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此時如何養心護心?

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

心有所憎,不用深憎,

並皆損性傷神。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此時如何養心護心?

凡是心中喜歡的,不要特別偏愛;

心中所厭惡的,不要過分憎恨。

因為這些情緒都會破壞性格,損傷心神。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此時如何養心護心?

中醫將致病因素分為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種,

其中七情過極是內因致病中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和佛教中的“破執”、儒家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此時如何養心護心?

《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

對於外界各種信息進行接受、分析和處理的首先是我們的“心神”,

各種海量信息,容易使人用神過度、意亂神迷、迷失自我;又如氣候變暖、氣溫上升,導致人們的陽氣普遍潛藏不足,或是陽躁、升動太過而不得眠,或是陽躁持久而得不到修養,出現陽氣虛衰;

另外現代人運動不夠,親近大自然不足,人與人之間交往減少,讓心陽得不到鍛鍊,易致氣血瘀阻;加之現代人飲食不節,膏梁飲食過度,痰溼、瘀血阻滯,易致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此時如何養心護心?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那麼此時如何養護心呢?

  • 節慾 斂思 靜心神

減少私心、慾望,從實際情況出發,節制對私慾和名利的奢望,則可減輕不必要的思想負擔,使人變得心地坦然、心情舒暢。

斂思即專心致志,志向專一,排除雜念,驅逐煩惱。

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言,神貴凝而惡亂,思貴斂而惡散,因此斂思凝神是保持思想清靜的良方。

眼睛與耳朵是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器官,目清耳靜,則神氣內守而心神不勞,若目馳耳躁,則神氣煩勞而心憂不寧。孫思邈曰:“養老之要,耳無妄聽,日無妄言,身無妄動,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 適度出汗 莫貪空調

夏季不要討厭太陽光照,適當從事一些戶外活動,照照太陽,補充人體的陽氣,促進陰精氣血物質的孕育。一般是從立夏那一天開始,每天有1小時左右的室外運動,剛開始每次小汗即可,之後可達到每次大汗、透汗。

運動後出汗較多時,可適當喝一些鹽開水或綠豆鹽湯,以避免中暑、脫水。運動出汗後不要立即吹空調、吹電扇,或用冷水衝頭淋浴,要耐心等待汗退、汗消。

入夏後,應該在室內溫度達到30℃以上才使用空調,白天應該是25℃~28℃之間,夜晚睡覺時室溫應該調到28℃。

室內與室外溫差最好不超過6℃,室溫以人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狀態下感覺舒適不出汗即可,如果在空調房內體感寒冷就說明溫度過低了。

另外,使用空調2小時~3小時,最好打開門窗通風5分鐘~10 分鐘,以保證室內足夠的新鮮空氣。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此時如何養心護心?

不得不在冷空調環境上班的人群,可以長期喝喝薑茶、吃吃酒釀,對升動心陽,促進人體陽熱之氣宣洩、氣血流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 適當吃些“涼”

適當食寒 酷暑盛夏,陽熱盛極,出汗很多,常感口渴,可適當食用味苦性寒的食物,以制約陽熱之氣太過,幫助體內散發熱量,並補充水分、鹽類和維生素,起到清熱、解暑、生津的作用。如苦瓜、芥菜等苦味食物或西瓜、綠豆等寒性食物可經常食用,也可適當用些冷飲。但切忌因貪涼而暴食冷飲涼菜、生冷瓜果等,以免使心陽受損、氣血瘀阻,胃腸感寒、脾胃陽氣損傷,引起疾病。

養心是夏季養生的主旋律,此時如何養心護心?

  • 清淡營養

夏季氣候炎熱,人體氣血趨向體表,常形成陽氣在外、陰寒內伏的狀況;同時夏季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因此,飲食調養應清熱消暑、健脾益氣,宜選清淡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並適當選擇酸味或辛香味的食物以增強食慾。

但是,清淡不等於素食,長期吃素容易導致營養失衡。所以,在夏日不要拒絕葷菜,可適當攝入一些瘦肉、魚肉、蛋類、奶品以及豆製品,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切記不要做得過於油膩。

  • 綠豆湯+刮痧

中成藥 夏季要預防中暑,除注意睡眠要充足、避免在烈日下過度曝曬、注意室內降溫以及飲用綠豆湯、酸梅湯食療飲料之外,亦可使用仁丹、十滴水、清涼油等中成藥來預防中暑。

刮痧 夏季傷於暑熱之邪,引起的以身熱多汗、心煩口渴、呼吸粗壯、小便赤澀等主要表現的病證,可在後背膀胱經上以及肘窩、膕窩處刮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