。

洽洽食品的非經常性收益主要來自政府補助、投資理財收益的增加。其中,政府補助佔據了5630.4萬元,投資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佔據了3971.4萬元,而其對外委託貸款所取得的收益為2613.3萬元。這也意味著,洽洽食品的淨利潤中有1.22億元來自政府補貼、投資理財產品及對外放貸獲得收益。

西南證券的研報給出了類似的點評,“堅果佔比提升拖累整體毛利,新品推廣銷售費用增長明顯。銷售費用絕對額同比增長26.9%,主要用於每日堅果、藍袋新品的市場推廣。春節期間公司走出國門在世界地標性建築進行廣告投放,在海外市場進行了品牌和產品的宣傳。”同時,研報指出,“成長瓶頸已經突破,淨利潤同步增長尚需耐心。”

王久表示,“隨著時代發展,堅果炒貨也有迭代的過程。早期是傻子瓜子,這個品牌此前被認為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後來就銷聲匿跡了,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非常快,消費升級下,大家對於品牌的情感和需求等正在增多,企業要怎麼去把握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的變化尤為重要。洽洽食品可能錯過了最佳的轉型時機,這個時機大概在2011年、2012年左右,那時正有—大批互聯網和新興堅果品牌湧出。”

如今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休閒零售中也更偏愛堅果類產品。對於這一“潮流”趨勢,洽洽食品一直在推出新品方面進行探索,包括撞果仁、果凍、調味品等等,並對瓜子口味進行革新,但公司目前很大比例的收入仍然來自葵瓜子。最新財報提到,公司的產品主要分為葵花子和堅果兩大類,其中,佔公司營收近70%的是主業葵花子業務。而如今更為消費者所青睞的堅果類產品,在報告期內的銷售佔比有所增加,從2016年的1.07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2.47億元。

除了堅果炒貨,2010年,為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洽洽食品推出“喀吱脆”薯片。該薯片業務推出後,曾成為了洽洽的第二大產品。但是在2012年“喀吱脆”薯片營收開始連年下滑,到2016年,它只佔到洽洽食品全年收入的6.11%,約1.48億元。2013 年,洽洽食品試圖推出果凍產品啵樂凍,卻因兩年累計虧損近2000萬元而被剝離出其產品序列。同年,公司收購的牛肉醬業務也遭遇了虧損。

劉暉認為,洽洽瓜子早期積累了口碑,推廣新口味的瓜子沒那麼難。也正因為消費者對瓜子產品有了角色代入感,在開發瓜子以外的新品時,會比較難以讓消費者接受,同時對於新品,洽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與之匹配的銷售渠道和營銷能力。

洽洽食品在2017年年度財報中提到,“經過多年的發展,產品線日趨豐富,推廣洽洽香瓜子、洽洽喀吱脆、洽洽小而香、洽洽怪U味、撞果仁、焦糖山核桃藍袋系列瓜子、洽洽每日堅果黃袋堅果、休閒豆乾、小康調味醬等產品。”不過,與此同時,洽洽食品的庫存正在上升。財報顯示,2017年,洽洽食品的庫存量為4671.63噸,比2016年的3530.23 噸增加了 32.33%。

加緊電商能否跟上?

根據諮詢公司英敏特此前發佈的《零食消費趨勢——中國2017》報告顯示,堅果瓜子類零食市場的銷售額在2016年達2637億元,而到2020年,這一銷售額數值或達3456億元,堅果瓜子類零食在2015~2020年間將保持10.7%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王久認為,“未來這個市場的規模還會擴大,但這也意味著競爭會加劇,我們可能會看到第一名品牌的(銷售)數據,會和後面的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大。”

接受採訪時,洽洽食品也表示,針對渠道的改變,對線上的佈局相應作出了調整,“在產品層面,將會以堅果炒貨國葵、堅果為主;通過每日堅果、皇葵引流,搭配爆款關聯銷售提升客單;通過春遊季、吃貨節、葵花節、雙十一等營銷活動,以及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強化市場傳播。在供應鏈上,公司通過構建分倉,投資構建電商物流中心和高檔堅果分廠項目,解決自動化分揀和產品的供應,提高生產供應效率。

“不過,洽洽進入電商的時機可能較晚,發展相對慢,成效還不是特別明顯。”劉暉認為。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相關報道,在渠道上,雖然洽洽與良品鋪子都有著線下渠道優勢,但後者憑藉率先佈局的電商渠道優勢,其營收已為洽洽兩倍,且線上銷售額佔總營收的比例亦達三成之多。來自京東商城的數據顯示,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和百草味京東旗艦店的粉絲數量分別為89萬、44萬和44萬,而洽洽食品的粉絲數量由原來的10.9萬下降為4萬人。

“電商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有信心做大做強。”2016年,洽洽食品董秘、財務總監陳俊在接受媒體採訪這樣說道,“雖然我們起步慢了一些,但我們有產品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方面的優勢。” 中國堅果炒貨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翁洋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雖然近年來全渠道是行業發展趨勢,但企業無法把線上和線下很好地融合是最大的痛點。 “線上和線下的消費體驗要區分開來,很多企業只顧把線下的體驗照搬到線上去,並不能把線上的體驗很好地融合到線下來。”

劉暉表示,零食電商的市場必然會擴大,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對於堅果品牌而言,品牌之間的競爭也無非是那些老派、傳統的打法(在營銷、包裝、產品品類等方面繼續下功夫),只是改變了渠道。對於線上,面臨的是新一代的年輕消費者,需要用個性化、年輕化的做法,比如清新的KOL做代言,影視節目中做品牌植入、冠名年輕人喜歡的音樂節等,只不過比起百草味、來伊份以及三隻松鼠等,洽洽在這些新興的內容營銷的露出上還並不頻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