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戰國史之安土桃山時代(下)

安土桃山時代的後半段,是由一個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醜陋的男人主宰,他的名字叫豐臣秀吉,曾用名木下日吉、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藤原秀吉。之所以叫桃山,是因為豐臣秀吉的居住地伏見城山上佈滿桃樹而得名。

淺談日本戰國史之安土桃山時代(下)


這個外號“猴子”形象略顯猥瑣的男人,在咱們國家的名氣比他的前任織田信長大的多,主要是因為他統一了日本,發動了侵朝戰爭,並跟明軍幹了一架,可以算是首次開啟了日本稱霸世界的野心並且付諸於行動之人。

有人說織田信長是種麥子的人,而豐臣秀吉是將麥子做成餅的人。豐臣秀吉嫌餅做的不夠大,還沒怎麼享用,卻又覬覦起了隔壁鄰居家的餘糧,結果糧沒搶著自己的餅倒是留給了別人享用。

豐臣秀吉(1537年至1598年),出身於尾張國愛知郡一個貧農家庭。因其出身貧苦,所以為人親切多疑,而織田信長因出身豪門,顯得冷酷孤傲。有趣的是,這兩哥們出身倒是跟我國曆史上劉邦和項羽有點類似。冷酷的貴族最終財於自己的冷酷之下,而貧民出身的人最終完成了統一取得了天下。

豐臣秀吉早年的經歷記載不詳,僅知其有因繼父粗暴有離家出走的經歷。他少年時浪跡江湖,因緣際會認識了一些土豪,比如美濃國的峰須賀小六,遠江國的松下嘉兵衛,鍛鍊了才智,提高了膽識。

1554年,22歲的豐臣秀吉回到尾張國,子承父業,投奔到織田信長的麾下,當了一名足輕(下級步兵)。此時的信長正是逐步掌握家族權利的時候,秀吉的聰明才智深得信長的賞識,1560年信長將其提拔為足輕隊長,更因在關鍵一戰桶狹間之戰中表現突出,織田信長將武將之女寧寧嫁於豐臣秀吉,可見信長對他的喜愛。1566年,織田信長多次討伐齋藤義龍失利,特命豐臣秀吉修築墨俁城。豐臣秀吉不辱使命,一夜築成。在吞滅美濃國的過程中,豐臣秀吉起到了很到作用,他以三顧茅廬的真誠挖來有天才軍師之稱的竹中半兵衛,又通過他召降美濃三人眾,使齋藤氏眾叛親離,最終被信長所滅。

在織田信長後來的統一天下之路中,豐臣秀吉屢立戰功,於1573年被封為近江國今濱城城主,也算是一方大名了。1576年,豐臣秀吉受命攻略日本中國地區,任播磨國國主。此後,豐臣秀吉一直秉承織田信長“天下布武”的策略,與各大名交戰,如宇喜多氏,毛利氏,山名氏等,並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1582年,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遇難,豐臣秀吉得知消息,果斷與正在交戰中的毛利氏議和,回兵平叛。以難以置信的行軍速度返回京都一帶,並迅速擊潰發動本能寺之變的明智光秀叛軍。擊潰叛軍後,織田家的繼承問題迅速擺在織田氏內部各派勢力面前,結果豐臣秀吉獲得了主要的支持,成為織田家實際的掌控人,豐臣秀吉一系為了控制局勢,擁立尚在襁褓的織田信忠長男為家督。另一系柴田氏則擁立織田信長三子信孝,兩派迅速對立並訴之於武力解決爭端。豐臣秀吉經過苦戰最終戰勝對手,柴田氏自殺,織田信孝被迫切腹,其他反對豐臣秀吉的織田氏重臣要麼隱居,要麼臣服,豐臣秀吉徹底掌控織田氏。

淺談日本戰國史之安土桃山時代(下)


鞏固政權的路並非一片坦途,次年織田信長次子信雄聯合德川家康起兵反抗,雖然豐臣秀吉戰場失利,但利用外交手段卻鬼使神差的迫降了織田信雄,逼退了德川家康。最終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達成和解。

1585年至1591年,豐臣秀吉經過幾年四處征伐,基本統一日本,結束日本戰國時代。在此期間,豐臣秀吉就任關白,被賜姓豐臣。

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20萬入侵朝鮮,意圖建立亞洲大帝國,被大明和朝鮮聯軍擊敗,被迫議和。

1598年,一代梟雄豐臣秀吉病故,留下幼子及五老執政。

1600年,五老之中的素有隱忍之稱的德川家康擊敗西軍,掌握政權。

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徵夷大將軍,德川幕府建立。

豐臣秀吉能夠建立偉業,一是得益於織田信長給他留下的大平臺,二是取決於他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最為重要的第三點是戰國時代已歷時太長,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