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德川幕府之德川家康

德川幕府,也稱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時長264年,起止時間大致與清朝均相差四十年。日本提前四十年進入最後一個王朝,提前四十年進行近代化,然後造成了中日兩國不同的國運。

淺談德川幕府之德川家康

後話不說,我們先介紹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徵夷大將軍,也是德川幕府的創始人德川家康。德川家康(1543年-1616年),原姓松平,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並稱日本戰國時代三傑。從日本統一的歷程來看,織田信長是打地基的,豐臣秀吉是砌牆的,而德川家康則是封頂的。三人之中,大部分日本人最喜歡殘暴而霸氣的織田信長,次則貪財而溫和的豐臣秀吉,再次才是陰狠而多謀的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之所以人氣最低,原因有點像西晉的奠基人司馬懿,被人標上陰謀家的標籤,一生隱忍不發,一發則殘酷異常,他攻下大阪城屠戮甚眾,取首級14000,這在戰爭規模較小的日本不亞於屠城,大坂冬之戰後將秀吉家殺的雞犬不留,連八歲的繼承人都未放過,豐臣家至此直接斷後。豐臣秀吉若泉下有知,不知要做何感想?

當然,歷史人物不能以殺人多少來判定。德川家康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能力還是很突出的。德川家康出生於崗崎,兒時被父親取名竹千代,七歲被織田家劫走作為牽制松平家的人質。八歲又被送往今川氏做人質。六年後(1556年),今川義元為14歲的竹千代迎娶乳名為“阿鶴”的瀨名姬(後來的築山殿),併為其元服。1558年,改名為松平元康,今川氏考慮到保持對松平家的控制將其送回崗崎接任家督。八年的人質生涯,造就了家康隱忍的性格,也得到了傳統土豪家族同為人質的北條氏規的友誼,此人成為他日後強大的助力。

1560年,桶狹間之戰爆發,德川家康跟隨今川義元出戰,此戰的結果是野心勃勃的今川義元戰死,駿河國從此陷入衰退和混亂。德川家康意識到今川氏的滅亡,於1562年接受織田信長私下和議,在清州城結盟。清州之盟意味著德川家康最終選擇了未來之星織田信長,而與松平氏效忠了幾十年的今川氏徹底決裂。

之後,德川家康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統一三河國,並得到朝廷的任命,成為一國的大名,並正式得到“德川”的姓氏。

1568年,武田信玄找到德川家康,提議滅掉日薄西山的駿河國今川氏。對於這個提議,德川家康自然求之不得,所以在武田氏大破駿府城後,德川家康也蠶食了今川氏控制的遠江國。1569年,今川氏真投降,今川氏覆滅,遠江國被納入家康囊中。

在德川家康積攢實力的同時,戰國第一強人織田信長已經完成了他的上洛之舉,並控制了室町幕府最後一位將軍。

淺談德川幕府之德川家康

1572年,三方原合戰,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大破織田與德川聯軍,此戰德川家康損失慘重,絕望的時候差點就切了腹,不過他畢竟是天選之子,有大氣運在身,最終還是逃出生天。

武田氏一時風頭無兩,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只能採取守勢。好就好在,武田信玄於1574年病死。他的繼承人武田勝賴除了野心與其父不相上下,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卻差了一大截,他把其父留下的三年不發喪,不征戰的遺命拋諸腦後,主動攻擊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在1575年的長篠之戰中被織田信長的火器擊敗,此後,武田氏一蹶不振,內部不穩。1582年,織田信長聯合德川家康進攻武田信玄,早已不堪一擊的武田氏最終在內憂外患,眾叛親離中覆滅。

1579年,發生了一件最能體現德川家康隱忍性格的事件。有謠言說德川家康的正妻築山殿及德川家康長子聯合起來暗通武田氏,而等謠言傳到織田信長的耳朵裡,加之作為德川家康的兒媳婦也即織田信長的次女受虐待,織田信長藉機發怒,下令德川家康處死其妻和長子。德川家康堅決地執行了織田信長的命令,殺了自己的正妻,二十歲的德川信康被逼切腹。

攻滅武田氏後,德川家康封地增加了駿河國,已成長為跨國的大名。織田信長為了震懾天下,下令殺死跟武田所有相關的人。而德川家康卻暗中隱藏了不少武田家的精英,以此增強實力。1582年,武田氏覆滅的同年,明智光秀突然謀反逼死織田信長,而事發之時德川家康也在安土城,混亂之時由屬下強力護送才免糟厄運。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本來要興兵為織田信長報仇,卻被豐臣秀吉搶了先,豐臣秀吉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和政治手腕獲得繼承權。此時的德川家康於是改變策略,趁機東進,至1583年,德川家康已經擁有三河,駿河,遠江,甲斐等土地,實力雄厚。完全可以與崛起的豐臣秀吉分庭抗禮。

德川家康的目標很明確,他要擁護織田信長的兒子織田信雄,這樣才能把大義拉在他的一邊,從而對抗豐臣秀吉。事實上經過幾次交手,豐臣秀吉都吃了敗仗,但豐臣秀吉是個聰明人,他把兵鋒轉向織田信雄,最終織田信雄走投無路,投降了豐臣秀吉。德川家康見擁護的繼承人都投降了,再為織田氏打下去也毫無意義,於是果斷地決定與豐臣秀吉議和,哪怕是豐臣秀吉是他的手下敗將。隨後,豐臣秀吉經過一系列高超的政治手腕,比如聯姻,送質子,得到了德川家康的臣服。

1590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同年,德川家康接受豐臣秀吉的改封江戶命令。兩年後,豐臣秀吉決定出兵朝鮮。幸運的是德川家康不在徵召之列。德川家康實力得以保存及發展。

1598年,豐臣秀吉在兩次入朝失敗後抑鬱而終,留下僅有6歲的繼承人豐臣秀賴。為了避免主少國疑,豐臣秀吉特意創立了五大老五奉行的輔政形式來互相牽制。

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輔臣很快分裂成文臣為主的近江派與武臣為主的尾張派,兩派明爭暗鬥。而作為五大老首輔的德川家康見此情形,再也不能按捺騷動的心,於是開始密謀自立,在秀賴的庇護人前田利家死後,德川家康的野心暴露無遺。在挫敗針對自己的暗殺陰謀後,德川家康加大了對武臣派的拉攏,同時通過兩派鬥爭來削弱豐臣家的實力。

1600年,矛盾終於爆發,反對德川家康的諸侯結成聯盟,形成西軍,德川家康則自領東軍。同年9月,決定歷史走向的關原合戰爆發,此戰規模之大,堪稱戰國之最,統共動用兵力20幾萬,戰爭的結果是德川家康最終獲勝。

德川家康取得政權,1603年,花甲之年的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幕。從此,一個時代拉開了帷幕。

淺談德川幕府之德川家康

1605年,德川家康傳位三子德川秀忠,自任大御所,移居駿府城,藏於幕後遙控。日本將軍有當太上皇的愛好。

眼見德川家的統治越來越穩固,豐臣家的殘餘勢力自然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他們不斷積聚勢力,加固城防。德川家康為了清除這一隱患,1614年,德川家康71歲,考慮到自己時日無多,他藉口銘鍾事件欲迫使豐臣家臣服,但被豐臣氏拒絕,豐臣氏更是積極備戰,德川家康因此下令起兵,起初德川軍在戰國神兵之稱的真田氏前吃了大虧,不過德川家康最終利用大炮迫使秀賴之母澱殿出來議和,德川家康的唯一要求是拆除大阪城的外城。1615年,大阪城外城拆除完畢,德川家康露出了真正的獠牙,發兵攻打大阪城,起初順利,但是真田軍的突然出現打了德川軍一個措手不及。德川家康遭受到了又一次性命危機,幸運的是他再一次逃出。豐臣家和真田軍畢竟寡不敵眾,最終大阪被攻破,豐臣秀賴與其母自殺,德川家康將豐臣遺孤斬草除根。豐臣家自此滅亡。

1616年,老謀深算的德川家康走完了他的一生。德川家康一生極其謹慎,他怕遭人謀殺,床底要封住,他害怕得性病,不碰風塵女子,甚至床事時能做到忍而不射。他為了保住性命,可以殺妻殺子。當然,他能取得成功,還有一個至關重要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活,把比他強的對手都熬死了。德川家康一直被人咒罵,但是瑕不掩瑜,他創立了一個兩百多年的幕府朝代,還世道一個太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