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的死是一种圆满”这种说法怎么看?

仅是路人

小说创作的基础是源于生活而又超脱于平凡生活的艺术表现。恋爱时期的爱情是美好而又充满浪漫气息的,恋爱是理想的交融,是两个人思想的交汇。但是两个人真正在一起生活确实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现实就要有现实的基础,理念、物质、工作环境、价值观、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着以后两个人的后面的生活,尤其突出的是对于知识分子,这些方面的影响更加深远。因为读的书多,认知与见识也更多,那么对于自己的追求也会相应的增加。孙少平是一个读书人,但是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与他自己的理想又是相差甚远,类似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世代农民儿子通过读书想改变自己以后的这种状况。



读书之后发现和整天务农的父母共同语言减少,已经无法真正的融入进去。但是加上天生的劣势,孙少平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但是他的思想还是很前卫。他经常读书,思想已经放飞。在他当时思想成长其,田晓霞就是他那时精神世界的实际对象。两个人在精神世界是那么的有共同语言,所以精神的共通使两人进入恋人的阶段。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孙少平当地下挖煤的工人(请注意,我不是鄙视煤矿工人,工作无分贵贱),田晓霞是一位记着,当时的记着也算很好的香饭碗。田晓霞的父亲是大领导,而孙少平家里是农民。所以无论哪一方面都不太能对未来两个人在一起有比较合理的解释,现实问题是无法规避的。



两人人现在是觉得都挺好,但是在一起了,两个人以后思想与看法必然产生分歧,那么两个人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基础就没有了,结局也能预料到。田晓霞死去这个结局算是比较圆满吧,不然故事情节根本无法正常发展。而且作者在前面也有所铺垫,也能预料到田晓霞的离去,那就是孙少平矿友老婆因自己男人死去的无助,孙少平担起了这个担子。如果田晓霞不死,后面无法写下去,两个人在一起写的美满又是不符合实际的,田晓霞转嫁他人无论是对读者还是主人公都是一种精神折磨,所以田晓霞这种离去还是比较圆满的方式。


几何经年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是热泪盈眶,心里在狂喊: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结果,但冷静下来想想这可能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跳出农门,就像他一生的魔咒,也是那个时代农村青年的普遍心理,他们奋争不屈不饶的精神,才是路遥想要表达的,所以,他必须正直的通过自己的手段去争取,而和田晓霞的结合,无疑就想一个BUG的存在,田家的势力可以轻易让他做到他想要的一切,而且会更好,然后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城堡里了,直到永远!

很熟悉的场景对吧!嗯!对!就像一个童话!

田晓霞对于孙少平来说就是个童话,他是个骄傲的人同时也是个自卑的人,他不想接受田家带来的好处,却愿意去曹书记家做准女婿,为什么?就是因为阶层的存在,他跨越不了,他可以接受低就(曹书记家),因为骄傲,不能接受高攀,因为自卑,他拼命读书,让自己的思想上精神上和晓霞在同一层面,但现实的鸿沟在他的心里,永远都不能逾越!

他一路拼杀,到了矿上,在当时的环境下,时代决定了他的命运,这算是他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结果了,或许过几年他就沉沦在工人的粗俗里,或许过几年他们的爱情也能变成婚姻,从爱情的盲目到婚姻的现实,当光环褪去,就剩下现实的残酷和阶层的对立,更多的可能是:晓霞安排了少平的生活,或者有人巴结田福军而给他特俗的待遇,他并不是个不变通的人,从曹书记的事例看!最后,他还会是你想看到的那个孙少平吗?

在孙少平的生命里,田晓霞就像青春,充满幻想,但人都要长大,他的奋斗、抗争、追逐,更像是青春荷尔蒙的爆发,有一天,他感到累了,倦了,喜欢上惠英为他忙碌,明明缠着他讲故事,小黑子在一旁撒欢,他可以穿着他的破烂衣服,舒适的喝上点小酒,不必穿上体面的衣服,说些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这样的世界好像更真实,更像是人生!再见!晓霞!再见!青春!


最浪漫的事

关心我的朋友,就知道早先我曾经写过:田晓霞在黄原城里去找工地上干活的孙少平其实就是路遥在延安城里去找他的四弟王天乐的真实经历。

而在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明确的说明了孙少平的原型就是王天乐。

那么田晓霞就与路遥自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了。

路遥生活在十分贫困的家庭,这促使他非常的想改变命运,往上爬。

可是热爱文学的他选择了一条最艰辛的路,那就是当作家。

任何时代的作家都是最艰难的职业,一辈子辛苦的码字比不了某些人抛头露面几分钟。

这不是时代的悲剧,这是我们自身的悲剧。

路遥应该是将田晓霞当成自己或者是自己最亲的人,在他将田晓霞写死了之后。

他神经质的将远在外地采访的王天乐紧急叫回来。

就为了向他诉说田晓霞死了这个消息,这可见路遥是多么喜爱田晓霞的。

但是路遥却把她写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也许是对自己生命的映射。

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不重复他的导师柳青写《创业史》未完成就死去的悲剧。

路遥是拼了命的写下的这最后一部《平凡的世界》。此时的他恐怕也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已经不长了,与其养病偷生,不如壮烈的死去。

这也许就是提问朋友所说的:圆满!

是的,确实是这样的。

路遥的精神世界应该是想让田晓霞活着的,但是身体却无法支撑他活下去了,

于是他选择了让田晓霞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一位年轻生命的再生。

这也就是真正的圆满,看来路遥也是偏爱“田晓霞”的。


早晨从下午开始

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时,我觉得田晓霞的死不合常理,像是作者的故意安排。而且对小说结尾孙少平的安排不是很满意,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一直不忘奋斗,普通的煤矿工人对于他的能力来讲就是一个浪费,而且不太符合他一直奋斗的特点。

在继续深读这部作品的时,很高兴地发现自己的猜测都得到证实。我觉得孙少平如果离开煤矿最好的工作就是与文字相关,而且作者应该和煤矿工人有过非常紧密的联系,小说中对矿区的景物描区、井下矿工危险、艰苦工作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孙少平不仅仅是以一个人为原型的,上学时得到同学的帮扶是路遥的写照,后来在工地揽工和矿工生涯是王天乐的生活缩影,小说田晓霞找孙少平的情节就是路遥在延安寻找弟弟的真实过程。当路遥亲自体验过井下掌子面的工作后,他决定改动孙少平的命运,他说“孙少平只能走到煤矿,如果进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

如果少平止步于煤矿,那田晓霞要怎么样呢,在一起还是离开?

无论如何设定,我都不希望这个看着苏联小说长大,纯洁、坚强、勇敢、美好的少女沾染世俗的烟火,我相信作者也是。于是,田晓霞牺牲了,在执行采访任务时去救被洪水包围的女孩,带着对世界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淹没在滔滔洪水之中。遗憾、惋惜、慨叹命运不公的同时,这个阳光、青春的形象带着她独特的光芒深深地印刻在每位读者的心头,久久不会逝去。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悲壮的圆满。


今安在的文史情缘

  这个问题收藏了很久,但不属于我的领域,不利于我的问答垂直度,就一直忍到了今天。但还是忍不了了,不管三七二十八了,不吐不快。

七零后与《平凡的世界》

  可以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几乎伴随了绝大部分七零后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比如笔者,高中和大学阶段就将这部小说不知看了多少遍。直到今天,也会偶尔翻起看几页。不过当年穷,买不起正版的,只能买盗版,字号很小,密密麻麻的,现在视力下降得厉害,看起来太吃力了,所以就看得少了。

  这部小说,对于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甚至会在不知不觉间,将其看成自己的自传:孙少平的经历,与我们这一代的自身经历的重合度相当之高——都是农村苦出身的娃,都有在外求学的经历,都挨过饿,都受过旁人的白眼,都因为品尝到了世界的繁华,而不愿回到农村庸碌一生,都是一个人在外奋斗,遍尝人间苦辣酸甜……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少平那么好的运气,能够遇到田晓霞那样的姑娘。

  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所以我们才更明白田晓霞的可贵之处。

小说与电视剧的不同

  《平凡的世界》原著小说,与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只列举几个比较明显的吧:比如叙事的角度问题,小说是以少平为主线,少安为副线叙述的,但电视剧则反之;原著中有个人物叫金波,电视剧中将这个人物的经历糅合到了润生的身上;另外,少平的结局也不同,在小说中,他不过是获得了个所谓的城镇户口,在煤矿获得了一份正式工作,娶了师父的女人,而在电视剧中,少平则变成了作家,整个故事成了少平的自传。

  这些处理是有其道理的,属于对原著的合理改编,尤其是最后一点,令受众的感觉要好许多,至少不会对人生的感觉那么灰暗。

  至于对田晓霞的处理,电视剧还是比较忠实于原著的,也是整部小说最大的泪点,已成为经典,改无可改,幸好编剧没有自作聪明地改了。

  路遥为什么会如此安排田晓霞?看过了各位答主的说法,都很全面,也很有道理,在这里就试着补充一个角度。

作者对他们的爱情和未来,相当悲观,相当不看好

  为何如此说?

  如田晓霞这般纯浄无瑕、精神与肉体都达到极致完美的女子,以及她与孙少平之间的,过于纯粹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只能存在于童话和传说之中,在肮脏、市侩、庸俗的世俗中,是没有生存土壤的,是没有存在可能性的,作者只能以这种壮士断腕式的方式来处理。

  田晓霞这样的女子,因其太过高洁,而不可能长存于世间,也不需要不必要以肉体这种低级的方式,长期存在于污秽的世间。她来世上走一遭,让世人领略到她的天人之姿,出尘之态,给咱们可怜的主人公以情感和精神的慰籍,就已经完成了她的任务了,足够了,圆满了。

  换言之,即便是作者也不忍心看到下述的场景:看她一点一点地变老,让她的满头青丝,一天天换成白发,看她为柴米油盐之类的生计而奔波,更不愿看到她与少平在热情褪去、理智回归之后,因个人经历、出身、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的巨大差距,而产生龃龉、分歧甚至矛盾。

  爱情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但远远不是全部,为稻梁谋,为子孙计,才是真正人生的内容,很无奈。

可不可以让田晓霞不死呢?

  不可以。

  要知道,在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任何一个重要的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都有着其自身的性格特征,这决定了他(或她)对于事情、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与身处的社会相融程度,以及得到怎样的结局。因此,角色的命运已经在其涎生的那一刻,就已要注定,已经与作者无关,作者也无法操控。

  作者所能做的,只不过是按照他(她)的性格,把故事忠实地记录下来而已。

  作者只能做个悲伤的旁观者,不能成为插手命运的上帝之手。

  对于作家来说,这是一种令人难以企及、高山仰止的写作境界,是好事。但对于角色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路遥也没办法让田晓霞活下来,纵然他心中是多么不情愿看到田晓霞的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没错,但也应该遵循生活的真实,所以,无论在情感上如何不肯,但理智告诉我们,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喜剧,也没那么多的悲剧,有的只是正剧,即生活本来的样子。

  综上所述,路遥如此处理,实属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


姑妄言

路遥写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润叶和少安、晓霞和少平、《人生》里高加林和和黄亚萍,身份、地位有差距的男女主角都没有在一起



这和路遥先生的个人经历有一些关系。他的爱情自然而然地折射到作品里:男主人公多数是个穷小子,然后白雪公主抛出橄榄枝这种!



少安放弃了润叶,选择了能与自己一起过苦日子的秀莲。当然,秀莲也很好,可是,我却为当时的润叶感到心伤!



少平在这方面明显要主动一些,他虽然是个挖煤的小子,但是他很上进啊:他帮矿区想办法留住麦收时回家的工人;在抽空还在读书《红与黑》,他的热情与信心让人感到生活有希望,日子有盼头!



晓霞走了……真是舍不得!


戴眼镜姑姑

我是看的书没看电视,当时看到田晓霞死去的那里时,我还以为作者后来会把她写活,但他没有,这怕就是路先生的高明之处了吧。

田晓霞的存在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少数。男主人公的人生,因她的出现开始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一个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表现出农村人民思想上的转变,开始脱离保守状态,寻找不一样的生活,而这种转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

但这种改变,并不容易被当时的社会大众而接受。



在作者笔下,田晓霞是他塑造的一个理想人物,但现实基础摆在那:阶级差异。

第一、田晓霞固然追逐自由,很有个性,她可以不在意少平是煤矿工人,但她的父亲呢?两人要真正在一起中间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第二、就算在一起了,组成了一个家庭,那田晓霞将不再是田晓霞,她会陷入现实的窘迫,婚姻会让她失去自由的翅膀,这明显不是作者想要的。

第三、安排田晓霞在洪灾中救人去世,更很拔高人物形象,传达与那个时代相契合的思想,也给能读者留下非常震撼的感受。

死亡把最美好的留在了记忆里,而不至于她被现实摧残,失去了原本的美好。

于情结而言,它是圆满的;于作者而言,它是圆满的;于那个时代而言,它是圆满的。


每日一句:你觉得看似残酷的结局,不一定是不圆满的,它总有它存在的意义。




夏七天circle



第一,给纯精神爱情一个出路,少平和晓霞的爱情是建立在纯精神的基础之上,她们现实差距太大,身份家庭悬殊过大,他们之所以在一起,全是精神层面的沟通,可以这样说,他们并没有现实沟通的基础和条件。在现实的生活里,这种纯精神恋爱不堪一击,并不存在生存的土壤,高干子弟同事追求晓霞就是一个信号。对少平和晓霞的纯精神热恋来说,晓霞死去是对现实和感情的最好交代,在彼此的精神世界都留下了美好爱人,永恒的爱情。而晓霞不牺牲,和少平步入的现实终究是个悲剧,浅尝辄止,见好就收,精神里的美好爱情成为永恒,是少平和晓霞爱情的最好终结。


第二,给路遥的爱情观一个交代,路遥曾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过,爱情刚开始是抒情,然后是叙事,没完没了的叙事,最美好的爱情都终将死于精神的萎缩。鉴于这样的一种悲剧现实的爱情观,晓霞和少平的爱情终究是走向悲剧的,与其眼睁睁看着爱情的残酷死亡,不如让它戛然而止留下美好回忆和念想,这是最好的终结,也是最好的交代,尽管充满眼泪和不忍的别离,但它终究是结束了,留下遗憾和美好地终结了。路遥曾和北京知青有过欲付之生死的初恋,终究也终结于无情的现实,所以这也是对自己悲剧爱情观的又一次演绎。路遥本人的婚姻生活也并不美满幸福,放弃现实裹藏的突兀和狰狞而保存精神之美好,不啻是最好的交代和终结。


黑药123

既然整本小说叫做《平凡的世界》,那么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做回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淹没在平凡的芸芸众生当中。



不平凡的田晓霞

田晓霞如同天人一般地存在于小说当中,存在于孙少平的生活当中,也不是说田晓霞是天人,而是如同天人一般降落在孙少平的世界里。因为田晓霞的存在,孙少平不甘平凡。最起码有三个转折点,让孙少平试图脱离平凡的世界。



第一次:坚持读书!很多书都是田晓霞寄给他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思想是接近的。

第二次:不甘心留在村子里当个会计,乡村学校不再使用不正式的老师了,孙少平再次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是他没有甘心留在村子里,他走了出去。

第三次:孙少平和田晓霞确定恋爱关系,他不甘心做一个揽工汉,他要去当煤矿工人,毅然跑去了最残酷的煤矿!

田晓霞就是这么不平凡,让孙少平甘心努力去拼搏,如证明自己也不平凡。

不甘平凡的孙少平终于平凡



田晓霞让孙少平不甘平凡,就像一个试图跳出泥潭的鱼,只要田晓霞在,孙少平会一直跳下去。

可是田晓霞死了,孙少平不再这么徒劳地跳下去了,他终于沉进了泥潭当中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田晓霞死了,平凡的世界形成的,这个小说圆满了,因为孙少平的平凡变得圆满了!



总而言之,《平凡的世界》因为田晓霞的死去而变得圆满了,因为她的死去,孙少平不再不甘心平凡而变得平静,平凡的世界形成了!

我是观礼,陪你一起读书,读名著!生活因你我相识不平凡!

观礼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二十岁时就看过了,到如今的不感之年,读了不下十遍。

我认为田晓霞的死的确是一种圆满。因为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出现地委书记的女儿嫁煤矿工人的事,如果晓霞不死,难道让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的地委书记田福军反对晓霞的恋爱吗?那他的正面形象便会坍塌。但让他支持,好象又不太可能。

路遥只好把晓霞写死,这样在他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才可能延续,千千万万个和少平一样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人才有了希望。

因此,只有晓霞去世,才能是一种圆满,才使作品更为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