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建區以來各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及全國排名

憶起1981 年10 月15 日, 湖裡一聲開山炮宣告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拉開了序幕。1984 年2 月,鄧小平同志來廈親筆題寫"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特區人不斷開拓進取。

砥礪前行,步履鏗鏘。三十多年來,廈門深入貫徹中央設立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以"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和拼勁,擔負起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探路的崇高使命,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業績。

一、機制體制改革情況

1、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

2、1984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廈門後, 廈門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島;

3、1989年,國家相繼批准杏林、集美、海滄臺商投資區;

4、1992年,批准設立象嶼保稅區、出口加工區;

5、1994年,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特區地方立法權;

6、2010年,廈門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行政轄區;

7、2015年,廈門自貿區獲批;

8、2016年,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廈門片區獲批。

廈門經濟特區建區以來各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及全國排名

二、常住人口

1、2000年,205萬;

2、2005年,273萬;

3、2010年,356萬;

4、2012年,367萬;

5、2016年,392萬;

6、2017年,401萬。

特區建設以來,廈門常駐人口逐步增長,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口流入城市。

三、GDP發展情況

1、1981年GDP為7.4億元,人均GDP779元;

2、1993年GDP突破千億;

3、2010年GDP突破兩千億;

4、2012年GDP 為2815.2億,人均GDP77340元;

5、2016年GDP為3784.3億,人均GDP97282元;

6、2017年GDP為4351.18億,人均GDP109740元。

特區建設以來,

GDP總量年均增長16%左右,增長速度僅次於深圳,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二位;人均GDP從1981年的不足1000元到2017年突破萬元。其中GDP總量排名全國第48位,人均GDP排名全國第23位。

廈門經濟特區建區以來各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及全國排名

四、財政收入情況

1、1981年財政總收入1.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元;

2、2012年財政總收入739.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7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5元;

3、2016年財政總收入1083.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5元;

4、2017年財政總收入1187.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1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60元;

特區建設以來,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0%左右,財政總收入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17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左右。

五、港口集裝箱吞吐量

1、1983年,0.33萬標箱;

2、2012年,720.17萬標箱;

3、2016年,961.37萬標箱;

4、2017年,1030萬標箱。

廈門是國家四大國際航運中心之一,擁有生產性泊位160多個,擁有萬噸以上深水泊位70多個,海港航線140多條。

特區建設以來,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超過27%,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七位(國內僅次於上海港、深圳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青島港和天津港),全球第十五位。

廈門經濟特區建區以來各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及全國排名

六、空港旅客吞吐量

1、1984年,10.14萬人次;

2、2012年,1735.41萬人次;

3、2016年,2273.76萬人次;

4、2017年,2448.52萬人次。

特區建設以來,廈門空港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長超過18%。根據民航局公佈的2017年民航機場吞吐量排名,廈門高崎機場排在第12位(境內僅次於1、北京首都機場;2、上海浦東機場;3、廣州白雲機場;4、成都雙流機場;5、深圳寶安機場;6、昆明長永機場;7、上海虹橋機場;8、西安咸陽機場;9、重慶江北機場;10、杭州蕭山機場;11、南京祿口機場)。讓人期待的是,翔安機場建成後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遠期7500萬人次。

廈門經濟特區建區以來各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情況及全國排名

七、外貿進出口總額

1、1981年,1.51億美元;

2、2012年,744.9億美元;

3、2016年,771.81美元;

4、2017年,890億美元。

特區建設以來,廈門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0%左右,外貿綜合競爭力在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總居第7位(境內僅次於深圳市、上海市、東莞市、蘇州市、珠海市和廣州市)。

八、城市建成區面積

1、特區建設初期38.5平方公里;

2、2012年,264.3平方公里;

3、2016年,334.64平方公里。

城市建成區面積方面,特區建設以來擴大了9倍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島外新城建設格局初顯,謀劃和推動一批帶動力強的產業項目和商業配套項目落地,全面推進環東海域、馬鑾灣信誠、集美、翔安等新城建設,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城鄉一體化初見成效,島內完全實現城市化,島外農村城市化正在加速進行,城鎮化率89%,城鄉一體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九、廈門光輝印象

1、全國文明城市多連冠(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等);

2、中國十大自主創新城市(2011年)

3、聯合國人居獎(2004年)

4、最受農民工歡迎十大城市(2007年)

5、國際花園城市(2002年)

6、中國服務型政府十佳城市榜首(2011年)

7、國家衛生城市(1996年)

8、中國可續發展典範城市(2011年)

9、國家園林城市(1997年)

10、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城市三連冠(2001-2012年)

11、中國十大低碳城市(2011年)

12、全國雙擁模範城(1991-2016九連冠)

13、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1997年)

14、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旅遊城市(2007年)

15、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007年和2008年)

16、中國最美會議城市(2012年)

17、國家旅遊休閒模範城市(2016年)

18、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

(部分數據及材料參考廈門統計局網站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