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文化的音乐人”?一个音乐留学生,现身说法!

最近,有家长问我,想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希望他未来能听懂古典音乐,有鉴赏能力,唱流行歌曲不要走音,能懂一些乐理知识,甚至自己写写歌之类的。请问是否一定要学钢琴或别的乐器?是否要学乐理、视唱、练耳?乐理视唱练耳怎么学?

我想很多家长有这个疑问,是该让孩子一路考级呢?还是一心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我想,如果有人能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希望她的答案,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文化的音乐人”?一个音乐留学生,现身说法!

作为一个从小纯靠记忆、靠耳朵和视觉记忆的音乐人,依我个人的经历去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学音乐的时候,对乐理、视唱、钢琴这三样,丝毫不感兴趣,我的第一件乐器是电子琴(没请老师,自己在家乱弹)。也许对键盘音位的熟悉,巩固了我对键盘位置的敏感度,我纯靠这种所谓偶然的“天赋”,快速的完成了很多首高难度乐曲,老实说,刚开始我学音乐时,不会看谱,只会看节奏,谱子是一个音、一个音数上去的。但是依靠手耳和丰富的想象力,我很快长成了一颗“假树”。

为什么说是“假树”呢?因为没有根基。

我一直认为一个音乐人,只要会演,感情够丰富就够了。但是,这种想法让我之后学音乐四处碰壁,我的手可以敲最难的曲子,而且听起来还非常的像模像样。但是我的脑子,跟没学过一样,还有练琴的方法,用的都是纯经验。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文化的音乐人”?一个音乐留学生,现身说法!

后来我这颗“假树”去了法国,法国视唱把我虐的体无完肤,语言问题零零散散的学,法国音乐以前卫理念为先,乐理成为了他们的国民音乐人的一个如同打字软件般普遍的存在,法国音乐脱离传统,综合画面、音乐,以及前卫的乐理等,糅合成了一个高技术国家,也许他们手上的基本功不如我们,但是法国视奏,已经到了妖魔化状态,这种高程度的普及,是普及到全法国任何一个音乐学院的。于是,你不懂视唱,就像不识字一样,跟文盲差不多。

后来我进瑞士某所高等音乐学院,学校的理念是“做一个有文化的音乐人。”但是本科只有两年的理论课,三年乐器课,挂科被开除,就在这种强压环境下,我不得不强行学所有的理论,以及强制钢琴课。

我以前除了主修打击乐外,还主修爵士钢琴(只学了三年,半途而废),突然被强迫学习从巴洛克一直到二十世纪的音乐,我深深觉得,一个不会弹钢琴的音乐人,是一个彻底的残疾人,钢琴是一切的基础,也许我说的比较极端,但是它规正了你的底子,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和声,明白了分析,明白了你到底在做什么。

总之,钢琴是最好的入门乐器,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大部分音乐学院,钢琴是强修,钢琴成了音乐人的腿,什么不懂去钢琴上试试就明白了,还要明白乐理,一切都是互补的。我相信没有人能像我一样排斥到不得不学的时候才学,而我在真正开始学了之后,才发现其中的乐趣无穷。

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文化的音乐人”?一个音乐留学生,现身说法!

希望更多的音乐生,不要像我一样纯靠天赋,支撑到一定时候,你会发现

学了理论、学了钢琴,才能真正进入音乐的大门去探索,而且它会快速的帮助你懂得你的主修乐器的作曲法、构造、发声原理等等。

钢琴能帮助你以最快的方式让你理解该如何演奏乐器,因为它包含了所有音乐术语功能。即使你的乐器不能发出一些功能,可是你脑子里有,脑子里有了,手上才会有,听你的人才能明白你到底在用你的音乐表达什么。

这两样东西,让你学习速度更快并且分类你的练习法。

学钢琴没有速成法,音乐自古以来,大部分人做匠人,却极少人有匠心。有匠心的人,用他们的音乐在记录时代。

学音乐,你不学乐理,不学钢琴,就像你看到一个3岁的小朋友,正在摇头晃脑的背诵文言文、背古诗、背当代文学,当你问他,你知道你背的是什么意思吗?小朋友摇头说:“我妈让我背的。”

小朋友会背文,好玩、可爱、有趣;可是,离音乐素养,太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