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之祖有啥魅力,為啥有人寧願花費數千萬元都要將它“復活”?

登封窯有著悠久的歷史,精道的工藝,豐富的品類,獨特的裝飾,在我國北宋中、早期,是非常重要的貢窯之一,同時也是河南地區民窯系最具代表性的窯口之一,更是北宋時期陶瓷裝飾的集大成者,有“鈞瓷之祖”的美譽。

因其主要的窯口位於今天的河南登封曲河一帶,所以被命名為登封窯。

鈞瓷之祖有啥魅力,為啥有人寧願花費數千萬元都要將它“復活”?

登封窯始燒於隋、唐時期,到北宋的時候達到其全盛時期。北宋滅亡後,由於多年戰亂,登封窯開始逐漸衰落,到了元代時,登封窯幾近斷絕。明清時期,陶瓷燒造重心南移,登封窯雖在民間還有零星生產,但燒造工藝嚴重退化,很多技藝也早已失傳。

登封窯的特點

根據宋代王存的《元豐九域志》一書記載,在宋朝的時候,曲河是登封三大鎮之一,南靠潁河,交通便利,登封窯的主要窯場就設在曲河鎮的東、西、北三面。

在全盛時期,登封窯的燒瓷品種十分豐富,主要以白釉為主,同時還包括白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白地黑花等,此外還兼燒黑釉、青釉印花、三彩陶器及瓷塑玩具等。

在諸多燒瓷品種中,又以白釉珍珠地劃花最具代表性,此裝飾受密縣窯的影響,產量在同類裝飾的瓷器中位居首位。

鈞瓷之祖有啥魅力,為啥有人寧願花費數千萬元都要將它“復活”?

登封窯的主要特點為:

1.瓷器的胎色主要呈灰白;

2.以燒製白瓷為主;

3.器型有瓶、枕、罐、洗、碗等,又以瓶、枕較多;

4.裝飾以珍珠地劃花為代表。

登封窖的分類

登封窯的主要分類包括唐、宋時期的“曲河窯”、隋、唐、宋、金、元時期的“神前窯”、宋、金元時期的“白坪程窯”,以及大冶、徐莊、君召等地的“古瓷窯”。

鈞瓷之祖有啥魅力,為啥有人寧願花費數千萬元都要將它“復活”?

曲河窯,因位於告成鎮曲河村而得名,是登封窯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燒於晚唐,終燒於金元時期。曲河窯裝飾技藝齊全,有細線劃花、珍珠地劃花、刻花、繪花、鑲嵌、鏤雕、貼塑等,可謂應有盡有。其裝飾題材也十分豐富,有花鳥、人物、動物、蟲魚等五大類、五十多個品種,尤以宋代珍珠地劃花、白釉刻劃花最為著名。現存故宮博物院的宋代珍珠地刻劃花“雙虎紋橄欖瓶”、日本出光美術館的白地刻劃花執壺精美絕倫,可謂該窯系的經典之作。

前莊窯,又名神前窯,位於登封東南部的潁河、馬峪河交匯處。該窯口規模宏大,核心區面積達二十餘平方公里,被專家譽為“中原民間第一窯”。而且其歷史跨度也很長,始燒於隋、唐,北宋時達到其全盛時期,金、元時期漸趨衰落,歷經八百年之久。品類豐富,主要有隋代青瓷,唐代黃釉褐彩、黑釉、白釉、花釉,宋代白釉細線劃花、白釉剔、刻、劃花、白釉珍珠地劃花、鑲嵌、瓷塑、元鈞等。尤其是唐代花釉,宋代白釉細線劃花和白釉剔刻劃花綜合裝飾,堪稱該窯的代表之作。

白坪程窯,位於登、汝、禹三縣交界的大雄山北側,涉及登封的徐莊鄉、白坪、告成、東金店、大金店等五個鄉鎮,面積達五十多平方公里。該窯始燒於北宋早期,終燒於金、元時期,除個別窯口兼燒黑白瓷外,多以專業燒造青瓷為主。由於地處鈞、汝之間,白坪的青瓷風格獨特,既有鈞瓷的厚重,又有汝瓷的神韻,被專家譽為“兼鈞汝之美”。尤其是北宋早期的產品如全包釉、支釘燒,胎質細膩,釉色純正,造型規整,可與官窯媲美。

“復活”登封窯

登封窯歷史悠久,在民間星火相傳長達1500多年。但是,由於登封窯的很多技藝早已衰落和消亡,再加之現存的窯口遺址和標本損毀嚴重,而且登封窯在民間的傳承人也有斷代的危險,如果不及時加以保護,這種傳統的燒製工藝將會很快萎縮,甚至消亡。

好在,有一個人的出現,將瀕臨消亡的登封窯又拉回了向前發展的道路。

這個人就是李景洲。

現年63歲的李景洲,從“撿瓷片”開始,用了三十年時間,花費數千萬,向世人重現了登封窯之美。李景洲及其團隊,更是將失傳千年之久的登封窯“白釉珍珠地劃花”技藝成功“復活”,由他們燒製的珍珠地劃花“雙虎紋橄欖瓶”的瓷器,如今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成了國寶級瓷器。

李景洲與登封窯的機緣可謂深厚,他的家鄉大冶鎮就是“古瓷窯”的所在地,他的父親也經常向窯廠送瓷土,他小時候的玩具也大多與陶瓷有關。後來,李景洲當上教師,他所在學校的旁邊又恰好是一處登封窯的考古發掘基地。進入政府部門時,他還正巧在宋代燒製珍珠地的曲河鎮,以及登封窯青瓷集中的白坪鎮工作。

1985年,在一次招待外省畫家的活動上,李景洲被對方的感慨所觸動,萌生了復興登封窯的想法。不過,由於當時的條件所限,李景洲只能在工作之餘去搶救那些散落各地的陶片瓷片,這一干就是二十年。

鈞瓷之祖有啥魅力,為啥有人寧願花費數千萬元都要將它“復活”?

2006年,心中牽掛著登封窯的李景洲決定從單位內退,並創建了“嵩山古陶瓷研究學會”,利用這一平臺聯絡各地的陶瓷愛好者進行交流,同時組建團隊,開始著手對登封窯進行恢復。

經過多次論證和反覆對比實驗,歷經多年時間,李景洲及其團隊先後複製和仿製出了嵩山青、珍珠地等5大類100多個品種的瓷器。登封窯的珍品宋代珍珠地劃花瓷器,也在其衰落700多年後得以重現。

2012年,李景洲專門成立鄭州市登封窯陶瓷博物館,將多年來收集的瓷片全部登記在文物部門,在他看來,這是給每一個瓷片一張合法的“身份證”,保護它們不因自己的個人變動而流失,可以更好的保護登封窯這一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偉大遺產。

從1985年至今,為了復興登封窯,李景洲及其團隊總計投入的金錢已超過兩千餘萬元,時間和精力更是不可勝數。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14年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公佈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中,河南登封窯陶瓷燒製技藝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李景洲及其團隊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全文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