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新熱”的背後,兩類次新股“性價比”高

紅刊財經 特約作者 張俊鳴

白馬失蹄、妖股飛天,近期藍籌股、白馬股表現相對平淡的同時,次新股得到市場熱錢的青睞持續炒作,妖股層出不窮,除了和市場熱點、高科技等做聯結炒作之外,一些看起來“顏值”平平、行業和收益都沒有太多出彩之處的次新股也隨時可能化身妖股,典型如湖南鹽業(600929),四月中旬連續漲停結束開板回落之後,5月7日再起升勢,短短12個交易日波段最大漲幅超過80%。在板塊高度活躍的情形下,深次新股指數在今年2月初隨大盤快速暴跌之後實現“V”型反轉,年K線力保紅盤,年內表現遠超滬深300、上證50等藍籌股雲集的大指數,也強過同樣年K線收紅的創業板指數,表現相當不俗(見附圖)。

附圖:深次新股指數日線圖

“炒新熱”的背後,兩類次新股“性價比”高

次新股表現活躍,一方面有周期性的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否極泰來”,在次新股溢價降到相對低位、打新無利可圖的時候,往往正是次新股板塊的低點,孕育階段性走強的機會。本波次新股的低點在2月出現,除了有全球股市重挫的系統性因素之外,養元飲品等高價次新股上市初就逼近發行價,甚至在3月份一度破發,這一低迷表現正對應著次新股板塊週期性的低點。畢竟,在目前次新股發行價大多被嚴格限制在23倍市盈率以內的情況下,這一發行底線往往會成為次新股的支撐線,這和2011-2012年IPO發行價不受限導致破發頻現,有本質的區別。個別次新股或許會有破發的可能,但大規模的破發卻不容易出現。而一旦有局部破發的現象出現,一般都對應著次新股的低點,正如本波行情一樣。

另一方面,新股上市速度的減緩,IPO“堰塞湖”的疏解,導致2018年次新股相比2017年具有相對“稀缺性”,客觀上也有利於次新股的炒作。截止上週五(5月25日),2018年內A股上市的新股家數為53家,而2017年同期高達209家,縮減了四分之三。而IPO排隊的家數也降低到300家以下,相比最高峰的接近900家減少了三分之二。在這一情形下,市場對於新股快速上市的恐懼有所減緩,也有利於炒新資金相對集中火力,營造板塊活躍氣氛。

“炒新熱”的背後,兩類次新股“性價比”高

此外,次新股市值小、籌碼收集快、上市初業績相對良好、財務風險相對較小的特性,也有利於活躍資金的進駐炒作。尤其是在近期違約潮出現的情況下,剛剛募集大筆資金的次新股,一般資產負債率較低,出現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相比老股而言更安全。上市一年以內的新股,也不會有“大小非”限售股解禁套現的壓力,流通盤相對固定可控,也是某些遊資喜好將次新股作為博弈對象的重要因素。

不過,在“炒新熱”的背後,一些風險因素也在悄悄聚集中。與此前“否極泰來”相對應,在大幅炒高之後,次新股也面臨“盛極必衰”的危險。2017年,監管層曾經針對炒作張家港行、清源股份等多家次新股的遊資進行查處,查處之後相關次新股的表現一蹶不振,追高買入的投資者損失慘重。近期次新股持續炒作之後,會不會又有遊資因為違規炒作而被查處,進而對“炒新熱”形成降溫,是追高次新股的風險點;此外,市值巨大的“獨角獸”上市開板之後將會形成巨大的吸金效應,對其它次新股尤其是高位次新股形成資金分流,如果沒有大量增量資金補充進場,將會讓炒新資金捉襟見肘,造成炒作火力分散。在近期藥明康德漲停開板,以及工業富聯和寧德時代等上市在即的情況下,投資者對於已經大幅爆炒、估值泡沫成分較高的次新股,應當保持相當程度的警惕。

相比那些已經高高在上的次新股,一些低位震盪蓄勢、估值合理偏低的次新股具備更高的“性價比”,容易在窪地效應的作用下吸引相對保守的炒新資金流入,出現較好的機會。筆者將兩類次新股列為重點觀察的對象:

第一類是上市一年以內的次新股,動態市盈率在30倍以內,且業績持續成長、現金流充沛、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良好的次新股。這類次新股在板塊整體爆炒的大背景下,投資價值相對凸顯,尤其是其中調整充分的品種,典型代表如:橫店影視(603103)、美凱龍(601828)、成都銀行(601838)、設計總院(603357)、吉華集團(603980)、華寶股份(300741)等;

第二類是上市三年左右,業績持續成長、動態市盈率在30倍以內的“老”次新股。三年對於次新股而言往往是個重要的門坎,如果上市前刻意做高業績粉飾報表的次新股,在上市三年內一般會原形畢露,而上市三年業績依然良好的公司,可靠性往往較高。另一方面,上市三年的次新股一般已經消化上市一年之後持股5%以下的“小非”限售股的拋壓,而持股超過5%的“大非”減持需要上市三年之後,“大非”尤其是大股東如果需要減持套現,一般也不會像“小非”那樣一拋了之,往往會通過做高公司業績或創造題材來維持股價。因此,這兩方面因素客觀上都有利於上市三年次新股的表現,如果股價在低位徘徊已久,估值相對合理偏低,財務狀況良好的公司,都有較高的關注價值,典型代表如:偉明環保(603568)、永東股份(002753)、樂凱新材(300446)、醋化股份(603968)、廣信股份(603599)、珍寶島(603567)、春秋航空(601021)等。

整體而言,投資者在次新股表現狂熱中,還應當冷靜觀察監管動向和大盤新股的吸金效應,同時多關注股價在低位整理充分、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從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參與次新股才能更穩健更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